华杉讲透《孙子兵法》读书笔记(3)篇

我们可能大多数人在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孙子兵法,但因为觉得兵法这种东西离我们太遥远或者觉得它太复杂就从来没有略微地去学习一下其中的门道。这本书虽然封面和名字都透露着一股浓浓的地摊民科书籍的风味,但是千万不要被它的外表所迷惑了,这本书写的很好。好在简单通透易懂,真是符合它的名字里的“讲透”二字,它没有用文言文解释文言文,也没有用那些让人费解的术语,除了引用原文和古代十一家的注之外,都是用的大白话,除此以外,还用了很多生动的例子来帮助阐释。还好在这本书能吸取、思考前人对《孙子兵法》的注,以及今人对孙子兵法的理解,结合自己的思考、经验,基本上都是极有道理,一看便是作者自己有过深刻的思考并用之于自身的(当然了不是用于打仗,很多地方都可以受益于孙子兵法的思想)。总之,这是一本科普孙子兵法的挺好的书。
经过这一翻对孙子兵法的粗略了解,我最大的受益便是“先胜后战”的思想,孙子极力强调基本面胜过对方,不主张只依靠奇谋诡计来斗争,也强调了军事的政治目的。任何事情都是如此,我们不能只依靠奇谋妙计来进行,而是要好好打造自己的实力打造基本面,实力强力胜算才大,计谋总有风险。如本书作者所说,我们所听说过的战斗大多是以少胜多的战斗,因为以弱胜强更有故事性更能吸引人,但是事实上更多的还是以强胜弱。我们做任何事不要总想投机取巧,踏踏实实把自己做强才是稳妥之道。
然后,看了这本书,对于以前所了解的一些历史上的战争、政治等等,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又用这些道理用来思考自己的生活,又悟出一些道理。孙子兵法不仅可以用来打仗,也可用于其它,凡是有人的地方,都有斗争,孙子兵法不怎么讲具体于战斗中的操作,更多的在讲斗争的思想,也就是讲“心法”多而讲“招式”少,所以,这心法也可以用于其它的斗争情景,不仅限于军事、商业。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读书笔记 第(2)篇第一次读孙子兵法是小时候舅舅送给我的故事集锦,第二次是高中时在外公家看的古文版。不得不说前两次的内容基本上都淡忘了,这第三次的阅读感悟却要深刻很多。孙子兵法讲的并不是如何以弱胜强,相反他是坚信以强胜弱。更关键的是在他眼里的名将并非百战百胜。因有吴国为证,正是它数战数胜,所以灭国。即使打得赢,却无力承受赢的后果,「骄主治疲民」。他眼里的名将应是一战而定,充分分析各方优劣,一举取胜。他的作战指导原则是:先胜后战,不胜不战,没有胜算就等。因此,对他而言:不能等待,是将领的巨大的性格缺陷。孙子的厉害之处,是他万千分析轻易作战的弊端,极力劝阻不要打仗。即使要打,也要审慎分析基本面,计算清楚,万无一失之后才开战。无怪乎称之是武圣,因为他着实看到了本质性的东西。并且,孙子兵法和大家熟知的三十六计是两回事,是两个价值观。三十六计全部是诡道,是奇谋巧计,是兵不厌诈。孙子虽也讲诡道,但诡道在兵法里占很不重要的一部分。他始终强调的都是基础和实力,强调打造坚实的基本面。作为臣子,他非常清晰的知道将领的应有守则和君主的心理活动。「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所以后世才有「李广难封」,正是因为李广妄有虚名,不是真正的善战。同时我们理解的「君命有所不受」,其实大错特错。孙子写在书中是为了让君主看,并不是让在外的将领引以为带兵原则的呀!而且他在那个时候就悟出了「讲政治,顾大局」的将领基本思想守则,的确令人钦服。其实其中的很多道理,都已不只是兵法和商业上的黄金准则,甚至可以指导人生沉淀与前行。收获颇丰,的确值得玩味许久。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读书笔记 第(3)篇这不仅仅是一本兵书,更是一本心理学书。看完一遍以后懂的也只有十之一二。兵法不仅仅是只讲兵法,而是贯通到了做人,做事,读书,管理等上面来。这本书没有讲空话的地方,都是让你认清事实,认清自己。比那些浮夸的讲成功书要好不知多少倍。什么叫“不计一切代价”这本书里就是让你计算代价,有利则行,无利则止。
第15章 后记最后总结:《孙子兵法》的九条思想精要
>> 最后总结一下《孙子兵法》,思想精要是这么九条:
1、《孙子兵法》是讲以强胜弱,不是讲以弱胜强
>> 2、打得赢,也要算代价
>> 3、先胜后战,赢了再打
>> 4、要能等待,能忍耐
>> 5、一战而定。胜而不定,则胜利无意义
>> 6、以正合,以奇胜,分战法是基本战术原则>> 7、诡道不重要
>> 8、知己知彼,关键是知己
>> 9、孙子兵法不是教你打赢,首先是教你认输。
- 如果你在这兵法中,学会了接受失败,你才真正进入了智慧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