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读书笔记(3)篇

社会心理学的扛鼎之作。前言和后记占全书小一半篇幅。《乌合之众》的当代意义,在于它发现问题的功能而非解决问题的功能。
1、个体理性有意识 ,群体感性无意识。我们有意识的行为,是主要受遗传影响而造成的无意识的深层心理结构的产物。情感传染给人暗示 ,直接将念头转为行动 ,狂暴而极端。因此 一切政治、神学或社会信条,要想在群众中扎根,都必须采取宗教的形式。即便接受无神论 也依然充满宗教情感般的偏执和崇拜--群体的形象化思维 导致呼唤英雄神话。
2、生活中取得成功的条件是判断力,是经验,是开拓精神和个性——这些素质都不是书本能够带来的。
尽管存在着理性,文明的动力仍然是各种感情——譬如尊严、自我牺牲、宗教信仰、爱国主义以及对荣誉的爱。
领袖的动员手段:断言、重复和传染。
3、异质性群体:种族的精神气质 同质性群体:职业阶级派别。
作为法国人,勒庞对自己民族的文明几乎已经感到绝望,只有盎格鲁-撒克逊民族的个人主义,使他看到了未来社会的唯一希望。英法两个“种族”,因其“国民性”使然,对“民主”“自由”之类的相同观念,便会有非常不同甚至对立的解释。
4、群体中的个人会表现出明显的从众心理,勒庞称之为“群体精神统一性的心理学定律”。
另一条群体心理学规律:约束个人的道德和社会机制在狂热的群体中失去了效力。
挑战18世纪以来的理性人假设:是幻觉引起的激情和愚顽,激励着人类走上了文明之路,在这方面人类的理性没有多大用处。
自法国大革命以降,由领袖、意识形态和勒庞意义上的群体所组成的这种新的三位一体,便取代了宗教与皇权,成为一切民主宪政架构之外政治合法性运动的要件。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读书笔记 第(2)篇群体的力量是强大的,也是可怕的;因为这力量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像巨兽一样不受约束,不善谋划,却又急于采取行动~nn使用媒体可操纵这个巨兽,若被正确使用则会推波助澜,若被恶意使用则会贻害无穷。操纵它需要靠煽动,靠感性语言的激发,无法依靠更正确的理性分析。通常来说,理性会更为合理,但历史却证明,感性的力量更为强大。群体很容易野蛮,只能进行低层次的执行,无法进行高层次智慧的思考。就连最有聪明才智的人在群体中也容易丧失自己思辨的能力。最后,我还是不赞同“因群体的愚昧就转向少数精英为支配”的观点,群体是可以被引导的,是可以被教育的,应该让群体发挥出它的力量。精英式虽然效率最高见效最快;但容易造成新的特权阶级,人类历史的一切压迫与反抗皆因此而来~nn道理总是对立矛盾的,从没有一边彻底打倒另一边之说,反而是极端的思想危害最大。全面的吸收信息,综合的考虑问题,才能做出最佳的决定~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读书笔记 第(3)篇作者对于群体的分析深深的体现出其种族主义的观点,在作者的观点内,种族的特性通过时间根植于群体中,成为群体极难改变的特质之一。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特质,勒庞认为,群体的特征是 智力低下, 道德感责任感缺失, 喜好想象形象与感性胜过逻辑推理与理性。首先要指出的,是作者极具有有预见性的断论。作者从自身的经验出发,开创性的概括出一类常常被人们忽视的历史的参与者的特征。他敏锐的指出群体的感性,易受暗示的特征,并试图具体的分析某些群体n从某个角度来说,作者提供了无数新颖的视角,结合其生动通俗的文字,使得这本书的可读性非常好,也是这本书的优点所在n但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的研究往往有其局限性,同时文章中大量使用了断言式的断论使得文章在某些问题上显得较为偏颇,过于放大了群体的缺点,而忽视了许多领域内的特殊和群体本身可能具有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