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书笔记> 正文

未来边缘读书笔记 读后感(3)篇

2019-07-06 16:58:00 读书笔记
未来边缘
作者:刘慈欣
本书精选了天使时代、2018年4月1日、微纪元、赡养上帝、命运5篇佳作。在这些佳作中,刘慈欣描写了光怪陆离的未来社会中人类所面临的困境。造成社会危机的原因一部分是因为人性的贪婪,一部分是因为不合理的发展方式,刘慈欣提出的种种匪夷所思的解决方案中,隐含着对道德、责任、情感诸多问题的反思。
未来边缘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1)篇

这周看完了刘慈欣的《未来边缘》,索性没花多长时间就看完了,与其说是本书,倒不如说是个小说集,由五个科幻小说组成。之前朋友推荐,看了写他的三体。看他的书 的时候:感觉自己这颗慢慢僵化的大脑又重新长出了想象的翅膀。在科幻色彩十足的故事背后是社会的现实和人性的思考。第一个故事讲述的非洲一个小国桑比亚在被战乱和贫穷所带来的解饿无法生存时,在爱国博士伊塔的带领下研究基因突变在人类身上的应用,解决了温饱问题,却也招来了西方大国的觊觎,从而发动伦理审判以掠夺这项技术,却最终以失败告终。在生存面前,人性只不过是弱肉强食下的笑话。在面对新的,未知的事物,人类总是害怕他们夺取自己所熟知的一切,所以很多时候人类的做法就是将它们扼杀在摇篮,不管是否会对自己产生威胁,甚至不给他们证明的机会。面对这项技术的是虚伪的正义,而战争恰恰就是打着文明伦理旗号的巧取豪夺,映射当今的国际动乱局势,从混乱的中东,到近来摩擦的南海问题,都不缺西方大国的背后操控。故事易懂,背后的问题却也值得深思。第二个故事讲述了因为空间虫洞的原因,一对夫妻自以为拯救了地球,却不成想保护了恐龙,最终使得恐龙统治世界。就像蝴蝶效应一样,(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任何事物发展均存在定数与变数,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其发展轨迹有规律可循,同时也存在不可测的“变数”,往往还会适得其反,一个微小的变化能影响事物的发展,事物的发展具有复杂性。很庆幸自然界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选择的是人类,不然不知世界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第三个故事讲述短暂的永生技术—-基延(基因改造延长寿命技术的简称)商业化之后,有钱人可以花钱买命,人类真正意义上开始不平等了。过去无论社会如何不平等,贫富多么悬殊,人的生命是平等的,皇帝也不能千秋万岁。因此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担任财务的主人公产生挪用公款做基延的犯罪思维;面对永生选择放弃所爱的女主人公简简,从而达到逃避现实的目的。逃避现在的世界,企图通过冬眠到达更先进的未来世界,这只是人类一个美好幻想,生活还是要一步步走过来的,面对不如意的生活需要更大的勇气,改变它则需要付出超于常人的的毅力和努力,没有人可以一劳永逸。第四个故事讲述的是人类面对赡养自己的创造者上帝时的种种不耐烦,以及临别时的的愧疚和不舍。正如当今老龄化严重的社会,年老的父母的赡养问题,儿女不念当初父母的养育之恩,恶语相向甚至不负责赡养,以至于老人过的畏畏缩缩小心翼翼。孝顺这个美德在渐渐流失。生活中的我们好像总是把最糟糕的脾气留给最亲近的人,抽空多陪陪父母,常回家看看。第五个故事是人类世界的微纪元,由于太阳的寿命到头,宏观人类因此毁灭,而幸存下来的是新生代微人类(只有细菌那么大的人)。正如有句话说的那样:“我们只是浩瀚宇宙中的一粒星尘。”在宇宙的大尺度下,人类文明是如此的脆弱不堪,只有不断奋进发展,才能够有躲避灾难的能力。读完这个故事感受更多的是自己的渺小和无知,既然不可能活到世界末日,那就活在当下,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最后一天来过,充实过好每一天。总之这本书在延伸现实的同时又尊重基本的科学原理,充满想象又不觉得过分夸张,每个故事简单明了却又值得读者深思。

未来边缘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2)篇

《赡养上帝》立意宏富,眼光独到,读之回味无穷,其揭示了宇宙文明的发展法则,堪称伟作。

但里面有一条暗线值得探讨:既然上帝文明作为银河系守护者和其他星系文明会进行战争,也就意味着上帝文明在宇宙中有很多竞争者,根据丛林法则和猜疑链定律,该文明在生存重压之下应该会努力进取以使自己不在宇宙竞争中被淘汰。然而上帝文明竟然享受了上百代的安逸生活,这说明什么?个人感觉这说明上帝文明的先辈已经把宇宙中其他已知的竞争者都消灭了。宇宙中只有神级的上帝文明存在,所以上帝文明的后代们才可以放心大胆的享受。

还有,根据技术爆炸理论,未来的低端文明也可能突然变成神级文明,继而成为原有神级文明的竞争者。上帝文明出于自保,应该四处繁衍嫡系后代,再灭亡其他任何文明才是,但其竟然四处培养新生文明,这实际上已经开始为自己挖掘坟墓。由此看来,该文明有很强的自我放弃之倾向。其自我放弃的根本原因不知是出于某种社会心理的老化?还是受到某种外力(更高级文明的威胁或命令)的压迫?还是自我放弃能使该文明进一步升华?值得深入探讨。

最后补充一点,宇宙很大,其中的文明多如牛毛,上帝文明之上应该还有高级文明,其应该奋进而不应沉溺享乐而堕落。与其说《赡养上帝》提醒我们要为人类文明的未来(“养老”)考虑,不如说该文警示我们千万不要被当下安乐升平、纸醉金迷的环境所蒙蔽。

例如我国尚处于分裂状态,国家仍未统一,台独、藏独、疆独时刻蠢动;藏南、钓鱼岛尚未收复;外蒙仍自成一国;海疆被侵,强敌环伺;国内阶层固化;社会两极分化,贫富差距拉大;地域差距明显;教育文弱化、女性化……凡此种种,问题极多,然而新生代多沉溺安乐,社会风气奢靡拜金,道德危机加剧,天天网红明星,娱乐至死……套用某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课时所讲:“我们现在就很危险”。

跳脱技术摇篮与心理依赖的温柔乡,时刻保持艰苦奋斗确实不易,但这才是保持文明生存与发展的核心。文明之所以被称为文明,其因便在此。先忧而忧,居安思危。

未来边缘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3)篇

看了之后,发现世界即使灭亡又有关系,竟然有那么多的办法让人继续生存,可是这些生存方法的掌握是需要不断技术更新,付出生命的代价的。看完之后就一个想法,噢,原来还可以这样!作者的确脑洞大开,带我们领略了不一样的世界。我真怀疑作者刘慈欣是个退休的科学家,工程师。

伊塔竟然只是抱着卡多的尸体,没有去反抗,没有阻止黛丽丝,是来不及还是根本没有要阻止的意愿,难道是因为自己可以轻而易举改组人类基因,制造出成千上万的卡多所以才会这么冷漠,可是为什么之前要非常警惕地护着卡多呢?

伊塔抱着卡多的尸体,眼睛仍看着地面,一直等到黛丽丝安静下来

第一次读到“菜人”让我如身临其境般感受了作为鸡鸭鹅鱼在面对自己即将作为美味佳肴被端上桌盘的无奈恐惧,让我对肉的兴趣又大大减少,作为万物之灵我们是何其幸运,生活在文明社会,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

“菜人?”

“就是做为食品的人,那座城市每天要供应几千名菜人呢!只有在动物园中做观赏人,才不会被吃掉,这是所有人追求的目标。”

永生的新定义,大概大家都会接受,作者真的是脑洞大开,但是又何尝不是提供给我们未来的想象,谁又可以肯定的回答这些不会在未来实现呢?

我明白这点,谁也不知道两个世纪后会出现什么样的技术,也许,到时可以把人的意识和记忆拷贝出来,做成永远不丢失的备份,随时可以灌注到一个新的身体中;也许根本不需要身体,我们的意识在网络中像神一般游荡,通过数量无限的传感器感受着世界和宇宙,这真的是永生了。

竟然是最后一个宏人结束了宏世纪~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