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自己:一位父亲写给儿子的116封信①读书笔记(3)篇

有所追求的人生路上需要贵人指引,如果父母能够充当这样的角色,幸甚至哉。如果没有,就需要自己去寻找,而看书,大概是成本最小的一种方法。
本书作为系列中的一册,以刘墉对儿子的书信体文章为主,每篇后面都有几句刘轩的点评。像是父子对话,又像作者对读者循循善诱。
文章围绕刘轩在美国读书(主要是中学)时期的社交、学习、心性等故事展开,表现了一位沉稳、踏实、坚定积极有想法的父亲对孩子的深厚期望。虽然是针对刘轩在写,但字里行间能看到的很多是刘墉对人生和生活的思考,以及作为一个践行者的秉性与做派。
告诉孩子“超越自己”是很多家长都会做的一件事,他们在孩子成绩下滑、闯祸之后幡然醒悟,不停想办法着补;或者无论孩子多么努力,获得了多少成绩,仍不满足……
对父母来说,不恰当的爱甚于残忍的伤害,而伤害至少还能让人吸取教训,包裹了糖衣的关怀却只能葬送人生。这些家长最缺少的不是说教,而是反躬自省的能力,缺少用行动做出表率的能力。
我相信刘墉能培养出优秀的儿女,绝不是仅仅靠这几本畅销书,更重要的是每日的言行,那浸润在言行中的风骨、态度,才是真正让孩子走向“独立”和卓越的法宝。
很难过自己没有这样的父母(这么说有点过分但这就是我的真实想法),所幸还有机会成为这样的家长。
超越自己:一位父亲写给儿子的116封信①读书笔记 第(2)篇有才华的父母都喜欢用书信和孩子交流吗?比如龙应台,比如刘墉。
我还记得我小学写过一封感恩母亲的信,学校要求读给自己的母亲听。
哇~多羞涩啊。我还记得读完之后我的脸超烫的,为了掩饰自己的不好意思,我还假装若无其事地大声说话来掩饰。
没办法,小时候的我在表情达意这方面可是特别地内敛啊,不,不仅仅是小时候,现在也内敛。如果不在家,过节或是爸妈生日,我可以潇潇洒洒地一大早打电话回家送祝福。但是在家就不一样了。
在家的时候,提前几天我还可以若无其事地谈论即将到来的日子,可是真到了那天,祝福什么的我就不能特别潇洒地说出来了……
面对家人尚且如此,更不要说是自己喜欢的人了。
唉~面对喜欢的人为什么不能潇洒地告白呢?因为我内敛啊~即使用电话告白,我也内敛地开不了口。呼呼,没出息的孩子,也许非我莫属了!
所以看到这些家长与孩子这样的表情达意,我真羡慕,也真惭愧。
不过现在也慢慢地在改变,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还有很多未知的惊喜正等着我们,不是吗?
我期待自己可以变得更好!
超越自己:一位父亲写给儿子的116封信①读书笔记 第(3)篇父母的见识,决定了孩子的起点。
父母的格局,决定了孩子的高度。
116封信,有去有回。爸爸的来信,儿子的回信,就同一件事阐述了不同的观点。
教育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刘墉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心把自己为人父的体验和经验写出来,让所有人收益。他强调的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是引导而不是训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