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瘾五百年:烟、酒、咖啡和鸦片的历史(图文精编版) 读书笔记(3)篇

#读书 《上瘾五百年:烟、酒、咖啡和鸦片的历史》 戴维·考特莱特著。这本书的主题是“瘾品”,也就是容易上瘾的物品,这里面既包括轻度的烟、酒、茶叶、咖啡,也包括重度的鸦片、冰毒等。瘾品这类东西可以说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很多轻度瘾品我们都体验过,但是对于他们的历史却知之甚少,这本书刚好可以填补这个空白。
瘾品能够大行其道,最重要的原因是全球贸易的兴起,特别是航海时代的来临。许多主要瘾品,借着贸易的机会从原产地到种植地生根,然后扩散至全球。比如咖啡原产于埃塞俄比亚,却大面积种植于美洲,可可原产于美洲,却成为非洲的重要作物。
瘾品的功效可以粗略划分为医用和其他用途。医用方面,鸦片、吗啡、杜冷丁都可以起到镇痛的作用,鸦片还可以用来治疗哮喘等疾病,有的地方甚至有给婴儿服用鸦片来治病的习俗,适度使用,瘾品就可以是有积极功效的药品。
其他用途就相对复杂一些,有的用途是不道德的,甚至是非法的。比如美帝西部淘金时,他们就用鸦片来控制劳工,劳工成瘾后就陷入发工资、工资买鸦片、借债买鸦片,然后吸鸦片的循环,这样一样劳工就被牢牢地绑在苦力工作上。
另一方面,瘾品同样也是政府收取税收,提高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比如我国的第一税源其实就是烟草,而烟草公司也是真正的利润之王。由于这个原因,政府在管控瘾品的时候就容易陷入一个两难的境地,既不能全力推广,充分提高税收,也不能像禁酒那样彻底禁除,否则就会像美帝和印度部分地区发生的那样,走私成风,黑帮壮大,滋生出各种犯罪。
总体而言,这本书对瘾品的介绍还是比较全面的,值得一读,不过作者讲故事的能力有所欠缺,有的地方写的比较枯燥。还有一个不足,其实瘾品除了有形的药品外,还有赌博、游戏等精神瘾品,后者的危害丝毫不逊于前者。想了解游戏上瘾的机制,可以阅读《人本游戏:游戏让世界更美好》这本书。
上瘾五百年:烟、酒、咖啡和鸦片的历史(图文精编版) 读书笔记 第(2)篇总结一下~
瘾品的主要特点:适量使用能够治病,能带来快感,具有社交功能,种植和贸易带来丰厚利润,金钱反过来影响瘾品的种植和贸易格局。
商业资本从16世纪大航海时代起,便推动瘾品从区域性产品变成全球化商品,进而在21世纪通过广告影响社会习惯,甚至在出现大量医学反证时(以烟草业为例),仍然混淆视听,攫取更多利润。
认识到瘾品对个人健康、工业化大生产和社会可能带来的危害,21世纪下半叶,各国政府开始大规模管制,不过对烟酒的管制似乎并不成功。全球瘾品使用之所以暴增,正是因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包括个人、企业和政府的欲望。
本书绪论里引用的人类学家罗伯特·阿德里的话,”瘾品贸易乃是盛行于一个饥渴心灵取代了饥饿肚皮的世界“,恰恰说明了症结所在。
Fortunately, or unfortunately, I am only addicted to chocalate and forbidden love[调皮]
上瘾五百年:烟、酒、咖啡和鸦片的历史(图文精编版) 读书笔记 第(3)篇很有意思!
此书,还有《枪炮,病菌和钢铁》,《人类简史》这种书,就会让人感觉哪有什么历史,历史无非是昨天,是一辆继续开行的火车,我们每个人都是这辆车上的乘客,各选一段上下车而已。
这个世界也像是一个复杂的计算机算法,影响因子非常多,计算模式复杂,任何小因子参数的变化都能无序的改变很多。
读这本书时一直有个疑问,如果一颗植物含有自保性的生物碱,可以让吃它的动物产生眩晕、精神刺激的作用,但是有的动物反而吃它上了瘾,这算什么呢?搜了半天,未得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