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书笔记> 正文

灿烂千阳读书笔记(3)篇

2019-04-25 17:51:21 读书笔记
灿烂千阳
作者:卡勒德·胡赛尼
《灿烂千阳》被称为女性版《追风筝的人》,胡塞尼再次以阿富汗战乱为背景,时空跨越三十年,用细腻感人的笔触描绘了阿富汗旧制度于新时代下苦苦挣扎的妇女,她们所怀抱的希望、爱情、梦想与所有的失落。私生女玛丽雅姆在父亲的宅院门口苦苦守候,回到家却看到因绝望而上吊自杀的母亲。那天是她十五岁的生日,而童年嘎然而止。玛丽雅姆随后由父亲安排远嫁喀布尔四十多岁的鞋匠拉希德,几经流产,终因无法生子而长期生活在家暴阴影之下。
灿烂千阳读书笔记 第(1)篇

这本书真的很惨。

讲述的是两个阿富汗女人的故事,一个叫玛丽雅姆,一个叫莱拉。

看完这本书,其实我觉得跟老舍写的那本《我这一辈子》很像。

为什么女人都无法靠自己独立生活?只得依附于男人苟且偷生。

大环境使然。

两本书都是大环境无法容忍女人独立。阿富汗是战争的爆发,中国也是处于抗战前夕。

我想分开讲述一下两个女人的故事

玛丽雅姆,从一开始来到这个世界就遭受了不公平的对待,因为她是哈拉米(私生子)。虽然有个老有钱的老爹,但是他没有办法给她一个正式女儿的身份,她是他们家族的耻辱。

她喜欢他的老爹,因为老爹也喜欢她。他给了她很多美好的想象,但是他没有办法给她一个美好的现实。玛丽雅姆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大概就是在她15岁的生日要求跟他老爹的家人一起生活。可惜,现实永远辣么残酷。老爹不会因为爱她而放弃家庭,毕竟做主的夫人们都不愿意让她待在家里。她一走,就逼死了娜娜,她的母亲。母亲虽然有时候很刻薄恶毒,但是她才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最爱她的人。她们相依为命直到玛丽雅姆抛弃了她。最后老爹的夫人们将玛丽雅姆嫁给了一个老男人拉希德。起初,她们还过着幸福的生活,直到拉希德发现她生不了男孩。他开始对她拳打脚踢,不再把她当成妻子,随意蹂躏,她却一再忍让。因为她大概是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所以无论再发生什么事情,对她已无所谓。可是我最心疼的就是她这点,默默忍受着这一切,默默地死去。

莱拉本来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她有疼爱的父母,有一个竹马塔里克,直到两个哥哥在战争中死亡,母亲变的不再欢乐,她终日躺在床上。还好,有一个爱她的父亲,博览群书的中学老师,她的日子也许没那么坏。但是一颗炸弹将所有的一切从她身边剥夺,她成了孤儿。

其实两个女人本来是没有任何交集的,但是战争就这样生生地把她俩推到了一起。莱拉怀了塔里克的孩子,她被迫嫁给了拉希德。然后拉希德对这两女人的迫害就这样展开。但是希望并没有被泯灭,玛利亚姆被莱拉的孩子阿兹沙暖化,有一个情境写的就是她被阿兹沙抓着手指一动不动,虽然她口渴的要死腿酸的要死,但她还是坚持等孩子睡着了才松手。

她们因为孩子而心存善良。

最后是以玛丽雅姆的死亡换来莱拉跟两个孩子的自由。

老爹对玛丽雅姆的道歉跟阿富汗的和平一样,都来的太迟。

很多人都等不到这一刻了。

灿烂千阳,大概就是指玛丽雅姆的微笑像一千个太阳那样温暖(书里有描写莱拉形容玛丽雅姆的笑容) 她会永远陪伴着莱拉,灿烂而又幸福地生活下去。

两个女人最渴望的是和平安宁的生活。

这大概就是我们所体会不到的,作者写这本书也许是想告知全世界,战争的残酷以及阿富汗人民的苦难

还好,他们还是坚强而又勇敢地活下去了。

灿烂千阳读书笔记 第(2)篇

任谁看到题目的时候觉得这该是个温暖的故事——灿烂千阳。可是从一开始,就是不断的悲剧轰炸:哀怨的母亲、伪善的父亲,一个可怜的私生女玛丽雅姆…然后想让回到父亲的家庭却不被欢迎,回家却发现母亲自杀了,被父亲嫁给比她大好多的粗鲁的男人,家庭暴力等等。当一切都变得足够不幸的时候,小说突然进入第二章,开始讲述一个平凡家庭的女孩,她有漂亮的母亲和宽容眼界远大的知识分子父亲以及一个青梅竹马的阳光男朋友,他们那么相爱,可是战争摧毁了他和她,炸弹葬送了她的父母。玛丽雅姆和丈夫救了她,收留了她,于是两个苦命的女人有了交集,开始一起面对战乱痛苦的生活。

这个过程中我一直被塔利班的残酷制度和战争的阴霾压的喘不过气,哪里灿烂?阳光呢?题目的意义究竟在何处?

在全书的最后几页,当终于逃离一切痛苦、与青梅竹马的初恋再度重逢、结婚的莱拉选择重回故土,她曾经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当老师,教育战乱耽误的孩子,我才恍然大悟——灿烂千阳,就是在痛苦中永存的信念,一直痛苦,却一直相信“有一千个月亮,就有一千个太阳”。

永远带着爱和希望生活,等待。

每一个为这个国家奋斗,牺牲的人,他们都是天上的太阳,普照大地,万物生长,这个国家也会回复它的和平,它的繁荣。

灿烂千阳读书笔记 第(3)篇

有些时代正发生在出生的那个时代,不禁对阿富汗人民产生深深的同情,对战争深恶痛绝,对对待女性的制度如此痛心疾首,同时为自己能够生长在如此和平的中国感到自豪,幸福是来之不易的,犹如莱拉的幸福。莱拉是幸运的,她的幸运来自于自己的决断,来自于玛丽雅姆的牺牲,来自于阿富汗战争的趋势。她是一个勇敢的决绝的女人,虽然只有十五岁,但她为了腹中的孩子,毫不犹豫的嫁给了阿西德,忍受着无尽的挨打和屈辱,但他没有逆来顺受,她选择逃跑选择反抗最后走向了幸福。玛丽雅姆度过了悲惨的童年,度过了父亲高大形象的破灭,度过了丈夫的辱骂痛打,度过了孩子一个一个的流产,她的命运是悲惨的,但她遇到了莱拉,享受到了幸福,虽然很短暂,虽然使她失去了自己的生命,但她毅然坚定的选择了反抗,也没有留下遗憾,她享受到了莱拉朋友或女儿的温暖,享受到孩子们的亲昵,也许,对她来说这些就够了。胡塞尼的叙事能力,对人物的刻画是如此的鲜活,如果我不是一个泪点比较高的人,也许他的三本书早就使我泪流满面。珍惜已有的生活,不抱怨不遗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