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书笔记> 正文

深牢大狱读书笔记(3)篇

2019-07-08 07:36:20 读书笔记
深牢大狱
作者:海岩
延续了海岩以往小说畅销的所有元素,塑造了一个在苦难的历练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在这本书中,残酷的现实与美丽的向往、丑恶的犯罪与绝美的爱情依然相伴相生,小说中三个女性对爱情绝然不同的态度令人扼腕叹息——爱,毁灭着爱;爱,也创造着爱…… 海岩最新力作,“我要讲的这段生活,是关于一个人的命运,命运无常啊!是适于年轻人的爱情,年轻的爱情总是美丽多姿!没有爱情的故事,还叫故事吗?”
深牢大狱读书笔记 第(1)篇

时隔五年又一次读了海岩的书,不同于五年前《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中的浪漫和明快,本书开头节奏略慢、略沉闷,直到单鹃出场才觉得各色人物和故事走向开始活泛起来而不可知了,本以为是个“男版吕月月”的故事,但幸而不是那么简单。

不过,海岩作品的风格特色还是始终如一的体现出来和弥漫开来了——永远那么“阴郁”和“憋屈”。无论是小时候在电视上无意中瞄到《玉观音》或是《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的几眼,还是后来看原著《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深牢大狱》,都是这种感觉。男人不可爱,女人不可爱,组织也不可爱,但一切又感觉那么真实。可能在人类这种肤浅的审美和价值体系里,“绝对的真”和“绝对的美”的确是天生矛盾而不能共存的。

好在本书还是给出了希望——那就是“善”,虽然真和美总要掺点“杂质”,但希望却也是有的,“善”似乎可以由我们自己主动掌握而尽可能纯粹一点。钟大、小珂都是“希望”的代表,也是“善”的代表。故事看到最后似乎才不那么“阴郁”了、胸口也不那么“憋屈”了,但有一句话感触很深——“刘川的沧桑是因为苦难的经历,小珂的沧桑是因为苦难的分享”,就像《绿里奇迹》里的一句话一样“世间所有的痛苦我都感同身受”。我对于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怀特别有共鸣,但随着年纪阅历的增长,我却渐渐觉得即便是这种佛陀般的“善”,在当下的社会里也因为太少见或者太难被理解而变得本身有点“不真”的成分了。

深牢大狱读书笔记 第(2)篇

这部小说在我看来,写得不算太好,但也不至于太烂。

《深牢大狱》的情节是十分紧凑的,但总感觉海岩不能够把握住进程的节奏,导致我看书的时候有时候临近情节高潮却被生生扼住了喉咙,等到情节真正变得有趣的时候却已索然无味了。

然后想说说人物。海岩的《深牢大狱》的人物形象我是蛮深刻的,每次看到刘川磨磨唧唧的,小孩子家脾气就会觉得“这人傻的吧??”,其次单娟和季文竹等人的形象也是记忆深刻。

但败笔在于海岩是通过第三人称对于刘川的人生进行叙述的,这里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减少了叙说者对于不熟知的人物内心活动,二是使得整本小说显得语言有趣。但问题在于海岩不能够很好地写出每个人物的“魂”出来。

单娟以及小康都是通过他者的言语倾说而出的。“被判了无期”“整合各项罪行判处死刑”...在注重刘川的心里变化的同时,对于单娟等人在逃亡或在监狱中的心理变化却用了较少的笔墨甚至于没有写出。单娟对于刘川的态度,从爱到恨的转变,再从恨到爱的回溯其实都没有很清晰的线索,包括季文竹也是缺少了细致的变动。

但我又在想,也许以第三者的身份对于刘川进行叙说会导致对于其他人物的心理变化描写得不够深刻,这是必然,也是小说中的“缺陷”吧。

深牢大狱读书笔记 第(3)篇

虽然早就知道海岩的小说虐心,但他出了新书还是忍不住要看。看了一半又睡不着觉,胡思乱想地为书中主角设想各种各样的结局。一边撕心裂地想,一边还安慰自己这个只是小说,别为虚拟人物担忧了,现在想想都觉得自己太可笑了。

不过这部小说确实改变了我对监狱的看法,一般写监狱题材的小说重点写的是犯人,但这本书里涉及更多的是管教干部。重点是犯人的心路描写和管教的呕心沥血,让一开始含冤入狱的男主角渐渐平和下来。钟大所说的与人相处的三大法宝,真诚、规矩、谦恭,不仅在狱中如此,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如此。男主角虽说是坐了牢,到反而因此而成长起来。这让我深刻地体会到,苦难是所大学,能毕业的都是强者。

和男主角相比,作者对女主角着墨不多,但她所做的一切一点也不比男主角容易,接受的考验也更让人动容。虽然最后结局不错,但依然让人感动。

这两天家里很忙,到晚上睡觉前本来已经没多少时间读书了,但小说还是挺吸引人的,让我这几天天天看到深夜。下一本准备选一本轻松一些的,毕竟是假期,不能这么劳心劳神的。谁有什么好介绍?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