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书笔记> 正文

大败局Ⅱ(修订版)读书笔记(3)篇

2019-07-20 06:33:17 读书笔记
大败局Ⅱ(修订版)
作者:吴晓波
《大败局2》解读九大著名企业盛极而衰的失败原因:“中国第一饮料品牌”是如何陨落的?家电业最具现代气质的公司,是怎样被肢解和蹂躏的?中国民营企业的航母,为何会彻底沉没?股市庄家如何布下资本迷局?最具想象力的汽车革命为什么会一夜流产?房地产最大的黑马失陷何处?最低调的钢铁公司如何迎来最致命的打击?中药业的领头兵因何溃不成军?资本狂人究竟是在点燃全民的热情,还是在玩火自焚?在《大败局2》中,我们更多地看到了一种“工程师+赌徒”的商业人格模式。他们往往有较好的专业素养,在某些领域有超人的直觉和运营天赋,同时更有着不可遏制的豪情赌性,敢于在机遇降临的那一刻,倾命一搏。
大败局Ⅱ(修订版)读书笔记 第(1)篇

消化完,转念回顾,健力宝和李经纬也许是印象深刻一点的吧。不知道是因为他的故事在第一章,还是觉得他的结局有点惋惜。对于一手将健力宝经营起来,并将其发展壮大的李经纬,最终因为企业商政产权不明晰,地方政府对于经营层的极度不信任而被政府淘汰出局,黯然离开健力宝。而健力宝也被地方政府草草交给了一个完全不知道“呵护”它的外人管理并最终败落。。。。。可惜健力宝,可悲李经纬。半腹委曲,十年沉默,不向人间叹是非。

而之后的仰融结局其实跟李经纬有些相似,都是在企业产权问题中被政府踢出局。而仰融一手带起来的华晨,也因为“易主”而暗淡下去。。。。我一直觉得,仰融的能力其实是不错的,即便涉及金融跟汽车两个不同的行业,但他至少还是能够把握合适的尺度。如果政府没有太过强硬的地方保护措施,也许他所策划的新一轮的企业发展政策会将华晨的发展带到更前方。

而德隆的唐万新,文中把它跟南德的牟其中做过对比,玩弄资本主义市场,一路狂吃并购,拆东墙补西墙,而不考虑消化问题,最后草草收场。后来的三九的赵新先,把三九经营的那么好,最后还是没能控制住,走无限扩张路线,涉及各个行业,最终把三九搞垮。。。不过万幸的是后来的华润将三九挽救了。

大学教授下商海,宋如华的托普自始至终都看不到多少实际成果展示,一个空壳,一路放出空概念,然而他竟然就这么一路操控了那么多个政府、企业。。。

大败局Ⅱ(修订版)读书笔记 第(2)篇

大败局二尽量站在事实的角度力求更加真实的还原出当年的历史真相。近10多年来,中国商界风云诡谲,每隔一两年便有一些庞大而知名的企业轰然倒地。在《大败局》的众多案例中,那些曾经不可一世的企业家缺乏现实的控制感和控制艺术大概是最为致命的弱项——仰融无法控制华晨、唐万新无法控制德隆、顾雏军无法控制科龙、宋如华无法控制托普、李经纬和赵新先无法控制他们一手创办的健力宝和三九,等等,一切悲剧都潜伏着惊人一致的逻辑。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 一个个动人心魄的故事 巨人 铁本 科龙 南德 托普 顺驰 三九 德隆 让我们看到了资本的无情与人的欲望 这更是一个有意思的值得深挖的话题。站在另一个侧面 到目前还能活下来的民企活着活的很好的国企都是值得尊敬的 这其中优数民企最难 剩者为王 经过几轮宏观经济调整下的企业和两三次危机仍然屹立的企业 。这些失败的企业值得深思 愈发的振聋发聩 。成功是很难被复制的 但是我们可以避坑少走一些弯路。大道同归,大道其行。

大败局Ⅱ(修订版)读书笔记 第(3)篇

一部很适合听的中国MBA教材级中国企业失败案例集。吴晓波先生写的惊心动魄,听得也跌宕起伏。彼得·德鲁克说过:“目前快速成长的公司,就是未来问题成堆的公司,很少例外。合理的成长目标应该是一个经济成就目标,而不只是一个体积目标。”而我们似乎就是喜欢这样或真或假的剑走偏锋的高成长乃至一夜暴富美其名曰“守正出奇”的故事。


“企业的经营战略,是一个辩证取舍的过程。有时候,你不得不在“快速的成长”与“健康的成长”之中做出抉择;有时候,你不得不寂然自问:此时此刻,我是否必须成长?”日本战略专家大前研一所言:“中国的机会太多,以致很难有中国的企业家专注于某个领域。其实,进入一个行业,先专业化,然后全球化,这才是赚钱的唯一途径。”前车之鉴,从中也可以看出作者的进化。好书!推荐!再去看看《大败局(一)》。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