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站拉萨读书笔记(3)篇

下一站拉萨
赵丰超
◆ 第1章 前言
>> 你在为谁而活? 梭罗曾经说过,城市只是几百万人孤独聚居的地方,在这个地方住的人越多,这些人也就越孤独。是的,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习惯了早出晚归,习惯了低头看自己的脚步,习惯了把自己关在钢筋混凝土建成的小房子里。 在大街上穿行,我们只看到疲惫的神情,忙忙碌碌无所适从的身影,却从未听到别处的欢呼。生活,难道要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过下去吗? 如果生活就是为了丰衣足食,苟全性命于人世。我们可以把人类的活动归结为觅食、就寝,等待时间一刀一刀在我们额头刻下痕迹。现代人深陷于生存的泥潭之中,早已经失去了挣扎的力气。众多活动在城市之中早出晚归的觅食一族,几乎没有机会品味生活。在午后黄昏泡杯茶,夜静人稀读卷书,已然变成了奢侈的事情。在提高生存能力的同时,我们的生活质量在急剧下降,更不用谈什么生命质量了。我们还可以继续推导下去,吃饭是为了活着,而我们的生活变成了觅食,最终我们的生活就是为了活着而进行的,这种为了活着而活着的生命还有它的意义吗? 你看这可恨的时间,驱逐我们去觅食,在生存的现实与繁琐之中,不光像流水,更像硫酸一样,摧毁了我们的青春与梦想,更腐蚀了我们的率真与活泼,使踏入社会不到数年的我们面目全非。自从上班之后,我就以为这便是我们的命运了。为了生存不得不在浓妆艳抹的躯壳之中奔波觅食;在繁杂琐事中,忘记自己,忘记自己的喜好,被生存之波长久地淹没。 然而突然有一天,因为一次偶然的早起,我改变了这样的想法。那天清晨,我站在街角仔细看着身边慢慢苏醒的城市,发现很多人在便衣素装之下来往穿梭做着运动。没有了公车的拥挤,没有了艳妆的掩
下一站拉萨读书笔记 第(2)篇啊呀呀,居然看完了耶。哈哈哈哈哈,还沉浸在我刚刚的评论和回忆中没想到这是作者最后的结尾了,哈哈哈哈笑一个️n怎么说呢,这本书最大的收获是更了解西藏一些了。作者分享的很全面啊,好多没听过的都了解了一遍。有很多小故事还是很喜欢。不过最深刻的,拉通本书就是作者与蔡静在墨脱的故事了,这么危险的时刻都在一起互帮互助的人,结局居然没有发展一下的?我可能偶像剧看多了,希望作者打电话试试的,说不定蔡静也是喜欢他的呢(我是从作者描写的蔡静的神态和不舍中推断的),哈哈哈哈可惜了一段佳话。毕竟旅游职业者也有与中途旅游者结婚的故事啊,还一起浪迹天涯,多美好的故事呀[呲牙][呲牙]n作者文字怎么说呢,全较长,有些文字我真的觉得描写特别棒,而有些文字又一点都看不下去。醉了[捂脸]我觉得加点”佐料”(比如旅途中的所见所闻,西藏美景,墨脱啊等图片)会更吸引人眼球的。因此3.5星,那就四舍五入4星好了。与此同时,佩服作者勇气,说走就走及对家的思念和感悟(家的感悟超级认可)重生那章的描写让人觉得生命的可贵。用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般去形容每一次生日的”重生”让人觉得肃然起敬。总之,有些文字特别棒的n还有想说的是,好多书友说很向往西藏,特别羡慕去过西藏的人。我想说我也羡慕,但如果回归到每天的工作生活,如果都觉得烦恼不喜欢厌烦的话,到西藏了心灵也不一定会得到洗涤吧(不喜勿喷啊[呲牙])只有心灵纯净的人,到哪里都会觉得喜欢。好比一本书,很多人说这本书不好,但对我来说,真的有收获的还是不错的。当然,可能对于已经去过西藏的人不会推荐。但如果像我一样可能就是喜欢但了解不深的朋友可以来看看的。
下一站拉萨读书笔记 第(3)篇非常的失望吧,看到大半的时候,看到作者写了捡了野生的鸡蛋就在温泉里煮了吃。
看到这里大概知道为什么看这本书一直不是很有感觉了,之前是以为作者在文中加入了太多的修饰,掩盖了旅行游记真正的内涵。现在明白了是作者本来就不是一个人合格的行者,写这篇文或许只是为了凭游记赚取旅游费用。但我会把本书本书看完,希望后面的内容能改变我的看法,不希望一个我向往的地方被这样的游记污染。
我在寻找适合温度的泉水时,在草丛中发现了一窝野鸡蛋,真是惊喜。我用衣服把它们包着提到一处非常烫手的泉水边,一个个全放进去,然后从背包里拿出旅行餐具,一边拨动一边继续往里放。10分钟后我取出一个,剥了就吃,真是美味。
这一段是当时写下的,本还有所期望,但继续看下去,看到了这段:
下午我查到杂志社已经把稿费打给我,这样我的行程就不会受到影响了
我知道了作者的目的,知道了作者写这本书的初衷,那就没必要继续看下去了,跳到了最后来写这篇评价,说真的,我一星都不想给。我很向往修行,最大的目标之一是徒步或者骑行进藏,褪去我内心那些欲望和躁动。可惜这本书只能给我带来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