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书笔记> 正文

奇特的一生读书笔记及摘抄(3)篇

2019-07-14 06:21:28 读书笔记
奇特的一生
作者:格列宁
柳比歇夫的治学,博大精深,既是一个狭隘领域的专家,又是个杂家。他的知识面究竟有多广,是很难测度的。我不打算通俗地阐述他的思想或衡量他的贡献。我感兴趣的是另一个问题:他,我们同时代的人,一生干了那么多事,产生了那么多思想,这是用什么方法达到的?最后几十年(他是82 岁时死的),他的工作精力和思维效率有增无减。关键不是在数量上,而在他是怎么样,用什么方法做到的。柳比歇夫对我最有吸引力的精粹、核心正是这个方法。他的工作方法是一个创举,不问他其余的工作和研究如何,这种工作方法是独立存在的。
奇特的一生读书笔记及摘抄 第(1)篇

这本书没记错的话应该来自《和时间做朋友》李笑来的推荐,然而拖拉了两周才结束,中间穿插了古典老师的两本书,还有一些奇奇怪怪的书,似乎是一条主线,似乎又没有。

本书主人公柳比歇夫,一个杂家,说他杂是因为,他真的什么都懂。回个信都能直接出版,讨论范围还很广,见过第一面,就还想继续见他。

柳最令人佩服的就是他的时间账本,现在说时间管理的很多啊,可是又有几个可以真的是管理时间,而不是被时间拖着走的呢?
时间账本我在刚开始读的时候,真的有去记录自己一周的时间花费,周末总结的时候就想掐shi自己了,绝对的浪费时间,效率不够,所谓磨洋工。很多时候,我们会认为自己一天的工作时间怎么也有8小时吧,所以才看到柳那天有5个小时左右的工作时间的时候,还感叹他工作时间少呢。可是自己记录完了,就明白了,5个小时,每天,真的是很难!!!

时间账本类似于消费账本,记录自己做每件事情花了多长时间,对时间有一个把控,这样做事才能从容不迫,而且时间因为有意义,也不会感到飞逝,总能感觉一天一天的很充实,做了很多事,生命被延长,和时间友好相处。

还有柳听从自己内心,当然这也使他过的看起来很惨,想做什么做什么,不迷信权威,敢于表达自己,更多的时候需要安静的环境进行思考,用时间账本来管理自己,督促自己成长。

柳还有一个品质:想到什么立马就去做,这也导致他很多著作没有完成。但是他确实写了呀,如果生命够长,他一定可以写完。 这也反映出自己的拖延,人都有懒的毛病,但是拖延这个事,有好有坏,视情况而定,大多数时候是立即行动,才能真的做了一件事,因为,红利期不等人。

现在是各种管理大行其道的时候,信息大爆炸,人心浮躁,各种管理浮出水面:时间管理、知识管理、财务管理、行为管理、杂务管理、心情管理...... 需要管理的东西太多,管理工具也越来越多,但是这些东西很多是个性化的,同质化的讲授,还需个人正确转化老师的思想为自己的思想,不要全盘照搬。学会判断与思考,当然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东西以后,贯彻执行并落实![害羞]

奇特的一生,普通的一生。
现在就改变,别说你不行!

奇特的一生读书笔记及摘抄 第(2)篇

大概高中的时候,读《封神演义》,见到两句话,极为喜欢,恨不得每次写作文都用上。那两句话是这样的:乌飞兔走,瞬息光阴;寒来暑往,转眼三载。如今想来,大概是因为“乌飞兔走”这个新鲜的成语和寥寥数语间描述的时间动态变化。时间是什么?是时钟秒针的滴滴答答?是太阳的东升西落?是大地的黄绿更替?是父母新添的白发?nn其实,无数先哲也这样问过。他们的答案各有不同。孔子的答案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用河水的的不舍昼夜来比喻时间,指出的正是时间的连续性。无名氏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用鲜花的的重开反衬光阴的不再,指出的是时间的不可逆转性。岳飞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正是对时间的特性有了深刻的体认,才会有这种语重心长的经验。是劝勉,是劝勉,是告诫,更是嘱托。这些道理我们都知道,但时间的残酷性在于:年轻的时候我们以为时间是无限的,看不到时间的紧迫性,等到韶华已逝,才惊觉老之将至,才会发现这些经验的正确性,但为时已晚,徒呼奈何。那么是什么造成我们感觉未来时间无限的错觉呢?是对时间感觉的极度不精确造成的,无数的光阴在不知不觉间悄然流逝。人进化出了精确的视觉、嗅觉、听觉、触觉,但没有感知时间的器官,科学家发现脑回路中没有相关的功能区。也就是说我们绝大多数人对时间的感觉是不准确的、粗放的。但是也有例外,本书的主人公——柳比歇夫,在长时间的训练中,它拥有了对时间精确感知的能力,竟然可以精确到分,真不可思议。这本书就是记录他实践时间统计法的奇特一生。他五十六年如一日的对自己每天的时间进行统计,在许多学科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让人感叹生命潜力的巨大。但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在于,非极大毅力者不能成。他们很早就知道自己的使命,知道自己要去哪里,甚至很早就规划好了一生。这些条件显然我们常人不能具备。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是庸庸碌碌,不知道自己的使命。虽然我们很难应用这种方法,但还是有其实际意义。比如我们可以统计自己每日时间的大概分布,找到时间黑洞,对其进行优化,提高时间的投入产出比,都会让我们受益匪浅。

奇特的一生读书笔记及摘抄 第(3)篇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n首先,该书内容展示的的确是奇特的一生的奇特之处,很多奇特品质与精神奇见。其次,国外人物传记描写手法和风格与国内还是很有差别,刚开始读这本书的人可能会被绕来绕去。主体明确,但是先言他物而又推己。为了表达人物的鲜明特点,大多用常人的思维与方式习惯做对比。最后,主要是读者需要抛去繁节,抽丝剥茧,发掘到精华与作者的意图。比如,具体到如何归类整理材料,如何详细记录时间的耗用,如何做好科学研究,如何保持真我、坚守内心,不停追逐梦想的步伐,温和纯粹而又理性,有欲求而不失底线。 n 个人从中受益良多,具体到与时间和研究的做法,无形则关系到情怀与理想。纵而观之,这是一个关于一直坦然面对自己内心的幸福而成功的人物人生故事。对比之,免不了汗颜。没有抵达目标的原因还是更多因为心没到,努力不够。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