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书笔记> 正文

今天也要用心过生活读书笔记1000字(3)篇

2019-07-15 06:20:22 读书笔记
今天也要用心过生活
作者:松浦弥太郎
《今天也要用心过生活》是松浦弥太郎成名作“生活中的巧思与发现笔记”三部曲中的第一本,也是他最广为人知的作品之一,囊括了松浦对“如何与自己、与他人、与世界相处”的观察,对“如何拥有让心灵丰富的生活”的思考。松浦弥太郎列举了许多自身的经验,说明如何与生活中一件件的大小事面对面,一一深思。不只是用脑袋,而是以自己的全身全灵来认真看待。松浦也介绍自己的做法,分享他是如何让因忙乱的社会和人际关系而失焦的心,矛头能继续对准自己。此书一经出版,在日本、台湾引起极大的反响,里面的众多语录至今被无数人分享、收藏,是一本生活美学方面的教科书。
今天也要用心过生活读书笔记1000字 第(1)篇

【2019第18本,第8篇书评】

秦祎鲤/文

总体来说其实是作者本人的生活哲学的一本小书,也是散文类型的合辑。读这本书被书名吸引,我们确实是过一天少一天,今天是我们最年轻的一天。每天都要用心过生活才是,抱着明天即使离世也不会后悔现在的自己这样的态度。

扣一星因为整书节奏有点乱,编排的感觉像是想起来写什么,即使每篇后面都总结了每篇的要点。

再扣一星因为,作者个人的哲学不具有普遍适用性,要辩证的读,选择得看,有些他认为很严重必须的原则,在我看来没必要这么苛刻。全盘接受的话,操作起来很困难。

但是这不影响书中还是有一些比较好的观点,我很受用。在生活中遇到一些细节会想到作者的人生哲学而发生了思想碰撞和思维改变。

有这几点我觉得对我来说有点意思

1. 健康的心态会让生活越来越好

一天之中只要累积无数微小的喜悦,人就会不由自主地感到幸福。只要这样的日子持续到来,人生在世就乐趣无穷。

我没有要登场表演,也并非想当职业乐手,更没人给我时间限制,只是单纯地希望能一直练习到自己认可为止,这就是“自我改造”。

2.自在的节奏

无论如何,事情都有先后顺序。人生是一个漫长积累的过程,不要企图在短时间就做出成绩,而是有节奏地、阶段性地,朝终点努力。

3.率性的姿态

做错事了就干脆地道歉,失败了就大方认输,绝不说谎,永远抱着一颗正直亲切的心。这些,就是保持心的洁净之道。

4.遇见老师

如果希望今日的自己能比昨日成长,有所改变,我必须向周遭事物学习,而这其中最好的“老师”,就是人。

5.让步又如何

不能借口为对方着想,把自己的意见强加在对方身上。

○用照料不会说话的植物的细腻心思,来揣摩对方的感受吧。

自从我立下不与人争战的原则以来,即使是与人意见相左的时候,也不再一味否定对方“你想错了吧”。如果只是小事,当场就能退让。

○不用在一个地方固执己见,能够宣扬自我主张的机会多得是。

○不与人争战,也就不会输,这也是事实。

6.有关独处

我的想法是,学会独处对大多数上班族而言,并不是一种有效的减压方式。因为真正的「独处」是一种需要,而不是一种手段。

如果你的工作内容是和人打交道、社交性质的,那么你更有可能需要时间去「独处」。
如果你的工作内容是常规型,也就是面对机器,例如程序员,那么在闲暇的时候和朋友小聚反而可能是减压的更好方式。
说白了,我们需要不同的方式来调节我们的生活。
你很难想象一个面对电脑 debug 了一天的程序员,整天没有说一句话,然后你告诉他,工作累了一天,你需要一点时间独处。他心里肯定一千万只草泥马奔腾而过:我独处了一天了,现在就想找个人吐槽一下今天出现的难缠的 bug。
换句话说:强调什么说明缺什么,我们强调法制社会说明我们的社会缺法制。很多心理学相关的沙龙、论坛的主题都非常强调现代人需要「独处」,说明他们认为现代人缺少「独处」。目前的现实是否真的是这样我们暂且不表。
每个人都有对独处时间需求的一个最佳剂量,因人而异。哈佛讲积极心理学的那门公开课叫《幸福课》,里面提到,每个人的自我唤醒水平不一样,而大家需要的最佳唤醒水平却是差不多的。自我唤醒水平高的人更喜欢独处。他们性格偏内向,能够自娱自乐,而且能够从自省中收获更多体验和成长。而自我唤醒水平低的人,他们更喜欢热闹,因为他们不够敏感,独处对他们来说体验不到太多内容,他们性格偏外向,更能够从和他人交往中收获成长。大概可以这么说:内外向决定一个人对「独处」的需要。

○保有独处的时间,你才能好好享受与他人共处的时光。

○咖啡店也好,公园也好,事先挑几个能够让自己舒服独处的地点吧。

7.刻意练习自己的选择能力

做选择的特训,也能培养直觉,磨练自己的想象力。

这个提案是要做或不做,那个人要不要与他交往,下次休假是要去旧金山还是纽约;不管什么事,我总是瞬间做出决定。

譬如说搭电车的时候,我会环顾四周,然后在心中设想:“如果在这节车厢中挑一个人做朋友,我会选谁?”;假日看到中古屋的夹报广告,就算没有要买的打算,我也会试着去想:“我要买哪一间?决定的关键原因是什么?”

这些不但是做选择的特训,同时也能培养直觉,磨练自己的想象力。

8.化身为“工具”

刚毕业的时候心高气傲,总想着索取,单位能给什么福利到我?现在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认知,顺序应该是,我先能创造什么价值?我再拿到什么样的回报

化身工具的自己,去找寻“如果是这件事,我派得上用场”的工作。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自我主张。

所以,痛苦时根本不必去粉饰太平。

9.积极的自我约束。简称自律

不暴饮暴食,不废寝忘食地工作,不贪睡;就算玩得再开心,也要有所节制。

10.彻底的休息,不要掩饰悲伤

事情总有能够克服的一天。

等到克服了,人便会不可思议地变得更强大。

今天也要用心过生活读书笔记1000字 第(2)篇

简单的美好生活

由于猫叔在剽悍晨读中的经常推介,认识了松浦弥太郎这位日本生活美学家。

松浦的书如散文或是小品文,亲切的文风和刘墉有些许相似,加之每本小书字数不多,读来像是倾听朋友下午茶时的对谈,很是轻松。一口气读完了“生活中的巧思与发现笔记”三部曲(《今天也要用心过生活》《谢谢你》《崭新的理所当然》)和《年轻人,你就是想太多》《轻声说再见》等系列畅销书。本书算是其中收获较多的。

看似简单的道理,经过实践者的证实才更有说服力。听名言名句还是要配上事例才不至于显得强词夺理。高中辍学,不会半句英语,独自出国闯荡。从年少轻狂到找到自我,独特的经历和体验,成就了松浦自由豁达的人生态度和独特的人生哲学。

松浦教我们学着断舍离,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怀抱不安与寂寞,珍惜每一个邂逅,发掘日常的小美好。之所以被称为日本最懂生活的男人,大概是虽为名人,却习惯保留独处和思考的空间,不沉溺于无谓的交际,同时又能妥帖的处理一切外在关系。这种精准的内外平衡感值得学习。

扣一星是由于看过同一作者人生哲理的书籍多了,总会遇到越多重复的话题,时而出现听老人言的絮叨感。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也使得部分结论或人生经验不具有普适性。所以,偶尔听一下过来人的说教,可以有保留意见,兼收并蓄,选择性吸收就好。

今天也要用心过生活读书笔记1000字 第(3)篇

微信读书读完的第96本书,《今天也要用心过生活》,历时2个半钟。作者松浦弥太郎是日本生活大家,他把他的生活感悟写成了书,关于生活情趣、小智慧、孤独与独处、思考、做人做事的品格操守、旅游与阅读等等。蛮会过日子,用心生活的人。而我,阅读他的所得所闻所感,并用我朋友圈的内容(我的生活方式)去理解作者的生活方式,获得了同感与自我认可,我也是很用心地生活,边读边写下自己55个想法。好久没有这么用心深入读一本书。我也希望有一天,有人像我读松浦弥太郎一样读我。读一个人的感觉是怎样的?读你的感觉像三月[偷笑]微信读书收获888个赞,离读500小时、100本书、1000个赞更近了[奸笑]如果我的某些想法惊艳了你,别忘了我也是这两年读了快100本书的人,这些书在我脑中积累了多少内容,打通了多少血脉,沉淀了多少,汇成了我的血肉[偷笑]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