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书笔记> 正文

胡适说:读书与做人读书笔记1000字(3)篇

2019-07-16 00:53:03 读书笔记
胡适说:读书与做人
作者:胡适
大半个世纪,胡适一直饱受争议,但不妨碍他大师的地位。他是中国现代思想史承前启后的第一人,是倡导文学改良的第一人,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真正的自由主义者。本书精心编选了胡适在当时即引起很大反响的散文随笔精要,也最易于大家把握的篇章,阅读本书。不但能让您能窥见胡适先生思想宝库中闪烁的数不清的珍宝,也彰显其治学、为人、处世的大师风范。
胡适说:读书与做人读书笔记1000字 第(1)篇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看完了胡适先生的文集《读书与做人》,想趁着新鲜把一些感想写下来。在实用主义盛行的当下,很多人对读书嗤之以鼻;还有些人也读书,却不得法门,读了也不知道有啥用,那么这书,到底是需不需要读呢?nn我读大学之前,不喜欢读书,觉得书中的那些道理,那些人的生活,跟我有毛线关系啊。买的50本中外名著,我一页都没翻开过。那时候的我,生活日复一日,就是两点一线上课复习,并不觉得读书能带给自己什么。上了大学,可以参与的实践活动多了,勤工俭学,卖数码产品,做补习班招生。慢慢我发现,接触的多了,遇到的问题也多了,这些问题一时半会也不知道去请教谁。当时就感觉,社会跟学校是完全不同的环境,在学校混,有知识就够了,可在社会上混,需要智慧。可智慧这玩意,谁能教我啊?真正有智慧的人也忙得很,哪儿有时间天天跟我扯。那靠自己一步一步边摸索边总结吧,会发现总是容易出错,还不知道错在哪儿。直到大三,一次偶然我陪同学走进图书馆,阴差阳错地拿起一本书,才真正意识到原来书里有这么多别人的经验和心得,这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自此,我开始养成看书的习惯,曾经觉得看完一本书简直是了不得的事情,这七八年下来不知不觉却也看了几百本书。坚持读书,读不同的书,可以带给自己怎样的改变?我说说自己的感悟吧。一,可以完善对事物的认知。同一件事,自己看是一个角度,从书中又能看到新的理解。对事物的理解越深刻,在具体把握上也能考虑得更周到。正如对于互联网,传统企业的人怎么说,互联网企业怎么说,消费者怎么说,过去人们怎么看,现在怎么看等等,了解到的角度越多,对于互联网才能有较为完整的认知。二,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从喜欢看销售,传记,到开始看管理,商业,心理学,经济,互联网,哲学,散文,小说,逐步打开自己的视野,不同的领域也看一看。这对我的工作有很好的帮助,积累了大量的素材,接触了不同的思维和认知角度,能够跟形形色色不同行业的人交流,对于一些新兴的时髦事物,也不至于完全一窍不通。久而久之,这有利于自己多元跨学科思维的养成。三,解决实际问题,养成批判性思维。读书要带着问题去读,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能尽信书。先不说作者水平如何,就算很有造诣,在当下也未必适用,要去思考眼前的这个观点,跟我们的现实生活有怎样的联系,是否能够像作者一样去运用。我们会发现,有的作者写得有水平,因为他一定是告其然告其所以然,让我们知道这个结论是如何推导出来的;而没有水平的作者不过是照搬照抄,依葫芦画瓢地告诉我们几个结论。这样来来去去看多了,自然会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会进行批判性思考,这个作者说的东西有没有逻辑支撑。三,敬畏他人,山外有山。如果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人一旦取得些成绩就容易沾沾自喜,觉得自己了不起。在书里,你也会发现原来还有那么多自己难以企及的宗师前辈。谦得益,满招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以空杯心态前行,才能遇见更多精彩的想法。四,人生不易,乐观进取。如果我们忽视与外界的链接,那么当自己遭遇挫折和困境的时候,很容易觉得自己是最惨的那一个,觉得老天对自己特别不公平。当我看了褚时健,成龙,山姆.沃尔玛,王阳明,曾国藩等等,会发现原来其实没有谁的人生特别容易。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我们遭遇不顺实在是再常见不过的事情了。我们会遇到的,别人也会遇到;过去会遭遇的,以后也还有可能会遭遇。其实我们活着,一直在学着与这个世界相处,掌握了规律和方法论的人,就能在这个世界获得成功。找寻这些规律和方法论的过程并不容易,如果中途停下了,放弃了,自然与成功无缘。说完读书,也聊聊做人,其实人的活法有很多种,胡适先生一直鼓励积极进取,为自己的理想而活。可能在我们现在看来,这太虚了,大家为自己的房子车子努力都还来不及,谁有空去惦记所谓的理想?nn我想起昨天看的张卫健的一个演讲视频,很有感触。当我们老的时候,跟自己的孙子吹牛逼,说说自己这一辈子做过最轰轰烈烈的事情是什么。“爷爷这辈子就了不起的就是买了一套房子!哈哈哈哈!”n“爷爷这辈子最了不起的就是把房贷还完了!哈哈哈哈!”nn买房买车,这是基于我们适婚压力下的世俗要求,可以作为我们阶段性的目标,但人活一世,难道不应该给自己的人生赋予更丰富的意义吗?nn如果说青春是我们每个人手腕处的那条筋,只有当我们握紧拳头,为自己想要的梦想努力打拼的时候,它才会凸显。不分地域,不分年纪,那时青春就在我们身上挥洒。现在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多人下了班回到家,基本是生无可恋的状态,打打游戏,追追剧,刷段子,逛淘宝,要么干脆睡觉,不想再折腾什么。可头顶32个博士头衔的胡适先生却这么告诫我们,业余时间我们做什么,比我们的职业更重要。当然这并不是说每个人都应该三心二意地去工作,而是在正视我们的现实。很多人在工作,并不是因为有多喜欢这份工作,可能仅仅是因为收入可以,或者是只会做这个的原因。可如果不喜欢这份工作,我们如何能够期待这个人真正把工作做出很棒的成绩呢?nn生活自然还是要过的,也许眼前的工作只是让我们糊口的,业余时间我们可以花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上。这有两个好处,第一是如果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晚上有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可以做,可以调剂自己。第二是因为是自己喜欢的事情,更容易坚持,也更愿意钻研,加上天天跟圈内的朋友交流,成为这方面的行家也绝非不可能,如果这能够成为自己的事业,不也是美事一桩嘛。人生,读书也好,做人也罢,既要循着自己的个性,又不能放任自由。因为这个世界不是绕着我们一个人转,容忍比自由更重要是一句特别值得细细品味的话,甚至可以说自由的基础就是对客观规律和现实基础的容忍和妥协。【路途心声】n《胡适说:读书与做人》这本书读得断断续续,一方面也不是很习惯胡适先生那个时代的行文表达方式,之所以能坚持读完,实在是觉得干货很多,智慧很多。其中的很多文章,都值得再去反复琢磨。四星推荐!n本文已被收录至我的个人原创公众号路在途中,如果你正好喜欢,加我关注吧。愿能与你相遇,一起路在途中。

胡适说:读书与做人读书笔记1000字 第(2)篇

  微信读书第二本,仍然是来自胡适的书,颇有趁热打铁的意思,之前也读过季羡林,梁实秋写的相关书籍。胡适的著作很多,这本读书与做人是出版社将他演讲的内容整理而成,内容多跟读书相关而形成的一本合集。

  为什么要读书,读什么书?如何读书?这是开篇提出的问题,他都给出了自己的观点,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与态度。对于这几个问题每个人或许都有自己的理解和答案,对我而言,对问题理解也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现阶段似乎不是为了寻求黄金屋与颜如玉,更多是为了在嘈杂急躁的社会寻求内心世界的宁静。

  怎么读书?书中引进了培根的一句话,学习的人分为三种,分别是蜘蛛式、蚂蚁式和蜜蜂式,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分析了三种类型的学习态度和习惯,跟孔子提出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读书没有什么捷径可言,他提出四到读书法,眼到、心到、口到和手到,曾国藩读书则在此基础上还多了一个做到,更注重实践和学以致用。无论是谁的方法都是非常容易理解的,要做永不停止的乌龟不做三天赛跑的兔子,让读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读什么书?书中作者对中国的古典文学做了非常细致的分析,一方面体现了他读书的宽度,同时也体现出在文学领域的深度,这也是他提出读书需要注重的两个方面,不仅要泛还要深,开卷有益,之前对这个观点还没有太多概念,最近也开始感受到这句话的内涵。在那个大师辈出的时代,大师们不仅读中文书,英、德、俄、法、日都有涉猎,实在为之钦佩。

   说完读书,接着说做人,其实读书与做人在他们一代人身上已经融为一体了,做学问既做人,对书的态度,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分析,也表达了他们的人生观。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其实做人的方式方法会随着读书数量的变化而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读万卷书,方能做明白人。

胡适说:读书与做人读书笔记1000字 第(3)篇

一本胡适文集,印象最深:n《读书》“读书要有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n《为什么读书》“读书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不读书不能读书,要能读书才能多读书”。《读书的习惯重于方法》“青年人要读书,不必先谈方法,要紧的是先养成好读书、好买书的习惯”。《中学国文的教授》古书,小说,演说,作文....n《清代学者的治学方法》格物致知,演绎法n《中国书的收集法》关于图书馆学人才n《归国杂感》人生的意义?时间是用来打发的吗?教育的根本目的n《美国的妇人》女性的自立观念n《我的儿子》父母与子女的关系n《一个问题》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n《信心与反省》中国人的信心来源、日本民族的模仿精神n《赠与大学毕业生》2种堕落。发展非职业的兴趣。信心。《拜金主义》n《中学生的修养与择业》“勤谨和缓”n《少年中国的精神》逻辑,人生观。n人生的意味,全靠你自己的工作。你要它圆就圆,方就方,是有意味。因为真理无穷,趣味无穷,进步快活也无穷尽。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