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与肉读书笔记1000字(3)篇

- 灵魂被震颤得瑟瑟发抖,心填满了难过和悲伤,就在这960万平方米的土地上,苍凉的渺小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淋着满是血与泪的摧残,用发哑的喉咙嘶喊,活着!活着!
- 很久没有看这么难过而发人深省的文字了,书写得很好,故事,脉络,情节,手法等等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抨击中显得那么不值一提,悲哀、愤怒、难过、欣慰、难以置信的种种情感在看书的时候就从未停息过,直达灵魂的怆悯、不忍直视的惨象久久地回响,我不敢动,仿佛一动我就能闻到那土地下深埋的冤屈,我害怕,是的,我害怕,我羞愧自己的懦弱!
书,读过很多,我知道自己不是一个轻易动情的人,从〈西决〉的第一次掉泪,到〈活着〉的沉默,我知道自己成长了,能让我动情的书越来越少,但是,我知道,一旦打动我的理智,那这本书一定是一本好书,要好好读,更要好好想,我能学到什么?每一本好书的意义在于让我更快的成熟!不然就毫无意义!
生活没有那么多事让我悲伤,更没有那么多经验让我亲身经历,更不用说有些犯错的代价是现在的我所付不起的!但,书可以,难过是同样的,痛苦是铭心的,陪着他们一起度过,终会发现,不是为了故事的结果,而是在路程中,灵魂一同被洗礼了,一次两次不够,多来几次,就能发现自己的不同!
读书,为了更好的成长!
一直以来,我心里有两个痛,不敢去触碰,一个是从八国联军到新中国成立这段历史,二是文革那十年,所以有关这两个时期的作品我极少去看,因为难受,我难过,非常非常难过,难过地几乎掉下泪来!
似乎今天我能打破这个枷锁,我还是一如既往的难过,这本书,我也是断了好几次才认认真真的读完,等了五年,我才真真切切感觉自己长大了一点,但我觉得这还不够,怎么办呢?怎么做才好呢?
真的勇士能直面惨淡的人生,能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灵与肉读书笔记1000字 第(2)篇
纯洁的人性在赎偿人类所有的缺陷。 ——歌德《赠克吕格尔》
《邢老汉和狗的故事》尚且让我不禁哀叹,而《土牢情话——一个苟活者的祈祷》更是让我感慨不已。之前一直觉得那段历史仿佛很遥远,可现在才恍然想到居然也就发生在几十年前。难以想象那时是怎样一番图景,难以想象那些被迫卷入斗争的人们活得该是多么地艰难。而对于我们这些没有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真的无法体会到那个时代的荒谬和野蛮,也无法想象出那些被权力压制的卑微小人物到底经历过怎样一段恐怖的岁月:绝望大于希望,惶恐包围柔情,怀疑阻碍真情,焦虑动摇信念,可以说是朝不保夕,命途多舛,命运无法预测而磨难却仿佛已经注定…这一切让人不禁感叹这段历史究竟泯灭了多少人的希望,剥夺了多少人的青春,折散多少人的爱情!这片土地,究竟埋葬了多少心酸的,无法言说的,不忍卒听的往事?正如文中主人公所叹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最简单和最基本的道理“我”花了这么大的代价才终于明白。
而今天,我们不应该忘记这段历史,不应该忘记那些伤痛,而应该从这段历史中吸取教训,同时也祈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真理能坚持下去吧!人民保佑!
这本书的故事都与“文革有关,那个年代我没有经历,但听父辈、祖辈们说过,记得奶奶和我说过,爷爷被关了起来,奶奶让孩子们去送饭,他们都不去,觉得丢脸,没办法奶奶只得迈着小脚自己去送。因为没经历过所以觉得遥远,觉得不可能,觉得不可思议,只到看了这本书,还有原来看过的几本书,才对那段不堪回首的十年浩劫有了一些大致的印象,慢慢的走近、走进,慢慢的适应情景、情节,有时甚至仿佛身临其境,为书中人物感动、担忧……
回首不光是为了品味,更是为了总结;回首不光是为了回忆,还要学会忘记;回首是为了不重蹈旧辙,为了一个更好的开始。我们不能总生活在回忆中、仇恨里、黑暗时,这场苦难不是某个人造成的,而是特殊的历史时期造成的,经历过这场苦谁的人决不能把报复当作今后人生的目标和快乐,那样的话其实你仍生活在苦难中。学会接受,学会谅解,学会宽容……只有这样,你才会真正走出苦难。
最后以曼德拉的一句名言作结: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