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书笔记> 正文

高老头(世界文学名著典藏)读书笔记1000字(3)篇

2019-07-18 00:54:06 读书笔记
高老头(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作者:奥诺瑞·德·巴尔扎克
《高老头》是法国19世纪伟大作家巴尔扎克的优秀作品之一,它入木三分地刻画了资本主义世界里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高老头的两个女儿,在高老头的养育下一贯过着奢华的生活。她们一个高攀贵族,进入了上流社会,成了新贵雷斯托伯爵太太;一个喜欢金钱,嫁给了银行家,成为纽沁根夫人。她们出嫁时,每人得到了80万法郎的陪嫁,因此对父亲百般奉承体贴。但不久,这对宝贝女儿双双将父亲赶出大门,让他在破旧的伏盖公寓过着寒酸的生活。《高老头》通过高老头的悲剧,细致入微地描写了统治阶级的卑鄙罪恶,抨击了物欲横流、人性丑恶的社会现实,暴露了在金钱势力支配下资产阶级的人格沦丧和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高老头(世界文学名著典藏)读书笔记1000字 第(1)篇

《高老头》读后感

《高老头》的负能量真不少。在这里,我不想谈人性的扭曲,不想谈道德的沦丧,因为这些话题都过于沉重了,而且容易让人站在人伦与道德的制高点上对别人指指点点。在这里,我只想谈一谈婚姻,谈一谈爱情,谈一谈亲情。

在《高老头》的世界里,婚姻就像一场交易。贵族爱美貌,富商女儿爱豪门,你有颜我有权,双方对结婚一拍即合。高老头的大女儿依靠美貌而嫁入贵族豪门,却到外面寻找爱情。爱颜的贵族公子哥雷斯托,当了便宜爸爸,养了老王的儿子,迫于名声压力又不敢离婚。

贪图对方钱财的有钱人的结合,是挺有意思的。一开始,他们都觉得自己都赚了,慢慢地,他们发现大家都亏了。爱钱的小女儿与贪图嫁妆的银行家的婚姻就很好地解释了这一点。结婚之前,他们认为自己可以通过婚姻得到了对方的财产,便觉得这样的婚姻划算。然而婚后,夫妻同床异梦,不相爱的他们只好到别处寻找慰藉,于是男的养舞女,女的找情郎,相互背叛。在金钱上,他们确实赚了,然而在幸福上,他们全都亏了。

在《高老头》的世界里,爱情是攀比,是炫耀,是向上爬的捷径。在这个世界里,动了真情的人的结局比相互利用爱情的人更惨。

大多贵夫人与富太太养小白脸,一是为了吹嘘她们的爱情,二是为了打发丈夫陪情妇后的空虚时光。这就给了像欧也纳那一类热衷于走捷径的人一个绝好的机会,让他们得以开启“挖金挖银挖墙脚,勾财勾宝勾富婆”的开挂人生。在攀比与炫耀的心理下,纽沁根夫人真的爱欧也纳吗?在向上爬的欲望下,欧也纳真的爱纽沁根夫人吗?未必是真的吧!

且不管真假吧,欧也纳和纽沁根夫人起码还能各取所需了。而单方面付出的鲍赛昂子爵夫人就没他们那么幸运了。在得意时,她的情人觉得脸上有光;在失意后,她的情人另娶她人。她不得不舔着受伤的爱情,暗淡地退出上流社会。用钱留住的爱情,终是因没钱而去的。谁会步她的后尘呢?是替情人还债的雷斯托夫人?还是其他夫人?无从得知!

在《高老头》的世界里,亲情就像爱情的取款机。在故事中,高老头的大女儿雷斯托夫人为了保住她的爱情,不得不帮助赌瘾情人偿还巨额债务。赌博债务是无底洞,雷斯托夫人的财力不足以填补。这位被爱情蒙蔽了的夫人,出于私心,把她的父亲拉去补洞。于是,赌徒的债务,先是转移到了情人的身上,再由情人转移到了爱女心切的高老头身上。“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如此三番五次,女儿把家里的钱搬空了,也搬空了老父亲的生命。

人啊,没有爱人的财力,却妄想用钱去爱人,终盘剥亲情以供养爱情。高老头的女儿就是这样的。可是,我们有什么脸面去指责她呢?频频爆出的天价彩礼,不也是对亲情的盘剥吗?不是对父辈的敲骨吸髓吗?高老头的女儿把老父亲盘剥到死,我们把父辈盘剥至贫,这两者只有剥削程度的不同,而无本质上的差别。我们也许并不比她高尚。

《高老头》里的世界如此不堪,其外的世界比它好到哪去呢?都差不多吧。半个月前,我在长辈茶余饭后的谈话中听到了一个悲惨的故事,主人公堪称现实版以及女版的“高老头”。

主人公和她的丈夫含辛茹苦了一辈子,把儿子养大成人,如今儿孙满堂,总算可以颐养天年了。按照家庭养老约定,大儿子负责养爹,小儿子负责养娘。

这么分,其实也挺好,但坏就坏在大小儿子都是白眼狼,都想从老两口手中套钱。大儿子向老爹要钱,大爷说啥也不愿意给。小儿子对老妈说,不够钱买房,等买了房就接你去享受。老妇人一听,爱子心切,掏了钱,买了房,还高高兴兴地搬到新房去住了。

住了月余,老妇人身体不适,小儿子没带她去医院,反而把她送回了老家,并安排她住在二十年没人住的老房子里。老房子没有电,也没有灯。一盏老式的煤油灯(这种东西居然还存在,该送博物馆了,听说时觉得有点震惊),是她唯一的照明工具。用手中无钱,吃喝都是“仰仗”儿子的,老妇人没了底气,不敢反对这样的安排。

没多久,老妇人在老房子里去世了。什么时候走的,没人知道。死因是什么?亲属说是病,反正没人相信。手里有粮,心中不慌。那个不把钱拿出来的老大爷至今还好好的。这么一对比,发现大爷机智到不行。

老妇人这一生就像高老头一样,对孩子,总是不停地给予;而她的儿子就像高老头的女儿一样,总是不断地索取。此外,他们境遇也差不多。高老头被女儿双双扫地出门,而老妇人被儿子打发回老家的老房子。可怜老人的命运大抵都是相似的。

这种高老头式的亲情,呵呵了。

以上,供诸君思考。

2019.02.12

高老头(世界文学名著典藏)读书笔记1000字 第(2)篇

毛姆曾评价巴尔扎克“我想他是第一个注意到经济在每个人生活中重要性的小说家。”他觉得只说“钱是万恶之源”还不够,他认为对金钱的渴望、对金钱的欲求是人类行动的主要动机。《高老头》一书入木三分地刻画了资本主义世界里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高老头的两个女儿,凭着父亲给的八十万法郎的陪嫁,一个高攀贵族,进入了上流社会,成为雷斯托伯爵夫人。一个喜欢金钱,嫁给了银行家,成为纽沁根夫人。但不久,这对宝贝女儿双双将父亲赶出大门,让他在破旧的伏盖公寓过着寒酸的生活。

巴尔扎克在某几部小说中曾打断叙事,大谈各不相干的问题,但《高老头》大体上没有这项缺点,客观地让书中人以言行来表现自己。书中所叙述的故事接二连三都很有趣。《高老头》结构精良,以伏盖公寓为故事场景,叙述了两条主线,其一为高老头为两个女儿不断自我牺牲的父爱,其二为野心勃勃的大学生拉斯蒂涅初涉当时拥挤腐化的巴黎上流社会的情形,两条线交织得可圈可点。

只见巴黎风姿绰约,躺卧在塞纳河畔,渐渐亮起灯火。“巴黎这个城市,好就还好在它的优点,其中一条是,一个人可以在这里出生、活着、死去,没人注意你。”拉斯蒂涅在曾动心跻身的上流社会区域,看到了社会的三大面目:服从、斗争和反抗;家庭、社会和伏脱冷。他不敢贸然抉择。服从吗?受不了;反抗吗?做不到;斗争吗?没把握。“人生本来就是这样。不比厨房高雅,一样气味难闻。要想捞油水,就得弄脏手;只需事后洗净就行:当今全部道德,就在于此。”

《高老头》之所以有趣在于叙述的真实感,巴尔扎克首次将同一个人物先后放进好几部小说里。这种手法的难点在于你必须创造出让你非常感兴趣的人物,你才会想知道他们余生有什么遭遇。这方面巴尔扎克极为成功,我想是因为巴尔扎克自己强烈相信他们的存在,在他的多部小说中出现过一位正直聪明的医生,名叫比安训,巴尔扎克临死前曾高喊:“找人去叫比安训来,比安训可以救活我。”巴尔扎克的目标不是描写一群人、一组人、一个阶级甚至一个圈子,而是描写一个时代和一种文明。

高老头(世界文学名著典藏)读书笔记1000字 第(3)篇

伏盖公寓,有四层楼,n二楼住着房东伏盖太太,和每年支付房费最高的上校遗孀库蒂尔太太领着一个被父亲兄长赶出来的维多林小姐。次等房间的三楼住着一个“野心家”“鬼上当”看透社会,并且顺应这套法则向上爬的通缉犯伏脱冷,另一位房客是爱着四楼老姑娘米旭诺的老头波阿莱。四楼住着一位拥有两位富豪女儿的高老头高里奥先生,和一位想要挤进上流社会的穷大学生拉斯蒂涅。为了给两位女儿男爵夫人和伯爵夫人更多的嫁妆和更多的挥霍,逐渐减少开资的面粉商高老头几乎变卖的所有东西,人们开始打趣高老头,高老头临死前,却没有一个女儿肯来看父亲一眼,死后女儿们也没出一分钱下葬。年轻大学生拉斯蒂涅从一个一心想挤进上流社会,过有情妇,有身份的生活,到高老头死后终于觉醒,这个有正义感的青年,最后他说出这么一句豪言壮语:“现在咱们俩来较量较量吧!”n整部小说我更加看重 伏脱冷 这个艺术形象,他看穿了巴黎社会中所有的丑恶,用他的方式揭露社会,加以冷嘲热讽的批判,但是他却不是惩恶扬善的大侠,却是以恶制恶的坏蛋,这坏蛋有自己的一套道德标准,公寓里的人都对他有好感,不出卖任何人,活的洒脱。

  • 《高老头(世界文学名著典藏)》_读后感_1500字
  • 经典译林:高老头
  • 高老头 读后感(3)篇
  • 高老头(世界文学名著典藏)读后感500字(3)篇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