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书笔记> 正文

腾讯传1998-2016: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化论读书笔记(3)篇

2019-07-20 00:38:38 读书笔记
腾讯传1998-2016: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化论
作者:吴晓波
腾讯官方唯一授权的权威传记,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倾力之作,当市值最高的中国互联网公司,遇上中国财经界最冷静的一双眼睛。读懂腾讯,读懂中国互联网!本书全景式地记录了腾讯崛起的经历,并以互联网的视角重新诠释了中国在融入全球化进程中的曲折与独特性。从1998年开始创业到成为世界级互联网巨头,腾讯以即时通信工具起步,逐渐进入社交网络、互动娱乐、网络媒体、电子商务等领域,在超高速发展的同时亦饱受争议,在“3Q大战”的激烈冲突之后又进一步走向开放……腾讯的发展路径,亦是中国互联网企业成长的缩影。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互联网人在应用性迭代和对本国消费者的行为了解上,找到了自己的办法,并开始领跑全球。
腾讯传1998-2016: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化论读书笔记 第(1)篇

腾讯传n记得在特朗普当选总统后,许多人对他的传记颇有争议,同样,作为腾讯旗下的微信读书,赫然推出了腾讯传,也有许多人带着不屑的认知和有色眼镜,议论之声不绝于耳。评价一本书之前,先把它看了再说。我看完了,我想说我喜欢这本书。带着有色眼镜,随意断言之人,不屑解释。成名了就是传奇,成名了就出传记。当然成名即是传奇,这也许只是一部分,之所以成名,之所以为传奇,有他们内部的努力,也有外部大众的认可,这是企业与大众双方认可的一件事情。在瞬息万变在互联网世界,开疆扩土者无数,而腾讯步履维艰的一直走到现在,走至今天的成就,我们看到了它的光鲜,却不能忽略它的过程。每一个创业者背后的人都值得尊敬,或许我们在想,他们多么幸运幸福,可在创业之初,他们面临的风险,万一的空手而归,我们又怎能忽略。2005年刚刚大学的那一年注册了自己的QQ号,2010年开始在QQ空间整理东西,照片日志心情以及说说,2010年在那个全民农场的高潮之后加入QQ农场的大军,2013年冬天被迫因业务原因不得不开启微信。我没有想过这些东西出现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它最初的样子是怎样,也没有细心的去关注他每一次更新的变化。我不是一个追赶潮流,热衷体验新事物的人,我会将它当作生活中本就有的东西那样。每一项我开始使用的新功能我都会不自觉的去想它一直存在着,只是我不知道而已,因为我习惯了滞后于他人。说我念旧也好,说我死板不知更新变通也罢,我习惯于某一样东西的时候,很排斥另一种与它相似的东西。在电子信息时代,本书不仅仅只介绍了腾讯旗下的应用软件,把整个竞争市场也连带了出来,毕竟商业无法避免出现与消失、更迭及替换。里面出现的许多我们曾经参与过的内容,比如我2006年开始使用新浪博客,一直到今天依然在使用;2007年大学时光加入校内网的大军,自从QQ空间开启后便放下了;网易163邮箱是我第一个邮箱,我没有想过它有什么不妥,也没有比较过它与QQ邮箱的区别,只是习惯了便一直在用;短信沟通交流曾经的火热,有着我的一份微小的贡献,尤其在那几个年关,承载着超负荷的祝福送去远方亲友。当然网页信息那么大,变幻莫测,懒惰如我又怎会样样涉猎,一度疯狂袭来的微博之战我未曾参与,QQ秀以及众多QQ游戏中也未曾频繁出现我的身影。这本腾讯传回忆了它一路坎坷走来的历程,遭遇的变幻莫测而非一路畅通的环境,我看着它一点点成长,回忆着我一路相伴的情形,十多年陪伴信息时代的成长,我们的生活方式跟随他们而动。所以对于腾讯,我可以说,我很熟悉它,因为它在我们的生活太常见了,就像马化腾所言,希望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像水和电一样融入生活当中,而他做到了。如此熟识,却在看完这本书后方才发现,我并不了解它,只不过算是认识罢了。腾讯是一家对自己的历史“漫不经心”的企业,不看过去,只看未来。腾讯传的确不像腾讯自生自产之物。感谢罗振宇和吴晓波,为这本书付出的努力,是你们的外部催促力,让这本书作为财富出现在我们的视野,给我们一个平台去认识了解这个习以为常却不甚知晓的企业背后的故事。小步快跑,试错迭代,亲近用户,体验第一,内部竞赛,至简普及,在模仿中寻找自己的成长空间,马化腾的邮件模式,生态型企业。文中闪出了太多了光点,让我不禁回味那小小光点的作用,也许它很小,但却是腾讯成长不可或缺的基石,就像QQ和微信一样,也许不那么庞大,但确实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信息网络时代虽然如火如荼,但没有人能够预言终点如何,未来是不可估计的。只是如今在这快速变化的时代里,从新兴之初一直走至现在,站在一个领域的尖端,腾讯没有停步,这是只是群山中的一个山头罢了,对未来来说或许无足轻重。我们也无需轻易断言腾讯的成败,也勿轻易说这本书的成败,若是它能够打动你就够了。我被打动了。文中最后一段总结最后分享给大家:要感谢互联网,在过去的20年里,它如此颠覆性地改变了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也如此深刻地改变着我们这个国家。我们受惠于它,自当有记录它的责任。

腾讯传1998-2016: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化论读书笔记 第(2)篇

看完本书,可能大家的评价也许会褒贬不一,也可能就某些问题作者的观点有失偏颇。但是同时,这本书也是比较全面的揭示了当今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腾讯的发展历史,尤其是小马哥个人的成长史。从一个不善言辞的技术男到一个睿智的管理者,他也在学习,从最初的拒绝开放到自身关于社会认同感的反思,从合作共赢再到基于灰度概念的管理原则,再到互联网+的提出,这些都见证了小马哥的成长历程。腾讯,经历过创业维艰、经历过揭牌上市、经历过3Q大战,到如今的飞速发展、自成“生态”体系,曾经被当做全中国互联网共同的敌人,到如今任何一家公司都以和腾讯合作为荣,就如同作者所说,腾讯从来没有既定的战略目标和演化方向,但是却总能在关键的时刻做出正确的决定,同时在几万名员工作为基础,拥有若干事业群,涉足无数行业仍能保持创业时的初心-忠于客户体验,形成自身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这,才是最让人欣赏的。

今年是腾讯的20周年,衷心希望腾讯能做得更好,走的更远,就如同今年即将满20岁的少年,越来越充满活力,稳步前行。

腾讯传1998-2016: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化论读书笔记 第(3)篇

读这本书的时候在收费和试读的衔接部分停了多半个月。一开始看是对腾讯这个公司的历史有较深的认识和理解,后来慢慢的有了敬畏之心。不得不说我这个九零一代接触QQ也不算太早或者太晚,微信也是11年开始用。这样看来腾讯带给我很多记忆,少年时的激情热情回忆,学生的纯真年代。腾讯就是我们一代人的青春寄托吧,之前的文字深入腾讯历代产品迭代运营模式,发展期蜕变都让我惊叹,在中国亦或在全球格局下。腾讯不愧是一家伟大的互联网+公司。而且他早已成为pony愿景中让人尊敬的公司了。关于产品的哲学范畴我只敬佩国外的苹果和国内的腾讯了。因为产品来看这本书的产品经理气氛很是浓郁,书中多次提了从文字和大佬们的话语里也能感受到pony和张小龙是和jobs同样的伟大的产品经理。more simply more powerful这样的设计理念宛如神谕,而且屡试不爽[强]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