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师:刘伯温 读书笔记(3)篇

明代开国第一谋臣,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刘伯温。其实真正辅佐朱元璋建功立业只用了八年时间,但是这八年足够让刘伯温这三个字声震寰宇并传之后世。
作者其实并没有特意渲染刘身上有种超自然的能力,但是从他出生到退休这种能力一直伴随着他。年轻时才智超群,尤其是记忆力突出。不管是经史子集这些儒家经典还是奇门遁甲,星象这类玄学都是过目不忘。再到后来梦中于神仙老道不时相会,白猿洞中获得无字天书。大白天的能观星象知道有大将造反,三伏天里硬是预知马上会吹三个时辰北风,看看湖里的鱼就知道陈友谅被乱箭射死了。。。
刘伯温见朱元璋之后的第一次谈话就给朱献上了《实务十八策》我感觉这个比当年诸葛亮见刘备时献上的《隆中对》还要厉害,因为《隆中对》只是战略上的一种策略。而《实务十八策》除了大的战略还有接下来每一步的可行性计划。至于接下来的剿灭陈友谅,张世诚,元蒙帝国,以及大明帝国的定都大计都有刘伯温的策略谋划。尤其是对陈友谅的战役朱元璋其实很不占优势。要不是刘伯温的谋划和关键时刻几个超自然的判断,朱元璋和他的大明王朝可能早就在鄱阳湖中沉没了。但是从朱元璋扫清一切对手,建立大明帝国之后。刘伯温的神性好像一下就丧失了,从一个顶级的大仙,变成一个惶惶不可终日,摇摇欲坠,行将就木的老头。
刘的一生刚正不阿,嫉恶如仇。对于个人得失看的不是很重,一心却是为国为民。本小说的学者对这样性格是大加赞赏。反之对本小说的另一个主要人物朱元璋鄙视的很。
其实这个东西要分两面看,要从一个人的角度来说。朱为人阴狠毒辣,反复无常,厚颜无耻。大肆残害功臣,对待刘伯温这样的建有特勋的大恩人都百般的折褥和打压。但是从一个皇帝的角度来说,他驱除鞑虏,复我中华。削减赋税,与民休息。惩治贪官,在他的治下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可以说他不是个好人,却是个好皇帝。
帝王师:刘伯温 读书笔记 第(2)篇中国历史上有三位神人:张良,诸葛亮,刘伯温。
本书所讲的是刘伯温,从小他就被父亲灌输自己将来必定能成大事,成为刘家的一个传说。
刘伯温
技能:10个点
1:过目不忘之本领;
2:懂风水,懂相术;
3:心理学专家,能看透一个人的内心;
4:文采好,懂的自我营销,在没有合适的平台施展才华时,利用自己的文章打出名气,给自己出山打下基础,在文坛创造出属于自己特定的地位。
人际:5个点
人无完人,他也有属于他自己的缺点,就是不善于交际,性格太直率,导致喜欢他和讨厌他的人各占一半。
目标:10个点
通过他的计划实现了中国统一的伟大目标。
读后感:
通过阅读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一个人不管有多大的才能,也必须要有适合自己的平台去施展我们的才华,在没有机会的同时自己要打好基础,先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优势,好让伯乐来寻觅你。做人我们要善于变通,不能一味的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小人也有小人的长处,我们可以学习小人的为人之道,他们会通过他们自己特有的本领去配合所有的领导,让自己生活得悠闲自在。
帝王师:刘伯温 读书笔记 第(3)篇刘基,刘伯温,大明帝国开国军师。
天赋与努力并重。刘伯温用自己的努力将己之天赋发挥到极致。喜书,无论什么书,拾来即读,心无旁骛,潜心研究其中奥秘。静得安,安能定,定而后智。
苍生安康即使命。刘伯温以天下苍生幸福安康为己任,赤心一颗,人神共鉴。先为元献计献策,竭心尽力;见元无作为,而后为明,谋新生事,日夜操劳。
如此,却得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种种贬低和讽刺,而后几度告老返乡,而又几度回应城,协朱而治天下,最终病死于家乡青天。
好皇帝,可能都和和朱元璋一样,是暗黑任务,他们的心思无人能才,无人能度,极其善于御下,没有什么人情味可言,做他欣赏的事就可封赏,反之,头断血流可能才是尽头,伴君如伴虎,谨小慎微如刘基,也过得窝囊,还好基本算是老是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