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书笔记> 正文

红楼梦读书笔记(3)篇

2019-03-20 15:32:19 读书笔记
红楼梦
作者:曹雪芹 高鹗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位居“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一般认为全书前八十回由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作,后四十回由高鹗续成。这部中国文学史上的鸿篇巨制,以其丰富的思想内容、伟大的艺术成就和深远的文化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
红楼梦读书笔记 第(1)篇

或自是我尘心未了,对高鹗先生之续甚有嗔怨,细想之,高鹗之续断不及曹公,然自有一番风致。曹公之执念,高鹗一概不提,把一切归结为一个空字,宝玉出家自不必提,宝黛前世之因缘,却是告示今生今世再怎样苦苦挣扎亦是徒劳,黛玉若未死,两人在一起又怎样,不在一起又怎样,莫若是“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n好似宝黛曾一起对的禅机,全是虚妄:n“宝玉呆了半晌,忽然大笑道:“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黛玉道:“瓢之漂水奈何?”宝玉道:“非瓢漂水,水自流,瓢自漂耳!”黛玉道:“水止珠沉,奈何?”宝玉道:“禅心已作沾泥絮,莫向春风舞鹧鸪。”n念念不忘终归不会有回响,宝玉思极黛玉本想一同寻着去了,入了梦却发现二人之因缘,不过是为了了却前世绛珠草对恩人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之惦念。缘分一场却是为着报恩来的,一生的眼泪不过为了还浇灌之恩。前世今生,大梦一场,是命运使得法,自是和二人之情投意合全然不相关罢。高鹗之续,很是圆滑完满,宝黛今生今世之恩怨痴念不过一场空。黛玉之死完全解释得来了,报答宝玉恩情,徒受折磨之后仙去绕是妥当,也对宝玉了却尘缘寻得仙道大有助益。正如黛玉对宝玉的使的小性子,虽伤及宝玉三分,哪次不是自损八分的,乃至最后的性命也全然自宝玉定夺了,若是宝玉和她美成其事,病自好了,若是宝玉宝钗结亲,便只求一死。高鹗之续妙就妙在把故事的每个缺口都补一点,甚至于将一切凡尘俗事恩怨痴念都提到佛理的角度,贾家虽是日渐破落了,姑娘们也是死的死嫁的嫁出家的出家,看似悲凉,从佛理角度上看,主要人物也都甚得圆满了。私以为若曹公补下后四十回,不但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了,必然有一些事情要把它全部烧个干净,没落个干净,要悲定然是悲得彻底。曹公之执念必得体现,虽是同写“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然不同风韵的。红楼之梦,近来日日萦绕之,n宝玉道:“适闻有一故人已死,遂寻访至此,不觉迷途。”那人道:“故人是谁?”宝玉道:“姑苏林黛玉。”n纵然是:n“好似一番食尽鸟投林,落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n

红楼梦读书笔记 第(2)篇

高中的时候别人早自习在背课文,我低头看书,老师过来突然把我书收走了。看了看封面是红楼又还给我,还说了句:好好看!这书不错!心里感激不尽。那时候不喜欢黛玉,觉得她心眼小。也并没有看懂那些人前事后的世故。也并不懂红楼做为文学作品的地位。重新看一遍理解不一样,感悟也不一样,好多次看后睡觉都整个梦里都是红楼片段。看过的篇章定要在梦里演绎一遍。不管是电视剧还是书本,八十回后都看的人心里生出悲来。黛玉临死前不忍心细细的看,只速速的翻。都道八十回后是狗尾续貂,我只当是作者心悲的写不下去,不想继续写。只得草草的把后文交代。自然比不得前面热闹富足场面,样样精致美妙。就像老太太,像王夫人,有钱平安无事的时候吃斋念佛,事事讲究,并不苛责。一旦涉及到了宝玉,作起人来也是不管不顾。亲外甥女也那样作践,顾不得那么多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脾气秉性,在红楼中是活的。每个人细说起来又是一部红楼。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红楼梦读书笔记 第(3)篇

还记得去年看完第一遍的时候觉得,生活只要有一本红楼梦和清茶或者咖啡就有很多乐趣和享受了。 看完第二遍,意犹未尽。觉得是本可以看一辈子的书了。虽然不喜欢小说里凄凄慘惨的爱情,哭哭啼啼的伤感和哀愁,但是难以阻止自己对前八十作者每一句语言,诗词的运用到如此巅峰造极的感叹,句句有神。

三十岁才开始看红楼梦,晚一点也好,思想成熟点才不会在阅读中被封建思想价值观,观念和古代迷信所影响;

早一点也好,早一点接触早一点体会到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的魅力。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