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读书笔记(3)篇

施耐庵:《水浒》(上)
读《水浒》这种名著,从哪个角度进入比较合适?可能还是从小说本身所提倡的“忠”“义”这两个字进入,比较容易,也更贴切。
《晁盖》
晁盖这个人,大抵也就是村中的一个比较有力的豪杰,轻易不好招惹。不过也有好处,就是这个人并不欺负人,有时遇到不公平的事,还会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由此,容易得一个地方人的敬畏。敬其有力,也畏其有力。一个人有力,往往容易无畏,无畏之人,自然令人敬而畏之。
晁盖的人生,大抵可以分为三段:劫生辰纲,上梁山,打曾头市身死。
晁盖此人,若论豪杰本性,在梁山一众好汉之中,的确是顶尖的角色。性格豪爽,重义气,武功也不弱。可惜没有太多领袖才华。他之作为首领,完全是豪爽义气的感染结果。使人情不自禁的向他靠拢,听其号令。这是劫生辰纲和上梁山过程中的天王晁盖。到宋江上山,晁盖缺乏文韬武略的领袖才华,逐渐令他倍感压力。和他一起初上山的伙伴,逐步向宋江靠拢。自己的许多提议,不是被否就是被婉拒。
宋江上山后,晁盖实际上是逐步被孤立起来了,这是他后来所以一定要强打曾头市的原因。他希望自己能够以战功服众。两人相比:宋江的武艺不强,但是能力强。晁盖的能力不强,但是武艺强(其实在梁山好汉中也就无非二流武功)。晁宋二人共同领导的梁山,隐隐有一种二虎相争的意味。晁盖是名义上的领袖,但是实际上的调度作战都是宋江。
矛盾的暴露首先是晁盖不让宋江,一定要自己亲自去打曾头市。二是晁盖中箭,临死留言谁替他报仇打死史文恭,谁就是梁山之主。宋江武力低微,当然不可能亲手战胜史文恭,梁山之主这就与宋江无缘了。这里我们看见晁盖对于宋江内心中隐藏的羡慕嫉妒恨,透露无遗。这也是人之常情,并不是什么不可饶恕的罪过。然而体现出了晁盖缺乏的领袖能力不仅是文韬武略,还有宽广的胸怀。晁盖虽死,还嫌宋江报仇过慢,所以以魂魄催促,更使之染了一次疾病,不得不加紧为晁盖报仇。这是第三次的矛盾爆发。
人鬼殊途,犹自怨恨难消。晁盖是个豪爽义气的好汉,然而的确不是一个具有文韬武略,胸怀气度的领袖之才。
我们总结晁盖这个人时,就会发现他其实是梁山这群人“义”的精神代表。晁盖时代的梁山,正厅高悬“聚义厅”的牌匾。大秤分金,小秤分银;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兄弟们的管理全靠一个“义”字。情都是靠后的,因为义在情在,义绝情亡。义无价,情有限。没有“忠”的概念,如果真要谈一个忠字,那就是忠于个人义气,忠于兄弟精神。
晁盖之死,并没有因为兄弟义气而由宋江接替山寨之主。而是私自规定说谁替我报仇,谁就是山寨之主,其实也就等于自己推翻了义字精神。他讲的义是个人的私义,不是群体的公义。这个推翻,不仅是晁盖自己推翻了自己,也就等于推翻了梁山的义字精神。所以宋江登场,把这个义字上升一层,变成了道,“替天行道”。道包含了义,大于义。一群人聚在一起,没有核心精神是不行的,很容易沦为乌合之众,聚散两匆匆。我们在这里可以略窥宋江的领袖能力,绝非晁盖之流可以相比较的。
《宋江》
宋江在上梁山前,本是郓城县的一个小吏,通文史,会做诗,算是个儒家士人。宋江这个人的身上很有一些矛盾的东西,比如说作为一个下级小官吏,时常仗义助人,金额动辄白银十数量甚至上百两。乃至于获得了一个山东及时雨的偌大江湖名头。而他家又并不是很富裕,本人也并没有太多的收入来源。如此,我们很怀疑宋江的经济账目恐怕很有些不地道的地方。助人当然不是坏事,然而助人助出了极大的名头,这个就有难度了。我们姑且存下一个疑问:宋江这许多花不完的银子从哪里来?
再就是宋江作为一个小官吏,一个儒家士人,积极与各类江湖人士往来,所谋者何?
帮助普通老百姓是很好理解的,其人怀抱善意,助人为乐而已。但是那么积极努力用心的结交各类江湖人物,以至于名传四方,这就有点令人疑心了。我们再深看一下,宋江在文的方面,同文史,能作诗文,但是没有功名。为什么没有?当然不是宋江清高,不去考取,小吏都能做,考功名很丢脸吗?当然不是,真实原因是宋江通学问,但并没有精学问。就是说,凭他的学问,是考不了功名的。通一点,但是不精,稀松而已。再说武的方面,宋江懂一点拳脚刀剑的功夫,但真到临阵,我们看见他往往就是把眼一闭,认了命了。武艺方面,宋江大抵是梁山的倒数第一名,甚或可能打不过神医安道全。
这样一看,我们就理解了宋江的尴尬。文不能致仕,武不能安邦。这是一个典型的文武都通,也文武稀松的人物。宋江是否认命,就此混过了这一生?大约是不愿意的,所以一方面积极助人为乐,谋取社会名誉;另外一方面则积极与江湖人士往来,获取义气名声。
(待续)
PS:此为时光社读书笔记作业,欢迎加入时光社。
水浒传读书笔记 第(2)篇施耐庵:《水浒》(下)
《林冲与杨志》
林冲这个人,比较耐人寻味。在梁山众好汉中,单论武艺,在一流以上。然而性格中总是缺乏那么一点阳刚的气度,总有一些与他武力所不匹配的懦弱存在,以及尤其缺乏机敏的意识。
在东京时被高衙内调戏了妻子,自己也得罪了权贵,居然没有半点避祸的念头,而是坐等大祸临头。我们不知道这是一种自负武勇,还是就是在期待什么事情发生。如果是自负武勇,就不会任由宰杀而是奋起反抗,然而我们看到的其实是任由折磨,只为保住教头职位而已。林冲和他的前任王进相比,实在是太缺乏机敏的自我保护意识了。
林冲和杨志,这两个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出身相似,性格也相似,武艺也差不多。惟在果敢二字上,杨志略胜于林冲。至于忠义的精神,二者也极其相似。都是忠字的精神当头,于义之一字,其实是看得要淡于忠的。
我们看这两个人时,其实就是武艺出类拔萃的老实人。不会主动害人,一般也没人敢惹他们,但易为狡猾之徒设计。被逼不过时也会害人,时也会害人,如王伦逼迫林冲纳投名状时林冲的无奈。
说过分点,林杨二位这样的好汉,就是多少都有点傻气。梁山泊上这类武艺高强的老实人其实不少。
《鲁智深与武松》
和林冲与杨志相反,鲁智深和武松都是把义道看得大于忠道的人。鲁武二位好汉,武艺高强,急人所难,更难得是从不仗势欺人,是真正的大侠风范。
他们都是那种很有本事,然而又可爱可亲,极可交纳的好朋友。人生得一二好友如鲁武二人,实是齐天的福气和幸运。
古之大侠风范,惟鲁武二位好汉,其可担当乎。
《李逵》
这是一类很可怕的人,如猛兽。喜怒无常,动辄杀人放火。其实并没有什么忠义的概念,就是像猛犬,认主人。认准谁是主人了,就什么也为其去做,什么也不怕,什么也无畏。除了主人,这是标准的猛犬作风。
《时迁与白胜》
这一类其实不是什么好汉,偷鸡摸狗,为了生存无所不为。也谈不上什么忠义精神,如果他被抓住了,一顿板子,什么事也会招供,什么人也敢咬。所谓小人,大抵如是。
《史进》
史进其实才是梁山第一个出场的好汉。史进这个人,也当得起真正的英雄好汉。这个人不大爱出风头,作风低调。然而有实力,功夫不弱,曾经和鲁智深单挑而不落下风,武力在一流水准。史进有素质,不滥杀无辜,此一点尤其令人敬佩。有力没有什么了不起,能够克制自己,才是真正的有力。
这个人的整体素质这样的出众,乃至于反而显得缺乏了特别鲜明的个性。人们记住他的,居然仅仅只是一身花绣而已。
梁山好汉中,史进这样的人也有不少。他们的忠义精神都有,惟不是特别坚定。有武艺,没思想,随大流而已。
《雷横和周通》
梁山泊这类武艺一般,忠义一般,性格也一般的人占绝大多数,基本集中在七十二地煞中。他们的基本表现是为善不多,为恶不少。什么忠义大道对他们也不是特别重要,主要是可以大腕喝酒,大块吃肉,愿望即足。上阵打杀时,他们不挑大梁,主要负责领兵冲杀。
2019-3-17于重庆
PS:此为时光社读书笔记作业,欢迎加入时光社。
水浒传读书笔记 第(3)篇一部《水浒传》,借忠义之名,却道尽人生太难。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兢兢业业,似你我勤勤勉勉,期求俗世安然。谁曾想飞来横祸,也只得忍气吞声,直到走投无路,逼上梁山。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杆枪,一葫酒,四野茫茫,前路漫漫。武都头借着景阳冈打虎英雄的余威,前程貌似大好一片。而随着武大郎被毒杀,宁静的水面终被搅乱。武松本想着靠法律找回公道,岂料表象的世界满含黑暗。当社会不能还自己公道,那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像林教头起初一般忍气吞声,认怂;而武松选择了第二条路。失了唯一的亲人,当剖腹剜心潘金莲后,又犯了杀人的勾当,武松其实对人生已经放弃了希望。于是他自首,被发配,甘当打手,搅进施恩与蒋门神的恩怨。可偏偏此时来了个张都监,又让武松燃起了对人生的希望。此时的武松把银两装进箱里,一个刺配之人竟还有了未婚妻,此时的武松在夜深人静时想必也憧憬过未来的生活吧?可到头来却发现一切都是骗局!随着大闹飞云浦,诛杀张都监满门鸡犬不留,满腔愤懑绝望的武松俨然变成了杀人机器,血腥味儿早已穿透纸背。从此那个豪气冲天的武松也黑化了。黑三郎作为国家基层公务员,在黑白两道游刃有余左右逢源。人称呼保义,及时雨宋江。可见是如此狠角色。浔阳楼醉酒吟诗:“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黑宋江真是凌云壮志在我胸,渴望功与名。黑宋江虽然是面黑心也黑,梁山泊一再拉他入伙,但他明面上一直努力划清界限。而黄文炳事件,则让他退无可退。后期梁山泊发展壮大,有了和俗世社会叫板的资本,抬得起身价,实现功名抱负又有了希望,招安之路也成了必然。但水洼里的小贼怎能斗得过大海里的大贼?蔡京高俅童贯杨戬之流稍一发力,直叫天罡归天,地煞入地。想当初梁山泊竖起替天行道的大旗,里面却满是龌龊勾当。杀光扈家庄全家,却倒逼一丈青嫁给色鬼王矮虎;为赚霹雳火秦明,让秦明满门死于非命;为破连环马,计赚金枪将;为拉美髯公入伙,黑旋风斧劈小衙内,残忍至极;为拉拢富二代玉麒麟,这边厢答应送其下山,那边厢却又怂恿管家李固墙上题反诗,终被搞了个家破无处容身,无奈落草。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倒也快意。当智真长老说出:徒弟一去数年,杀人放火不易。鲁智深默然无言。那个快意的花和尚也一去不复返了。又有如入云龙公孙胜、浪子燕青、混江龙李俊、许贯忠,萧嘉穗者,知进退,远离名利场,倒也不羁与洒脱。人人皆为棋子,大鱼吃掉小鱼。人生路有千万条,n或青云直上,n或峻险流深,n亦或是山穷水尽,n有没有柳暗花明,n自己的路,却只有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