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书笔记> 正文

人间有味是清欢:苏轼的词与情读书笔记(3)篇

2019-05-11 11:19:14 读书笔记
人间有味是清欢:苏轼的词与情
作者:西坡
苏轼的词另辟蹊径,于剪红刻翠外别立一宗,以清旷之气登大雅之堂。他不刻意为文,而文绝千古;不刻意为人,而名重九州。从他的笔端,我们感受他美丽而别有趣味的人生:年少的轻狂、与友人同醉的畅快、与手足聚散的不舍、大彻大悟的轻松;听到人类情感之弦的振动,有喜悦,有愉快,有梦幻的觉醒,有顺从的忍受。面对命运的捉弄,他深得其乐、尽情享受,向世人演绎“宠辱不惊”的风华。读他的词,可以爽口,可以怡情,可以遣怀;品他的人生,感动、敬佩、怜惜相互交织。正是这种超凡的魔力,不管时光如何流逝,不管社会如何变迁,苏轼都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喜爱,去思索,去体味。
人间有味是清欢:苏轼的词与情读书笔记 第(1)篇

人间有味是清欢,不独美食、风景与人生,文艺亦然。细细品味,别是一番风味。

这本苏轼的词与情,抄录的词不多,选的很经典,每首词的出世背景环境写的很详细,对于诗人的情也感同身受。但自我觉得还是太少了。没读过瘾就结束了

在这里,个人还是比较欣赏东坡的为人处事以及看事的态度,他曾也春风得意,兄弟俩双双中进士,名震京都,其父当时还写了一首打酱油师,表达心中的高兴。

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山。

莫道登科难,小儿如拾芥。

但是好景不长,官场的勾心斗角,东坡不擅长,于是远离被贬,但他并没有表现出太多郁闷和惆怅。

二陆初来俱少年——沁园春(孤馆灯青)

孤馆灯青,夜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1],朝露漙漙。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悠游卒岁,且斗尊前。

记忆中,有一年他被贬在常州,所有财产只够花一年,但那一年,他游山玩水,与民为乐,没有一点官大人的形象。研发的东坡肉,到现在都是一道名菜。他是潇洒的,他活出了陶渊明笔下内心桃源。

罗贝尔·埃斯卡皮在《论幽默》中说:“在我们这个极度紧张的社会,任何过于严肃的东西都将难以为继。唯有幽默才能使全世界松弛神经而不至于麻醉。给全世界思想自由而又不至于疯狂,并且,把命运交给人们自行把握,因而不至于被命运的重负压垮。”r
东坡的幽默缘于旷达,而旷达是因为看透了这个世界不过是一场梦而已

最喜欢他的一首《水调歌头》诗,现在也是歌曲了。

明月几时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篇篇有韵味,篇篇爱不释手。

人间有味是清欢:苏轼的词与情读书笔记 第(2)篇

缺少了一首文达的词。                 

                赤壁赋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 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人间有味是清欢:苏轼的词与情读书笔记 第(3)篇

这本书让我很好地了解了苏轼,以前只知道他的豪迈,现在也晓得了他的儿女情长,才气之下的脉脉柔情。

文章自成一派。我常常把他与同时期的王安石,晏殊比较,这二位是官场得意,诗词的造诣也极高,他们的诗词,禅意与艳俗并存,有时觉得,是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有时又觉得,满是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的伤情。这样的诗词,适合于一处水风凉亭,烹一杯清茶香茗,蹙着眉头或是微睁眼睛,与那诗词中的情感沉浮或是清幽佳境一起跌宕,苏轼的词,当适合在一个风雨欲来的傍晚,依窗翻看,在清凉带寒的风雨声里,仿佛自己也生出了一股豪情。

苏轼有白居易 杜甫的忧国情思,有陶渊明的洒脱不羁,有李白的交游广泛。他有豪情,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老夫聊发少年狂, 他有柔情,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这种种的事,种种的情,成就了苏轼的呐喊,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才是,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