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书笔记> 正文

射雕英雄传(第四卷)(新修版)读书笔记(3)篇

2019-07-15 03:11:23 读书笔记
射雕英雄传(第四卷)(新修版)
作者:金庸
故事以宋、金、蒙古三国对峙作为背景。忠良之后、成吉思汗的“金刀驸马”少年郭靖承母命从蒙古草原南下寻找杀父仇人,他偶遇桃花岛主「东邪」黄药师的女儿黄蓉,两人一见倾心,结伴闯荡江湖,在聪慧机敏的黄蓉的扶助下,憨厚朴实的郭靖遍识天下高人,并拜得丐帮帮主「北丐」洪七公为师,得七公传授武林绝学「降龙十八掌」。在机缘巧合下,郭靖又得“九阴真经”与“武穆遗书”,卓然成为一代大侠和用兵大家,他在饱览南宋人民遭受的家国之苦后,立誓报国。这位昔日淳朴憨厚、木讷愚钝的射雕英雄终于成为上华山论剑、救襄阳国难、为国为民、充满浩然正气的英雄人物。
射雕英雄传(第四卷)(新修版)读书笔记 第(1)篇

小时候电视里看<射雕>,就是看个热闹,哪个是好人,哪个是坏人,哪个功夫好,哪个心眼多,都成为我们一群小屁孩津津乐道的话题,有时候甚至为了自己的一点看法和伙伴争得面红耳赤不依不饶,谁也不服谁,像极了黄药师和欧阳锋。

        如今看<射雕>,一来是重新从书本里发掘不一样的故事,二来却也没有人来和你相争孰是孰非,一个人落得“第一”的虚名,倒也有些寂寥。

         相对于杨康贪图荣华和认贼作父,郭靖的忠厚老实和侠义胸怀成为了本书的第一号人物,武功上的不断精进,爱情上的令人羡慕,都体现出他是本书的的确确不容置疑的主角。然而,小说终是小说,太过完美就不鲜活,反而杨康的短暂一生令我感到惋惜。 

       杨康--一个遇人不淑,误入歧途的孩子。 从懂事起,他的“父亲”就是金国王爷完颜洪烈,生身父亲直到自己成年才突然出现,并且没来得及一叙父子情意便带着他母亲双双撒手人寰,这匆匆一面不说能不能勾起杨康心中的父子情窦,却给了杨康莫大压力。富贵是假的,你不能要,养父是坏的,你还要杀,面对这一切,对一个十来岁从来就养尊处优且在叛逆期的孩子来说,情况是不是太突然了,这让他如何接受?虽说丘处机是他师傅,但丘也是个没脑子的粗人,一味教授武功不问冷暖,世间亲人只有那“恶人”完颜洪烈。 

     在祠堂里,杨康为了荣华认贼作父似乎是一切悲剧的起点,但是如若他杀了完颜洪烈,杨康那就纯粹是一个变态杀人狂了,完颜洪烈是他唯一的情感纽带了。 

      怪只怪,后面杨康结交的一群狐朋狗友,沙通天,彭连虎,欧阳克,欧阳锋…没一个是正道的,养父完颜洪烈也是上梁不正下梁歪,专做一些见不得人的事。跟着这一群人,杨康这个刚刚盛年意气风发的年轻小伙能有好才怪了,但是他骨子里却是自负又极度胆怯。偷了打狗棒想号召丐帮,被揭穿灰溜溜逃走,杀了欧阳克被傻姑无意间说出,又心虚想杀人灭口。他每做一件事都想一鸣惊人让别人刮目相看,却又常常没有勇气接受随之而来的后果,这不就是我们常说的“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么,一个野心勃勃的年轻人,拼了命想走出一天自己的道路,却处处碰壁再而一蹶不振。 

       杨康,是个可怜之人,人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恨只恨,没杀完颜洪烈这个金狗养父,从而处处被人为难,以至命丧枯庙无人问。在生命弥留之际,他后悔了,他想一口咬死完颜洪烈,但为时已晚。那时候,他心里想的不会是为父报仇,而是遇人不淑。

射雕英雄传(第四卷)(新修版)读书笔记 第(2)篇

人间有一种感动,叫读的不仅仅是一本书,还是一份回忆与童年。我们慢慢长大,我们有了越来越逻辑的思维,但那一幕又一幕的经典情节,还是未曾离开我的心。

以前,我看金庸名著的剧,当年的懵懂无知,着迷于出神入化的盖世武功,行侠仗义的江湖中人,隐居山林的世外高人,还有那朗朗上口的经典台词。

今天,我读金庸的小说,文字给了我多一丝的想象空间,多一分的回味无穷。一本书,配上一壶茶,慢慢细品,似曾相识的感觉,仿佛那场武林大战是昨天才发生的事。那些文字的精髓,塑造出天马行空的画面,让我越读越慢,舍不得结束这个故事。

我不知道,现实中有没有降龙十八掌,我只知道就算不懂什么高超武艺,也可以行侠仗义,助人为乐,只要心怀善念。

我不知道,怎样才是最上乘的内功心法,我只是觉得每当运动或练完瑜伽后,自己的内功又提升了。不求称霸武林,但求身心健康。

我不知道,哪里是桃花岛,但我知道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岛,既孤单又自由,而曾经伴随我度过这个孤单的,或许就是一本经典又熟悉的武侠小说。

射雕英雄传(第四卷)(新修版)读书笔记 第(3)篇

终于读完了这一套书,酣畅淋漓,意犹未尽。小时候对读书提不起兴趣 ,射雕给我留下的印象还是最初儿时电视剧的模样 ,直到金庸大侠今年仙逝 ,才拜读此书,缅怀金大侠,全书大部分都是带着回忆而读,满满的怀念流淌心间。五一恰好登过华山,而今又在江浙一带。这是一个很长的故事,一时间自己也仿佛融入其中,身临江湖,行侠仗义,惩奸除恶。小说的核心是人物,射雕为我们刻画了数十位性格迥异,各具灵性,脍炙人口的武林人士,活灵活现,跃然纸上。灵如黄蓉,憨如郭靖,馋如洪七公,邪如黄药师,毒如欧阳锋,逗如周伯通,仁如一灯大师...无不具独特的人格魅力,无一不是有故事的侠士,可见金庸先生塑造刻画人物之功力,教人叹服。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书到结尾,不忍离去,几代人的回忆就此结束 ,从此再无江湖之说 。才学尚浅 ,不足以评价此书,谨以此书再送金庸金大侠一程,就此别过, 绿水青山,他日江湖再见……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