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书笔记> 正文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书笔记(3)篇

2019-05-09 21:18:21 读书笔记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作者:茨威格
一个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饱蘸一生的痴情,写下了一封凄婉动人的长信,向一位著名的作家袒露了自己绝望的爱慕之情。小说以一名女子最痛苦的经历,写出了爱的深沉与奉献。一个男子在41岁生日当天收到一封没有署名和地址的信,这封信出自一个临死的女人,讲述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而这个故事的男主人公也就是收信的男人对此一无所知。这段一厢情愿的爱情始自18年前,她初遇男人的刹那,她还是个孩子,而后经历了少女的痴迷、青春的激情,甚而流落风尘,但未曾改变对男人的爱,直至临死前才决定告白——她躺在凄凉的命运的甲板上,雪白的泡沫把她推向了虚无……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书笔记 第(1)篇

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年),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以描摹人性化的内心冲动,比如骄傲,虚荣,妒忌,仇恨,等朴素情感著称,煽情功力十足。

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他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罗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斯蒂芬·茨威格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以德语创作赢得了不让于英、法语作品的广泛声誉”。他善于运用各种体裁,写过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还从事过文学翻译。他在诗、短论、小说、戏剧和人物传记写作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但他的作品中尤以小说和人物传记最为著称。茨威格对心理学与弗洛伊德学说感兴趣,作品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以及对奇特命运下个人遭遇和心灵的热情的描摹。其作品在世界范围都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国内多家出版社在近年内出版过几乎所有他的传记著作和小说文集。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书笔记 第(2)篇

以前只读过茨威格的一本书就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那时候说不上哪里好就觉得好;这次一口气看好几个故事,很感触于作者描写心理活动的那种细致,跟真的经历了似的…n但是我们都知道他不可能经历这么多重人生。陌生女人是从女性的角度来刻画心理活动,象棋故事则是从男性角度刻画被监禁的B博士的各种心理,感觉看的完全不是小说是心理学书籍啊,太细致太真实了…n大体都说会写故事的人常常是敏感的人,茨威格大致就是如此,两次战争摧毁了他的心灵,于是他用自杀想这个伤害他的世界作了告别。最近我认识了三个字“钝感力”,偶尔想如果茨威格那时候能理解这三个字或许就会不一样。不过说了这么多我还是对茨威格书里对黄种人对中国人的极端看不起(书里匠黄种人比喻成低等生物)表示很反感…‍️n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书笔记 第(3)篇

一个熟悉的陌生女人,她单纯而痴情,卑微而强大,为了爱情可以粉身碎骨。一个陌生的熟悉男人,他顽劣而多情,胆怯而不羁,爱情对于他只是片刻的欢愉。女人缱绻的青春著作不朽,男人放荡的年华留下遗忘。一个眼神,一朵玫瑰,一个吻在女人一生都是弥足珍贵的甚至是支撑她活下去的财富。而在男人心中却是依稀模糊的。茨维格把对比用到了极致。女人和男人,男人和男人,男人和男仆。作家男人从来不知晓女人的名字,而这个女人在作者笔下也没有名字。整个短篇小说无不体现着“陌生”。茨维格刻画人物,尤其是刻画女人的功力,真得不得不佩服!n最后,用一位书友的书评作为结语:n我匆匆的走进森林中n森林亦匆匆n我缓缓的淌过河水中n河水亦缓缓n你深深地住在我心中n你心却未深深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