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救世主 读书笔记(3)篇

2016年经一朋友推荐看了电视剧《天道》,之前比较少看电视加上对王志文、左小青也知之甚少,抱着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态度坚持追剧到底,越看越震惊:韩楚风与丁元英把酒畅谈;芮小丹摆的鸿门宴丁元英用“自嘲”接招;丁元英对“文化属性”的精辟独到见解;丁元英指导芮小丹给王明阳找到灵魂净土的对话;芮小丹问丁元英要的常人难以理解的神话礼物;丁元英用一首“悟”与智玄大师的谈经论道;等等……我自认为境界达不到,文化修养和理解能力都有限,除了叹服就只剩一颗敬畏之心了。剧中主人翁丁元英和芮小丹都不是凡人,他们都不受物质束缚,精神世界乃至灵魂上他们超凡脱俗。看了三遍电视剧总觉得还是缺点啥,于是买来《遥远的救世主》扒拉几遍,如果从爱情线路来讲:围绕着芮小丹要的一个神话(王庙村的扶贫计划)无论它多么庞大、多么精彩、多么成功,它只是丁元英送给芮小丹的礼物,也是两人柏拉图式爱情的重要信物或者说是见证,一个掌控文化密码的伟男子,一个脱离了凡俗物欲的奇女子,他们的爱是超凡脱俗的,他们互相理解,心照不宣,难得的在精神上完全是门当户对(开始两人有差距,但小丹成长很快,元英对她的欣赏足见两人的精神世界在接轨乃至融合)所以,当小丹牺牲前打电话给元英时,他一个字也没有说,其实在这之前都有铺垫(她是一个警察,只要在职一天就没有避险的权利),无论说什么都无法改变她的行动计划,而这些灵魂伴侣层次的互懂,是无人能轻易理解的。再说芮小丹的死,虽然与丁元英没有直接关系,但有必然关系,小说里提到两首重要的曲子,如果按性别划分,《流浪者之歌》是丁元英,《天国的女儿》就是芮小丹,芮小丹做导演的父亲在拍《天国之恋》时,小丹以一个外行深刻剖析了什么是天国,什么是天国之恋~即没有贪痴嗔念,本就根性超凡的小丹,遇到元英后,精神世界脱胎换骨,可以预见,小丹的父亲无论如何也拍不出小丹所说的《天国之恋》,按照元英和小丹的解读,懂得天国的人少之又少,何况对天国之恋的理解!小丹的父亲不会明白,小丹就是天国的女儿,而她和元英的爱,就是天国之恋,小丹的父亲指责元英接到小丹电话后没有劝她导致女儿死去他是罪人,其实若论罪,元英罪不在此:小丹是个完美主义者,她爱上元英,处处说的却是要像大狼狗一样照顾他,当她看见自己残了,既不完美了,也不能喂大狼狗了,就决定终止自己的生命,而她就完美的永远活在元英心里。还有几个非常重要的明白人,除了男女主人公,就是韩楚风、欧阳雪和肖亚文了,几个明白人之间的戏份也很有意思:肖亚文的牵线、欧阳雪对丁元英的刁难、芮小丹丁元英的灵魂碰撞、韩楚风对芮小丹高规格不走心的接待等等,毋容置疑的填充了不可缺少的色彩,使的这部小说傲然独尊,可遇不可求……不蓄意的使人震惊!!以此薄见为书评,再接再厉加强自己对儒释道文化的学习和理解
遥远的救世主 读书笔记 第(2)篇这本书无论是从思想境界、知识结构、人物塑造,还是从写作手法、语言对话等方方面面来说,都是不愧为精品之作。
它透彻地探讨了宗教与人性、社会规律与文化属性等深层次问题,展现了丰富专业的宗教理论、融资股票、音乐音响、商业法律等知识,具有相当的深度和广度。但相信不是很多人能看得懂或者耐烦看得下去,在生活节奏如此之快的今天,人们毕竟容易接受融合自己口味的快餐文化。
书中繁多的宗教、音乐音响、商战知识,读起来需要慢慢地消化,而主要人物的观点和思维对一些读者来说会不可思议,甚至可能有遥远、陌生、压抑的感觉,即便能理解,但那种境界,可能也会让人产生可望不可及的酸楚滋味。但是,静得下心来,逐字品味,一种难以名状的共鸣感会逐渐地包围过来,再读深一点,多读几遍,才发现自己因它,已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音乐是这部小说的一条主线——音乐、唱片、音响、发烧友、音响公司。男女主角的爱情也源自于一首天籁音乐——《天国的女儿》。能够真正用心灵去欣赏音乐,就会发现音乐那种净化心灵的力量具有无穷的魅力。芮小丹第一次在丁元英家见识了音乐的力量后,一直被那种纯净到一尘不染、震撼到人的灵魂深处的声音激荡着,她一遍遍地问自己:是心灵的感应还是灵魂在寻找寄托?音乐为内心纯净的她打开了另外一片更高远的天空,也从此把给她带进了美好的爱情。
书中作者描述音乐的那些文字,妙曼动人,如描写罗德里戈的《阿兰胡埃斯小提琴协奏曲》的琴声,“激情、凄美和哀愁,仿佛一片片揉碎的心在秋风里飘落。”丁元英对三位小提琴大师演奏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的评价,是多么地精彩和吸引人啊。每每读到此处都忍不住拍手叫好,叹为观止。
遥远的救世主 读书笔记 第(3)篇小说主人公丁元英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打底,对人生的参悟都还立得住,他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女主芮小丹却是天赋异禀,一片纯净,根本无处惹尘埃。无挂碍故,无有恐怖。无须思议,直达真我。
丁元英和芮小丹有足够的智慧和悟性,单单少了些慈悲。高僧说,丁已经站到了得道的门槛上,但这一步之遥,却也难如登天。我的理解是,这一步之遥,就是慈悲与智慧的距离。
缺乏以他人之痛为自身之痛的悲悯。他的智慧,是居高临下式的,外科医生式的,有技术含量,却不含情感温度,俯视无明众生。相当于网络上的纯技术贴。最后对待刘冰的阴损一招尤其令人心冷。丁元英应该看得出,刘冰承受不起这样的考验。那份考验表面上是个公平的测试,刘冰之死是咎由自取。但实质上,一向对人性算无遗策的他,不可能算不出刘冰的选择,更不可能算不出林雨峰必死的结局。
这么浓重的杀伐之气笼罩在丁元英身上,不是“替天行道”“大爱不爱”这几个字就能够消解的。贪嗔痴慢疑,占了一个“慢”字。心中有太多的孤高自诩和意图把自己“酿得淡而又淡的名贵”,还是着了相。
究竟是替天行道,还是把别人视作自我实现的工具?说到底,还是强人政治的山寨救世主意识,加“存在决定意识”的实用主义。所谓天道究竟是什么?作者还是语焉不清。
女作家往往长于挖掘自我,拙于描绘社会,但这部小说的广阔视野和思想深度,以及对商战的描绘,都是极其罕见的,明显超出了普通20多岁女作家的驾驭能力。甚至一直有人怀疑豆豆背后另有高人。这部小说的思辨色彩和精妙设局,都让人读得十分过瘾,如饮琼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