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数的孤独读书笔记1000字(3)篇

1.首先这本书还未在微读上架,我是用网易蜗牛(安利读书app)读的。
2.其次以下对其的书评鉴赏转自网络(插入语录则来自网易蜗牛笔记),个人认为分析到位(内容较多请耐心研读),值得学习。(我自己的想法会注明ME并放在最后)
3.最后个人认为这本书十分精彩,值得交流与分享(无意者勿扰)。
书评鉴赏:
一、《质数的孤独》是一本描写两个孤独的、与世界隔离的人的成长小说。马蒂亚的孤独在于拒绝这个世界,而爱丽丝的孤独在于被周围的人群排挤。他们如同孪生的质数,相互接近却又彼此疏离,最终因相互的不理解而分道扬镳。小说以主人公残损的身体作为孤独意识的载体,以缺乏有效性的叙事语言作为孤独意识的表现形式,以质数的数理特点作为孤独意识的隐喻,从而形成一种具有独特审美意蕴的孤独意识。
二、童年的创伤阴影始终贯穿在二人的成长过程中,爱丽丝小时候在滑雪中落下腿疾,它使爱丽丝在整个青春期都倍感自卑和孤独。而马蒂亚则因为小时候害怕智力发育不全的妹妹在同学生日聚会出丑,把她独自留在公园里并致其失踪。这一事件使马蒂亚感到非常自责和内疚,并由此而变得沉默寡言、敏感自闭,以不断地自割手腕的自残方式来赎罪和麻痹自己。这两种孤独的表现虽不一样,但本质上都与身体的受伤有关,小说甚至把两人的伤疤作为相互吸引的关注点,把爱丽丝和马蒂亚的相遇建立在对对方伤疤的一种互相注视和怜惜之上,使这种两个与世界格格不入的人建立了某种逻辑联系。纹身作为对身体的一种人为的、直接的“伤害”,直接形成人物性格中多疑、敏感、忧郁的特征。当爱丽丝想与薇奥拉成为好朋友时,在小腹纹了一朵“沉思的紫罗兰”,以示对薇奥拉的友好。但她与马蒂亚牵手走出房间的瞬间,却遭到了薇奥拉嫉妒。纹身作为爱丽丝讨好薇奥拉的意义己经不存在。这一细节在小说中铺写非常隐秘细腻,两个同样孤独的人第一次向对方靠近,但最终因为爱丽丝无法忍受疼痛而不得不停止用玻璃划去纹身。通过割伤身体来获取某种意义的举动,暗示了爱丽丝被外部世界的拒绝,不得不回到自己一个人孤独状态中。马蒂亚最初也是因为把大脑缺陷的妹妹丢失,反过来不断的伤害自己,残损的身体作为承受孤独的载体,在某种程度上孤独也成为伤害身体的工具。
三、小说中,爱丽丝与马蒂亚在用语言交流时总是呈现出一种胶着的状态。与马蒂亚相比,爱丽丝总是显得多话,且总是处于主动话语权。每当爱丽丝对马蒂亚发号施令时,马蒂亚都恨不得一走了之,他无法忍受爱丽丝幼稚任性的行为,并以沉默来对抗,让不满情绪通过一些举动显现出来,直到爱丽丝厌烦了他的冷漠。但事实上马蒂亚对于爱丽丝有很多话可说,只不过所有的话都只是在脑海里。爱丽丝问马蒂亚是否真的那么喜欢学习时,马蒂亚只是说这是他唯一会做的事,而在他的内心想详细地告诉爱丽丝为什么他喜欢学习,而他只字未说;【书摘:他喜欢学习是因为他能够独立完成这件事,因为他学的所有东西都是已经死了的、冰冷的、被人嚼过的。他还想告诉爱丽丝,课本的每一页都有着同样的温度,让你有时间作出选择,它们从不会伤害你,而你也不会伤害到它们。但是他只字未说】他想回答父亲拥有这样聪明的头脑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而是恐怖的牢笼,最后他同样什么都没有说;当爱丽丝和马蒂亚在房间里谈话,“在他们两人的头上浮现出一个巨大的对话框,里面写满了他们要说的话,但他们都竭力回避,双目低垂”,小说这种对胶着的语言交流状态的夸张描写体现了对叙事语言的形象演绎,两个渴望靠近的孤独人,最终因为语言交流有效性的缺失而背离了内心的愿望在无语凝噎中重返孤独。【书摘:假如你有耐心继续数下去,就会发现这样的孪生质数会越来越难遇到,越来越常遇到的是那些孤独的质数,它们迷失在那个纯粹由数字组成的寂静而又富于节奏的空间中。此时,你会不安地预感到,到那里为止,那些孪生质数的出现只是一种偶然,而孤独才注定是它们真正的宿命。】
四、马蒂亚和爱丽丝都是受童年阴影影响内心孤独的人,但从本质上来说,他们的性格和行为方式有着很大的不同,正因如此两人最终也没能走到一起,马蒂亚思想简单纯粹,遇到无法排解的烦恼,马蒂亚只要安静地坐下来,沉思一下,把一切纷乱的思绪归拢,就可以找准自己的方向,笔直地走下去,变得更杰出。而爱丽丝却复杂的多,她相对来说要过得混乱的多,她任由自己的思绪自由散漫地飘飘忽忽,只有这样她才能把所有的烦恼挥发掉,然后轻松活下去,变得更强大。因此,马蒂亚理解不了爱丽丝内心纷纭复杂的想法,爱丽丝也听不到马蒂亚想说而没有说出的话。他们因孤独而互相吸引,因不理解而分开,但分开反而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好,马蒂亚在遥远的德国确定了自己的幸福归宿,爱丽丝也学会坦然面对生活,他们都在面对孤独的过程中成长了,变成了比以前更好的人。
五、除了主人公之外,马蒂亚和爱丽丝的父母、丹尼斯等人物群像也都具有孤独特质:父母在意大利传统家庭教育影响下的虚荣、冷漠使得整个家庭“冷冰冰;丹尼斯因为自己的同性恋倾向而忍受着内心的煎熬与孤寂,这些无不从侧面反映出虚无主义造成的人之永寂的孤独。
六、在小说中,质数隐喻着两种不可调和的孤独意识,一是质数与其他合数,质数隐喻的是爱丽丝和马蒂亚,合数则意味着它们身边的人群。爱丽丝和马蒂亚具有质数的特点,他们与现实世界格格不入。马蒂亚自从妹妹失踪之后,他的父亲己经很久没有尝试进入儿子“那幽暗的内心世界”。爱丽丝也与父母之间存在严重的隔阂,她认为父亲毁了他一辈子,而父亲觉得爱丽丝太任性。二是质数与质数(孪生质数)之间的孤独,即马蒂亚和爱丽丝两人之间的无法真正交流。“马蒂亚认为他和爱丽丝就是这样的一对孪生质数,孤独而失落,虽然接近,却不能真正触到对方”,因为童年创伤,他们比其他人更加接近,这也是他们成为质数的原因。小说非常细腻地描述了爱丽丝和马蒂亚初次牵手走出客厅时情景,“他们的身体像是通过胳膊和与手指的接触而彼此相互作用的轴承”,以马蒂亚的牵引来平衡爱丽丝的瞒珊步伐,掩盖了腿部的瑕疵;以爱丽丝的牵手来隐藏马蒂亚的手伤,他们各自的伤痕也因此掩盖住了。但这两个孪生质数慢慢接近时,才发现两个人既相似又有明显的差别:爱丽丝的世界是混乱无序的,而马蒂亚的生活则是沿着一条有序的轨迹,因而两人虽彼此吸引相知,却又因根本的差异而分道扬镳。
七、质数的孤独本质上是由于天才在无限宇宙面前的理性困惑。质数隐喻着对抽象世界的客观规律和对人类微妙情感规律的难以把握,人的本质是孤独的。作者用质数来隐喻无法触及的爱情和永恒的孤独主题,从而使孤独成为一种具有独特意蕴的主体意识,体现了作者对生命存在和人类情感的某种形而上思考。
八、小说《质数的孤独》的页码十分特别,所有的页码不是按常规的1,2,3,4...来排列,而是按质数从小到大的顺序2,3,5,7,11...来排列的。作者灵活的运用页码来传递孤独,这一独特的设计新颖而奇特,使得一种特别的孤独感铺面而来,让读者直接面对必然的孤独这一惨白的现实。
精彩书摘:
选择只是几秒钟的事,然后用余下时间来还债。
与人交往都是一样的,就像一盘棋的开局,没有必要别出心裁,那毫无用处,因为两个人想要达到的目的是一样的,接下来这盘棋会自动往下进行,只有到了这个时候,谋略才能派得上用场。
ME:对于本书里的男女主人公我都有话想说,他们令我联想到其他文学作品里的人物,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爱丽丝&莉迪亚《无声告白》
相同点:因父(爱丽丝)母(莉迪亚)的过度期待和给予的巨大压力造成悲剧
不同点:①爱丽丝小时候在滑雪中落下腿疾(幸运的没有冻死),但却使爱丽丝在整个青春期都倍感自卑和孤独(人格缺陷),而莉迪亚选择了自杀(不可逆转的悲剧)②正因为莉迪亚的反抗是较温和的,“乖乖女”的她走向了自我毁灭。而爱丽丝的反抗是较明显的,她懂得排遣与发泄(虽然不是很正常)。
马蒂亚&西弗勒斯《哈利波特》
相同点:①因亲手导致自己的亲人/朋友“消失”陷入极度自责与悔恨。②都在自己的领域是不可多得的天才。
不同点:①马蒂亚因为小时候害怕智力发育不全的妹妹在同学生日聚会出丑,把她独自留在公园里并致其下落不明。而斯内普因为前期效忠伏地魔将偷听到的预言告知老伏间接导致莉莉的死亡。②马蒂亚以不断地自割手腕的自残方式来赎罪和麻痹自己,敏感自闭的活着。而斯内普是第一时间站在了邓校这边,暗中保护莉莉的儿子哈利,“罪行累累”的死去。
其实比较他们四人也有共同点:即他们的童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创伤阴影与人格障碍,且从本质上看都是很孤独的人。
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感到孤独,但我想说孤独并不可怕,学着摆正心态,主动去面对并尽情享受孤独吧。
质数的孤独读书笔记1000字 第(2)篇 故事开篇引入的两个主人公爱丽丝和马蒂亚,分别因为幼年时滑雪摔伤留下的腿疾而自卑和妹妹米凯拉的失踪开始自残,变成了在众人之外特殊的个体。与“合数”相比,爱丽丝是一个想要成为合数的质数,而马蒂亚是一个从合数变成的质数。但因为一些外界环境的原因(爱丽丝家庭父亲的压力,妹妹米凯拉从出生起就不断引起的各种麻烦),似乎他们注定成为格格不入的质数。厌食和自残,不过是两个人用来逃避现实折磨的方式,因为他们不愿意面对自己的过往,带着一种先入为主的否定——毕竟接受真的很难很难。在这里可想到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是非常困难的,但故事就在一个不被世界接纳的女生和一个无法接纳世界的男生之中开始。
我觉得全书最美的一段地方是爱丽丝把自己的疤痕给马蒂亚看的时候——同样的伤痕,我也有一道。那一刻两个人仿佛发现了原来世界上还有同自己一样的存在,而且那么相似。但两个人都没有表达出来,但在这之后的牵手中:
“爱丽丝先一步走在马蒂亚的前面,马蒂亚轻轻的牵引正好平衡了她蹒跚的步伐,掩盖了那条残腿的瑕疵。马蒂亚任由爱丽丝牵着手,他的脚踩在地砖上,没有发出一点声音。他手上的伤疤被藏了起来,安全地落在爱丽丝的手中。”
就仿佛钥匙遇见了唯一匹配它的那把锁一样,严丝合缝丝丝入扣。
但无法否认的是,即使同为质数,两个人也存在许多不同。
“马蒂亚认为他和爱丽丝就是这样一对孪生质数,孤独而失落,虽然接近,却不能真正触到对方。这个想法,他从来没对爱丽丝说起过。每当他想要对爱丽丝坦白这些事的时候,手上薄薄的一层汗液就会蒸发得一干二净,让他整整十分钟不能触及任何话题。”
但我觉得他们最后没有能够在一起的原因,也正是彼此间的不同。他们知道彼此都是质数,所以对于对方的不满,他们都在默默忍受,从不表达。爱丽丝的许多行为让马蒂亚觉得十分幼稚,但他选择的是默默顺从,甚至在爱丽丝说出法比奥的存在时,他所能做的只有哭泣。接下来两个人都默契地不再去提这件事,却也渐渐远离。而爱丽丝,她明知道当她离开马蒂亚的时候,自己的一生就开始不断坠落,她也选择了和法比奥结婚,去寻求了另一个避风港。而且其实他们很清楚什么时候他们应该做什么,无论是挽留还是道歉——他们都没有做。甚至米凯拉的事情也这样过去,尽管时隔如此之久再寻回反倒更显得奇幻。因为这个时候其实已经不需要一个更多的借口来留住彼此,马蒂亚不顾一切的奔回在决绝的离开后倒更像是一种对过往的告别——因为质数是孤独的,他们毕竟是数中的少数。即使是彼此的孪生质数,也依旧隔了距离。马蒂亚在洗手间的时候就已经明白,时过境迁,这个地方已经不再是专门为他而预留的了,他能不顾一切地回来,却无法不顾一切地抛下一切再来爱她了。
但这份爱消失了吗?没有,只是可能无法再像这样表达。就好像马蒂亚不会知道爱丽丝的心中,他是多么刻骨铭心的回忆;不会知道面对很多微不足道的小事,都会想到马蒂亚一本正经的科学解释;不会知道她第一次看见他的时候,就觉得他很可爱……就好像爱丽丝不会知道马蒂亚看了她的信就马上准备动身,而且光看字迹就知道一定是她的来信;也不会知道马蒂亚用了一个上午挑选了一只水晶花瓶作为祝福他们的新婚礼物;也不会知道
“他决定尽快拿到驾照,这完全是为了爱丽丝,为了带她去兜风。他不敢承认这个事实:当他和爱丽丝在一起的时候,就会觉得平常人所做的那些平常事似乎都值得去尝试一下。”
;也不会知道他每次都有很多很多话想要告诉她。但他什么也没说。她什么也没说。
什么也没说。
质数的孤独读书笔记1000字 第(3)篇每个人一生中,一定体会过孤独的瞬间。那什么叫“质数的孤独”呢?质数就是像3、5、7这样,只能被自己整除的整数。往无限大的方向看去,质数在所有整数中,其实是非常罕见的。它们就像是人群中的异类一样,往左看,往右看,一定是和自己截然不同的人。但数学的奥妙就在于,在近乎无穷的数字里,一定能找到一组“孪生质数”,奇迹般地出现在对方身边!
这本书的主人公爱丽丝和马蒂亚就像是一对孪生质数,他们都无法和别人正常相处,唯有彼此能理解这种孤独。他们小心翼翼地保持距离,不去深入对方的内心,仅仅是彼此远远望着。因为仅仅是知道世界上有自己的同类存在,就已经足以缓解那种铺天盖地的孤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