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书笔记> 正文

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俞敏洪亲述新东方创业发展之路读书笔记(3)篇

2019-04-26 02:30:30 读书笔记
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俞敏洪亲述新东方创业发展之路
作者:俞敏洪
这本书是作者俞敏洪第一次完整、深度地讲述新东方从0到1、从1到N的创业历程,披露了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让人看到带领着新东方从一个培训班发展成为上市集团的创业者,以及他的团队曾经经过的至暗时刻,甚至曾走到崩溃的边缘。创业维艰,1/4个世纪的风雨征程,完整地被记录,激荡地再现了新东方创始团队及新东方人,在时代的光辉中砥砺前行的身影。延着内容主线,“三驾马车”的光阴故事已经留存,新生代的管理团队已在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中开拓进取,搏出广阔天地,而今,人工智能浪潮下,新东方又将向何处进发,仍是新东方故事的待续篇章。相信这本书,定能让读者在作者个人一贯的幽默叙事方式中,在个人发展、组织建设、企业管理等多个方面受到启发和激励。
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俞敏洪亲述新东方创业发展之路读书笔记 第(1)篇

中国社会是一个人情社会。人情到了,其实没有什么原则可以不被突破的,比如孙小果,曾经做那么多恶,第一次被抓,一天牢都没坐,第二次判死刑,也可以坐十年就放了。比如即使是看来最公平的高考,有一小部分人却可以成绩很差也能进清华北大。我们从上小学开始,一直到工作后,有的人可以一路绿灯,在不符合规定的情况下跨越规则达到自己的目的,上各种名校,进各种好单位,在单位中被提拔,得到别人得不到的机会。大部分人只能按照规则艰难的往前走,不敢掉队。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的小事,人情到了,就是一路绿灯,规则碰到你都要绕着走。人情没到,就被各种不合理的规则给卡死。制定规则的人和执行规则的不是一群人,这个反馈机制又很低效,很多时候规则不合理,也无处申诉,只能想着找关系。人情不一定是爸妈带来的,一部分也是自己处来的。雷军也多次强调过人情的重要性,做企业,雷军应该更有体会,需要跟相关部门打交道的地方太多了,需要各种人际关系配合的事情太多了。危难的时候别人拉你一把,就能挺过来。所以雷军看起来说话很平和,没有刺。而罗永浩太爱带刺,这导致他的企业处处碰壁,最终倒闭收场。这有点像孙悟空的处境,你可以无所顾忌,谁都不鸟,做自己就好,但也别指望别人来配合你,这就是成本,你能接受就好,取经路上遇到麻烦,没有人帮,需要别人配合,别人可以不搭理你,这种情况下想做成事是不可能的。褚时健又是一个例子,他出狱后想做事,第一个难关就是钱,要买地种橙子,还差很多钱,他以前的朋友们二话不说拿钱给他。种出橙子来,前期也是靠着朋友们大量的买去,做为福利发给自己公司的员工,这帮他度过了艰难的创业初始阶段。这都是因为褚时健之前在位的时候广结善缘,大家才甘心帮助他。俞敏洪也讲了两个例子,第一个是办学校,需要办学许可证,俞敏洪跑去相关部门,被告知不符合要求,俞敏洪没有放弃,有事没事跑去转转,和大家打成一片,没事喝喝酒,终于别人告诉他,可以通融了。第二件事是上市后被浑水公司攻击,说新东方财务造假,股价被腰斩,俞敏洪找来马云,柳传志,郭广昌等老朋友,老朋友们说,你这事是不是真的,是真的,我们想办法解决,不是真的,我们就买进新东方的股票,帮你支撑住股价。俞敏洪说是真的,这帮老朋友拿出二十多亿买进新东方,帮新东方稳住了股价。这些都是人情的重要性,很多时候,如果你选择了不要人情,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光是公事公办,就能让你的事情玩完。

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俞敏洪亲述新东方创业发展之路读书笔记 第(2)篇

总的来说,本书写得比较散。整体架构是按时间顺序来的,但中间也夹杂了老俞的评论、感想,并不是特别自传的写法。如果是自传,可能会少些议论,多些描述性的细节,功过是非让读者来评论就是。

下面只说说比较有争议的合伙人,感觉人性比较有意思。

俞敏洪和他的合伙人徐小平、王强等人在新东方发展路上的争执是众所周知的。以前老俞讲徐小平、王强打开了他的视角,带来了先进的理念。可本书中看不太到徐小平、王强对新东方的贡献,徐小平负责的留学咨询、王强负责的电脑培训都没有做出来。新东方赖以生存的还是老俞自己负责的出国考试业务。比较大的影响可能是这些合伙人引入后,老俞的家族成员退出,终结了家族企业的体制吧。在新东方上市后,老一辈的合伙人就退出套现了。徐小平活跃在投资界,王强不知道干什么去了。总感觉,新东方没有这俩合伙人还是新东方,可是这些人没有了新东方,命运会发生质的逆转吧。不知道俞敏洪有没有后悔过请来了他的同学、老师。透过文字隐约感觉到,尽管俞敏洪是新东方的创始人,可当初在面对徐小平、王强的时候,他的内心是自卑的,他一直觉得自己很土;徐小平、王强可能还觉得他们是来帮俞敏洪的,打心底里可能还看不起俞敏洪这个“土鳖”。所谓性格决定命运,俞敏洪诚然具有冒险精神,不然他也不会离开北大出来办培训班。可他也是个过于重感情的人,没那么强势,这才导致合伙人 欺到他头上,中途还被逼离开了新东方的董事会和管理层。

本书第十章俞敏洪专门做了自我剖析,其实在此前的九章中,也处处有他对自我的剖析和对人生的反思。俞敏洪坦言自己性格的缺点:比较软弱,有时候不能坚持原则,容易过分宽容,以及自己的个性中的弱点会阻碍新东方的发展,自己知识结构的局限也会阻碍新东方的发展。但可贵之处也在于,他能清晰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并不断地学习、成长。后面几个章节我们可以看到他作为一名企业家在战略、管理方面的成长。这种一直追求进步的人生态度正是我们这样的普通人要多多学习的。

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俞敏洪亲述新东方创业发展之路读书笔记 第(3)篇

这本书读了两个礼拜,算是精读了。通过阅读本书,虽然有很多具体细节描述的让我来说感觉不是很满意不是很具体,例如新东方总部是如何管理分校的还有利益上是如何处理的。还有一些让我看不懂的,如新东方组织结构和上市的一些描述。但看过之后总体还算受益匪浅,打开了自己的眼界和对做一件事情有了重新的认识,还有心态的调整。本书总体对我的认识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关于本书中的内容,二是书以外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对自己心态的改变。关于本书中,粗略了解了一个企业发展的过程。从个人个体户到做大做强做到国际公司,个人能力的体现、公司结构的调整、市场的扩大。离不开俞敏洪个人的能力,后来更离不开很多有才的人加入。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但在做大的时候能力可以附加。一个自称在合伙人水平比较差的俞敏洪为什么可以驾驭庞大组织结构、为什么能从第一把交椅的位置下台后可以重新登上宝座,其中具体情况我们不知,但值得肯定的是俞敏洪一直在学习中不断突破自己,在有些事上更加用心。做事之前首先要有自己的能力,还要有市场。二者缺一不可,新东方的发展不易,各阶段有各阶段的事情需要处理。离不开俞敏洪的大才,也离不开市场的发展。做事之前首先自己要有对应的能力很重要,一直都要不断的探索,脚踏实地,坚持原则,不投机取巧才能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