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书笔记> 正文

看见读书笔记(3)篇

2019-07-12 04:51:49 读书笔记
看见
作者:柴静
柴静十年成长的个人告白,中国社会变迁的备忘。央视知性美女主持柴静首度出书,讲述十年央视生涯。从对新闻一无所知的新人,尝遍失败、迷茫、摔打的滋味,到如今成为央视最受欢迎的女记者和主持人,柴静从未停止反思和追问,柴静说:“你想如何报道一个国家,就要如何报道自己。” 《看见》告诉你柴静何以成为柴静,她经历过什么,思考着什么,又记下了什么。
看见读书笔记 第(1)篇

生和死,苦难和苍老,都蕴涵在每一个人的体内,总有一天我们会与之遭逢。我们终将浑然难分,像水溶于水中。 真实的人性有无尽的可能。善当然存在,但恶也可能一直存在。歉意不一定能弥补,伤害却有可能被原谅,忏悔也许存在,也许永远没有,都无法强制,强制出来也没有意义。 斯宾诺莎还说过一句:“希望和失望也绝不能是善。因为恐惧是一种痛苦,希望不能脱离恐惧而存在,所以希望和失望都表示知识的缺乏,和心灵的软弱无力。”n 失败不是悲剧,放弃才是。 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包括艺术本身。唯一不朽的,是艺术所传递出来的对人和世界的理解。 不要去听那些声音,你唯一需要关心的就是让自己强大起来。 “和解,是在心里留了一个位置,让那个人可以进来。”不是忍耐,不是容忍,她指指胸口,“是让他在我这里头。”n 陈虻总说,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如果哀痛中,我们不再出发,那你的离去还有什么意义。 什么是幸福?这就是幸福,进步就是幸福。我的起点太低,所以用不着发愁别的,接下来几十年要做的,只是让自己从蒙昧中一点点解缚出来,这是一个穷尽一生也完成不了的工作,想到这点就踏实了。

看见读书笔记 第(2)篇

前半部分读的是纸书,后来书不知道去哪了,想继续读完,电子书效果欠佳。之前读了一半是因为每天满心欢喜,心也静不下来,更无法体会每个章节故事背后的感触。重又拾起来,心没以前浮躁了,看见的感情也与之前大不相同。双城的创伤,现在回忆起来还是懵懂少年在桌上刻字的情景。而集体土地变成开发用地,汶川地震,华南虎事件等等,完全是一个真实的事件在眼前浮现,药家鑫的悲剧也让我审视自己之前二十多年是经历怎么的变化。遥远的路程昨日的梦以及远去的笑声,再次的见面我们又历经了多少的路程,不再是旧日熟悉的我有着旧日狂热的梦,也不是旧日熟悉的你有着依然的笑容……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我们,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流泪的青春……n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到了这个时候,还未踏入而立,却已慌张。时间过得很快,花谢花开常反复,人来人往多寂寥。第一次读完一本书有意犹未尽的体会。这里的故事也许有一定的代表性,有一定的针对性,有一定的受众意味。但她六年的经历,这里看见的只是少部分,其他的可能平淡,但更能让我们看见生活。

看见读书笔记 第(3)篇

《看见》,虽然故事分散,但我觉得这是一本记录柴静成长过程的书,从一个刚进央视的小姑娘到现在的柴静。这本书的每一个故事,都带给我颇多且不同的感受,笔记也是蛮多的。诸多感受,让人苍白无力的,是死亡。但就像书中说的,生和死,苦难和苍老,都蕴涵在每一个人的体内,总有一天我们会与之遭逢。最后想说书中陈虻所说的,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

勿忘初心。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