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读书笔记 读后感(3)篇

四星推荐!努力上进的同学在不停地学习,不努力的甚至连自媒体快餐文章都懒得读完,只注意标题。但是回到常识,例如当下人类平均寿命;三十岁以下女性受教育比例;多少人可以用上电等,无论是否努力,我们都会错的离谱。原因何在?《事实》一书作者符合我的社会学好书三个原则:一有博士学位;二是连续畅销书作者;三是跨学科背景。本书虽然阐述的都是我们可以理解的常识,但是又往往被我们的主观冠以了错误的结论。这就是我们真实的生活,追逐着知识,却忘了常识。
“全世界有百分之多少的人生活在低收入国家?几乎每一个人都认为答案应该是超过59%。”而真实的数据是9%。我们习惯了看待事物一分为二的方式,这是人类强烈的、情绪化的本能。“这种本能促使人们习惯于把事情一分为二:好的和坏的,英雄和恶棍,我所在的国家和其他国家。把世界一分为二是简单、直观而且情绪化的方法。”为了避免一分为二,我们应该注意事物的大多数情况,而不只是关注平均数据、极端情况和只俯视不仰视的习惯。
人类具有负面思维的本能。我们总是注意到坏的事情,而不是好的事情。这种本能体现在更容易记住坏的事情;负面新闻更吸引眼球;过分担忧有坏的事情会发生,从而以为世界不是在变好。认识世界需要秉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第一要建立曲线思维,而非直线思维;第二抛弃恐惧既害怕,关注真正的危;第三避免只看局部、不见整体的问题,关注对比和比例;第四避免以偏概全的本能,质疑分类方法;第五避免命中注定的本能,记住缓慢的改变也仍然是改变。
“知识有时候会成为专家的障碍,使他们看不到真正的解决方案。所有的解决方案,对于解决特定的问题都是很管用的,但是没有任何一种方案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以多视角来观察这个世界。”
事实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2)篇1. 世界正在变好,而不是相反,但是很多人都觉得世界变得更加糟糕,这源自于人类的本能。2. 人类大脑有两套系统,系统一快速做出决策,但是由于社会发展太快,这种系统处理的原则已经不能适应当代社会,所以人类应该更多的使用系统二。3. 这本书可以配合《思考,快与慢》。4. 作者列举了十个本能缺陷:n两元论的思维方式,我们总是在用二元对立来认识世界,这样更简单快速,但是事实并不是只有二元,大部分事物是连续的,多元的。负面思维:人们对糟糕的事物更加敏感,因为糟糕地事物更能决定生死,基因让我们变得更加注意悲观事物。媒体也是抓住了这个特点,每天在跟我们推荐悲观新闻?nn直线思维:事物的发展规律,除了直线还有各种曲线等,不要只使用直线思维来思考问题。恐惧本能:恐惧本能,会让我们的注意力放在恐惧上,而不是事实上。规模错觉:看重个体,而不是整体,我们关注的应该是整体,因为整体比个体更加重要,而且可能是更重要几个数量级。以偏概全:以偏概全是归纳法的弊端,人类总是用少数的事例来得出普遍的道理。这是归纳法的原罪。命中注定:事物是不变的,都是稳定的,到真实情况正好相反,世界一直在变化,我们必须更新认知。单一视角:我们总是用专业来解释世界,但是认识世界需要多元思维模型,从很多个不同的专业、维度、模型去认识,会更接近真相。(配合穷查理宝典里提到的多元思维模型)nn归咎他人:发生不好的结果时,我们总是把错误归咎于他人,这会减轻我们的痛苦,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意识,但是却会阻碍我们理解他人,理解世界。情侣之间的吵架,经常会把错误归咎到对方身上。情急生乱:不要在情急的时候做任何决定,这时候的决定往往是灾难性的。
事实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3)篇我们个体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大部分都是存在思维局限和错误的。作者列举了详实的数据证明过去一百年以来我们所在的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好,而我们印象中确是过去的日子更美好。为什么我们大多数人对世界的认知都是错误的?首先的很多人离开学校之后知识就不再更新了,而现实世界是快速发展的。其次是媒体报喜不报忧的本能和媒体人自身知识的的缺失,导致媒体把这个世界描述的很糟糕。最后我们大脑在进化中形成的:一分为二、负面思维、直线思维、恐惧本能、规模错觉、以偏概全、命中注定、单一视角、归咎他人、情急生乱等这些认识世界的本能,是简单世界快速决策求生的本能,在现有复杂世界中导致大量错误认知。我们需要用一生的时间与无知做斗争,传播事实求实的世界观。当我们拥有了实事求是的世界观的时候,我们就会认识到这个世界并没有像它看起来那样的那么糟糕。我们也会认识到,人们需要做些什么会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好。正如副标题所写:用数据思考,避免情绪化决策。最重要的是保持谦卑和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