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书笔记> 正文

债务危机读书笔记 读后感(3)篇

2019-07-03 00:53:14 读书笔记
债务危机
作者:瑞·达利欧
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10周年之际,全球一线投资者之一瑞·达利欧公开了他独到的债务危机应对原则。这些原则可以解释债务危机的发生机制,以及妥善应对危机应该遵守的原则。凭借这些原则,桥水在其他机构受困于危机的情况下,得以准确预见事态发展,并安然度过危机。正如达利欧在其全球畅销书《原则:生活和工作》中解释的那样,他相信,绝大多数事情都是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发生的,所以通过研究事物的规律,人们可以理解事物背后的因果关系,并制定妥善应对的原则。在这本书中,他用这种方式剖析了大规模债务危机,并分享了他的模型,希望以此来降低大规模债务危机发生的概率,以及帮助人们在未来更好地掌控危机。在这本书中,达利欧通过三部分内容阐述了债务危机及其应对原则:债务大周期模型(解释模型)、3个重要案例(深入考察20世纪20年代德国魏玛共和国、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大萧条和2008年金融危机)、48个历史案例和数据对照分析。作为成功驾驭危机的极少数人之一,达利欧提供了他的非常规视角。无论你是投资者、决策者,还是仅仅对危机感兴趣的读者,这本书都将帮助你以备受启发的新方式理解经济与市场。
债务危机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1)篇

五星推荐!达利欧的每一本书都是精品。桥水通过资本市场押注经济变化,其对冲基金第一的过程,证明了借助计算机系统将研究、决策固化并上下百年检验数据,推演发掘客观信号和预判指标(萧条计量指标)的策略是行之有效的。此书最大的价值是以时间为序,详尽地分析描述了百年来的德国、英国、美国、日本等48个债务危机,并以桥水的体系逐日逐月地追踪事件的发展,不再为人的直接经历所限,从而对于债务危机的认识变得更为广泛、更为深刻。

债务危机周期更靠近灰犀牛而非黑天鹅,这就为研究提供了价值。桥水基金的研究系统可以将复杂的宏观与中微观拆解为一个个动态因子,将大事件的一团乱麻化简为繁,科学地为研究债务危机提供了模型。这似乎是空前的,这也是桥水成为第一大对冲基金的秘诀。这就是本书的价值,所有的定性是基于数据模型的量化结论,让宏观不再是瞎子摸象,无法证伪,而更接近科学。以下为部分学习笔记:

书中分享了三个部分:(1)典型债务大周期模型;(2)三个标志性案例的详尽研究(2007—2011年的美国,其中包括“大衰退”;1928—1937年的美国,其中包括通缩性萧条;1918—1924年的德国,其中包括通胀性萧条);(3)针对48个案例的研究纲要,其中包括过去100年间发生的主要债务危机。正如作者所述,如能潜心学习并理解这三个部分的内容,将会从全新的视角理解债务危机。

作者认为债务危机之所以有周期性,在于其是一系列合乎逻辑、以固定模式反复发生的事件。在市场经济中,信贷扩张和信贷收缩推动经济周期的发展,其背后有完美的逻辑支撑。尽管各个周期的规律相似,但它们重现的方式和持续的时间不会完全相同。化繁为简地讲,一旦借钱,就会创造出一个周期。买一件目前买不起的东西,消费必然会超出收入。在未来的某个时候,就必须要降低消费水平,偿还债务。这种先借款消费、后紧缩开支的模式与周期非常相似。

债务危机可以大体分为两类,即通缩性债务危机和通胀性债务危机。通过研究了21个通缩性债务周期案例和27个通胀性债务周期案例,每个周期的时间跨度是从萧条底部之前5年延续至萧条底部之后7年。通缩性萧条往往出现在大多数债务是国内融资的、以本币计价的国家,因此最终的债务危机会带来强制抛售和违约,但不会造成汇率问题或国际收支问题。通胀性萧条经常出现在依赖外资流动的国家。这些国家已经积累了大量以外币计价的债务,无法对债务进行货币化。

通缩性债务周期主要分为7个阶段:早期、泡沫、顶部、萧条、和谐地去杠杆、推绳子、正常化。早期债务增长强劲,但债务增速不会快于收入增速;泡沫阶段初期,债务增速快于收入增速,这个阶段会自我强化,债务与收入比率的增长非常迅速,债务总额占GDP的比例平均约为300%;顶部大多出现于央行开始收紧货币政策;萧条开始后,债务违约和重组势如雪崩,借款人争先恐后地寻找现金偿债,投资者不愿意继续提供贷款;和谐的去杠杆化关键在于有足够的刺激(印钞/债务货币化和货币贬值)抵消通缩性去杠杆化力量(财政紧缩或债务违约),使名义经济增长率高于名义利率;当决策者进行量化宽松,而私营信贷增长没有回升,就会觉得自己是在“推绳子”,央行给钱(“直升机撒钱”)的效果不如在给钱的同时为人们提供花钱的动机。

通胀性债务周期会主要分为5个阶段:早期、泡沫、顶部、萧条、正常化。早期资本流入刺激经济,推动市场上涨,得益于货币回报或资产升值,货币升值越大,资产升值越小;进入泡沫,货币和资产都已高企,越来越多地以债务支撑投资,导致投资成本过高,无法产生足够回报;顶部阶段,资本流入减少,资产价格疲软,经济状况恶化导致资本流入再减少和资产价格再走弱,螺旋式下滑使国家陷入国际收支危机和通胀性萧条;萧条阶段,GDP缺口平均下降8%,失业率大幅上升,经济活力大约一年后探底,GDP缺口最低接近–4%;最后阶段,进口平均萎缩10%,增长率大跌,股市下泄超过50%,通常危机爆发大约18个月后,经常账户从逆差(占GDP的6%)转为顺差(占GDP的2%)。

债务危机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2)篇

货币既是交换媒介,也是财富储存手段。所谓的牛市熊市只是一轮又一轮自我强化的螺旋式的紧缩和宽松,通缩和通胀,泡沫和萧条的周期。周期无非是一系列合乎逻辑、以固定模式反复发生的事件。在市场经济中,信贷扩张和信贷收缩推动经济周期的发展,其背后有完美的逻辑支撑。尽管各个周期的规律相似,但它们重现的方式和持续的时间不会完全相同。通常情况下,一个国家之所以会爆发债务危机,是因为债务和偿债成本的增速高于偿债所需收入的增速,最后不得不去杠杆化。在典型的债务危机中,央行可以通过降低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缓解危机,但当央行无法降息时,就会出现严重的债务危机。在过去的100年里,美国经历了两个长期债务周期,分别导致了20世纪20年代的大繁荣和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以及21世纪早期的繁荣和始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格林斯潘先生谦卑地承认,他过于信任自由市场的自我纠正能力,未能预见到无序抵押贷款的自毁力量。而量化宽松政策就像给心脏病发作者注射大剂量的兴奋剂,以此挽救病人生命。未来与现在将有天壤之别,因为平淡岁月往往给未来动荡播下种子,让下一轮经济衰退更加严重。这是因为低波动率和低风险价值会鼓励投资者增加杠杆率,这完全符合人类的贪婪本性。

债务危机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3)篇

这本书对我自己的影响,正是从宏观上给自己带来的启示。宏观世界的变动,会决定个人努力结果的成倍放缩。如果《原则》这本书是战术的话,那么《债务危机》这本书就是战略,只有在战略明确的情况下,战术才能成倍的放大,那么,你的收益才能指数增长,毕竟,我们都是奔着收益来的。这本书同样反馈出,国与国之间只有永恒的利益,当一国出现危机的时候,金字塔尖的“决策者们”会想尽一切办法,不论是从国内,还是从国外,去获得奖金支持,把风险转移给其他国/人。对于本国内的利益集团,决策者会去思考、选择,“保”哪些利益集团,“去”(不救)哪些利益集团,所以,对于低层的人民来说,只能被动地接受。如果,你不想被动地接受,那么,就请不断地学习、突破自己。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