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精神病院抗抑郁读书笔记及摘抄(3)篇

曾经以为自己像了解艾滋、了解同性恋一样,了解抑郁,点开此书,才发现自己对抑郁尚有很多无知和误解。世上本没有感同身受这件事,但多了解,总能多理解,所以列一些我的知识盲点,供大家参考,比如:n1、精神上有障碍的人,往往都是不愿意伤害别人,而宁愿选择伤害自己的人,他们都是温暖而善良的好人,在面临巨大冲击时,为了继续保持善良,他们的大脑选择了伤害自己n2、精神科病人里中老年阿姨占了半壁江山,因为女性思虑更重,所以男女比例大概呈3:7分布n3、抑郁症的反面不是快乐,而是活力n4、抑郁症的最终状态,不是高兴,而是平和,不能太难过,也不能太高兴,要保持情绪的相对平稳,想法设法让自己宠辱不惊。5、在抑郁症治疗的过程中,家人的支持和理解举足轻重,可以说是渡过这个难关最重要的一把钥匙n6、抑郁症好转的重要征兆,除了躯体症状减退(头痛、胸痛、莫名刺痛、疲乏无力等渐渐消失),思维认知的转变(极端消极、轻生、自我评价低、极度自卑等开始扭转)外,还有个重要迹象: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确是生病了。7、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接受病情的反复,对治愈非常重要。作者的抑郁住院体验,貌似流水记账,却也透着力量,因为有力量的文字并不是告诉别人力量是什么,而是在极其绝望的环境中,生出乐观和希望。当我们了解了一个真正的抑郁症患者,是怎么一路跌宕地活下来的,是怎样为了生命在坚强、在不屈、在拼搏的,这也让身心健康的我们,不遗余力的努力活下去,并始终对生活保持小乐趣和小热情。
我在精神病院抗抑郁读书笔记及摘抄 第(2)篇重度抑郁症患者小左,记录自己在精神病院住院治疗期间发生的故事。小左姑娘表面上看上去开朗活泼、幽默健谈,然而抑郁症并不仅仅像我们想象中那样只属于低沉忧郁的人,小左姑娘就是属于“微笑型抑郁症”,她的病症和她的叙述一样,大多数时候都充满了可爱玩闹的气息,但突然一个转折、发病,便痛苦不堪、只求一死。书的前半段很多次叙述,刚刚兴致高昂的讲完一段小插曲,紧接着又立马跟上一句:为什么活着,好想去死。。。这就是抑郁症,看得人心里也一抽一抽的跟着难过。
小左姑娘通过自己的患病经历告诉我们,抑郁症绝不是矫情,更不是我们普遍意义上伤心难过了熬一熬就能过去了的,它是一种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需要正视,需要治疗,需要吃药,更需要周围亲人朋友的理解和陪伴!
小时候曾经历过很亲很亲的人突然不告而别,,,我甚至到现在都不敢直白的说出那两个字,不能相信,无法接受,也再也没法对ta说,您对我真的很重要很重要,,写不下去了,,就这样吧
我在精神病院抗抑郁读书笔记及摘抄 第(3)篇我明白众人皆苦,我明白没有谁是可以感同身受的,我明白当所有人都不理解你的痛苦的时候,还指责你为什么不坚强为什么不奋斗。有时候,甚至亲人,才是在你伤口上重重撒下一把盐的人,家里不再是避风港,而成为了痛苦的炼狱。我懂啊,我都懂。我虽没有抑郁,可是我都懂。我懂又如何,我拯救不了任何一个人,我只能抱住你,说没关系,说我在这里陪你抵御精神的病魔。今天一口气看完,真的是心如刀割,我也被不理解过,我也在黑暗中与自己撕扯过,我也曾经问过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听上去很疯狂,可扪心自问,谁没有这种时期过,不过是症状轻缓罢了。没人理解你,那就去找人理解你,心理医生可能是最好的选择了,有人说,看医生很羞耻,感觉就是打上了精神病的烙印,其实不然,不过是去看医生而已,和看感冒,看胃病是一样的。和你聊天,倾听你,听你发泄一切,指引你救赎自己。最后,只有自己能救自己啊,只有自救。祝所有朋友都能好起来,一点一点好,是好了,反反复复的好起来,也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