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设读书笔记(3)篇

1、选题讨巧,但表达是认真的;命题式写作,对“人设”的提涉过频,解读也不免妖魔化,但最后一章纪录片视角下的多人自白倒很真实坦诚。
2、小说基本上是故事要素码齐的框架,粗笔勾勒,细节欠缺,主线紧扣“人设”这一核心关键词展开,各色人物轨迹和出口不同但皆有共通之处:我是每个人。
3、立意上,和笛安的《景恒街》一样以当下中国的一线城市为背景,只不过笛安的刀刃更利,切口更细小而深;内容上,和洪晃的《张大小姐》有相似之处:《张大小姐》将现实中国的文娱八卦和社会新闻予以影射式的集中曝光,本书也披露了娱乐圈的种种明暗冷暖虚实,闪光灯背后的点点滴滴=明星们的成长与烦恼+普通人的进阶与遭际。还是想说句肯定的话:写当下的确比写历史/回忆/未来难多了,感谢有心。
4、人设=面具;撕掉假面,做100%真我——繁复佐证,不脱一贯励志的核。第一次看李尚龙的书,比较感佩他本人的一个人设:想到就做。就像宋方金老师说的:
“他自己,就是一部行动的励志之书。”
5、“故事是生活的比喻”,生活是最牛的编剧;不过——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只要你想,只要你开始行动。
没有人设是不能改变的。人设读书笔记 第(2)篇
是不是自己太多冷漠,还是期待太高,导致看了之后怎么没有预期的震撼和共鸣?
看过作者几本书,都挺喜欢的,这一本,题材和道理看懂了。就是这个故事,可能没有怎么打动我,没有像看其他书会鼻塞那种感觉。
但也不是说他写得不好,每个人观点不同。发现每次发表些不同看法,就会遭受书友们的攻击[尴尬]好像跟大家观点不一致就是不行,必须要把我的想法扭过来,导致我得删掉一些争议很多的书评。
尚鑫,我觉得除了他的人设,还有一个角度决定了他的悲剧,他没有和自己名誉、地位匹配的心理素质,没有一步步成长,没有脚踏实地,他的成功是一步登天的,太容易,基础没有打牢,注定只能崩溃,没有崩溃也只能昙花一现。
经历过挫折,在挫折中锻炼心智,培养出韧性,就不那么容易被打败,只要你足够强大,就不会那么依赖别人的评论而决定自己的人生状态。
白雯和马叶,有点像以前电视剧《蜗居》的海藻和谁来着。
人设,是自己精心经营的,最后才被大众认可的,或者自己表现出来的行为举止,让人以为你是这样的。其实也不全是坏事,像一面镜子,让你知道,在别人眼里你是什么样子。如果厌恶你目前的人设,就大胆去突破,去改变,但那不也变成另一个人设了吗,人设是客观的,看你自己怎么做,心安则为之,标签、人设,都是根据你自己的行为来的,而且每一个人,也可以不止一个人设。
可能是凡人,没有那么深刻的人设的烦恼,所以无法感同身受。
同样,不喜勿喷[呲牙]
人设读书笔记 第(3)篇今早朋友圈有个视频,是马都末说了一句话话,“说实话,讲良心,做好人,多低的标准,现在做起来特难“,这本书也证明了做起来确实很难,看着本书的时候,在想为什么人要有思想,有了思想就有了不公平,有了不公平就有了得失心,得失心起贪念起,贪念起后是否还能做到“说实话,讲良心,做好人“那?我想不会的。
又有个朋友发的“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生慧“,这本书里面在人物设计方面,应该是缺失这样一个人物。
《人设》只讲了贪念起,没有描述如何防止贪念,我想并不是书中没有涉及,是因为这个社会就是这样,其实《人设》把社会现象描述出来,应该就是警告你我,所以你我既然不免俗套,那么你我最好还是要留一片天空给自己,这也是这本书的结尾,也是我评论的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