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书笔记> 正文

日本的细节读书笔记1000字(3)篇

2019-07-05 06:24:42 读书笔记
日本的细节
作者:蒋丰
本书呈现日本社会的各种细节,追溯细节背后的原因及透露的人文精神。书中从日本的城市、居住、工业制造、公共服务等方面,通过自来水可以直接饮用、新干线和地铁可以不安检、井盖可以成为艺术藏品、日本人地震来临时可以不逃生、房子可以防雾霾还能住200年等细节,讲透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帮助读者快速了解日本的文化内核。本书内容涵盖层次甚广,全方位呈现日本社会、日本人生活的细节,并挖掘细节背后的原因。本书图文并茂,阅读本书,读者可从细节知日,通过理性对比与思考,达到淬炼心性,获得正确的人生判断与价值定见的目的。
日本的细节读书笔记1000字 第(1)篇

同宗之文化,何以今日之不同n当看到“日本的细节”这样的字眼之时,我第一时间除了想到日本的匠心精神之外,还想到了《阴翳礼赞》这本书,作者是日本的谷崎润一郎,这本薄薄的一本小书是作者的随笔集,描述的都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静物,例如一个房檐、一间厕所、几个家具,但是这些普普通通静立在生活视野之外的器物在作者眼里都是如此的独特,仿佛每一件器物都有其自身的使命以及鲜明的特征。这其实代表了一种不同于现代社会肤浅认识下的人与自然之关系,日本文学中极致的细节,传达的是一种对于事物本源的敬重。我觉得以《阴翳礼赞》为代表的日本文学是“日本的细节”最佳的代表,这种代表的背后是什么?或者说我们所希望通过“日本的细节”背后所传达的是什么?n我觉得通常人们将日本文化与匠心精神去等同,表象上没错,日本文化传达出来的就是三个“致”——细致、精致和极致,虽属同类,但层层递进,最后的极致就是对于匠心精神的一种表现。但终究匠心精神是日本文化在实践层面的表现,而铸就匠心精神的文化根源在何?n我想一方面是岛国资源匮乏所铸造的物尽其用理念,另一方面是日本万世一系的天皇制度下尊崇的武士道精神与现代文明结合的产物。之所以去从这两个层面来思考,无非是想与中国文化去做对比,毕竟中日文化是同宗同源的。第一个层面我们很容易理解。那么来到第二个层面,我总有一种感觉,日本现代的社交文化特别想礼乐崩塌之前的中国封建王朝,极度重视利益,有明显的门阀制度……甚至在某些方面显得有一点迂腐,但是保证了整个社会运行的道德底线。而礼乐崩塌之前周朝八百年延续下来又何尝不是日本天皇万世一系的前身呢。对于宗法制度始终采取一种尊重、改良、共生而非革命的精神,我觉得是塑造如今日本文化的根源,也是与中国历经革命的历史之最大的不同所在。我们延伸一点去思考武士道精神,不也是对于一个共同认同的宗主而可奉献一切的精神吗,本质上表达的也是对于宗法制度的认同。如果从这个角度去思考,我觉得对于日本人的谦虚、对于细节的考究、对于秩序的敬畏等等,我们都不会感觉到诧异了,因为我们的历史也曾有这样的文明制度,只不过中日的历史在后来走向了两条不同的道路。

日本的细节读书笔记1000字 第(2)篇

我认为日本的这些“美好”(因为未曾去过日本,暂且引起来)取决于他们对待科学及科学家的态度:

日本科学家的社会地位是令人艳羡的。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社会就确立了崇尚科学、尊重科学家的良好氛围。最明显的例子是日本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不同,各种钞票上全部是学者,没有政治家的身影。最常用的万元、千元钞票上,都印着日本学士院院士的头像。”

在这样一种氛围中,科学家有地位、有话语权、有政策支持,所以科研成果转化率很高,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能够得到关注并迅速解决。中国并不缺少发现问题的“名家”,只是缺少慧眼识珠的“伯乐”,许多胸有抱负,致力于社会治理和科学发展的人才缺少“适宜”的环境,过早地被挡在关系网外面。

如若不然,中国在细节方面应该也会做的极好。

日本的细节读书笔记1000字 第(3)篇

日本民族精细、精致、精到地吸收了大唐中华文化,在细节上铁杵成针般地细细打磨,然后演绎出独具“和”色的文化。比如,中国的插花,传入日本就演绎成为“花道”;中国的饮茶,传入日本就演绎成为“茶道”;中国的书法,传入日本后就演绎为“书道”;中国的剑术,传入日本以后就演绎为“剑道”;中国的柔术,传入日本以后就演绎成为“柔道”;中国的围棋,传入日本以后就演绎成为“棋道”……一件事,以匠人的精神坚持做下去,形成极致之美,这就是细节决定成败。一本书读下来,抛开军国主义民族主义不谈,真应该好好学习日本简约,专注,极致,环保,淡泊的生活方式。有机会要去日本旅行看看,据说去过日本旅游的回来都说好,口碑如此,那是真的不错,期待有机会去日本。

                            2019-60本书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