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一个民族的重生读书笔记(3)篇

精彩的历史再现
因为是同类作品的第三本书,所以一口气就读完了。正是悔不早相逢,何苦空寻觅!
以色列在20世纪是一种神奇的存在。圣经的预言、长期以来西方的反犹倾向以至于希特勒对犹太人的大屠杀、犹太复国主义的兴起到五十年实现建国,都是一种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传奇色彩。然而现实一点也不好玩,反而是险象环生、如履薄冰的严酷。本书对以色列建国历史的精彩回放,既有平稳有序的叙事与发展,又有深入和人文关怀的反思,可谓平衡得刚刚好。另一本很好的类似题材《我的应许之地》也很优秀,但可能面对的对象不同,作者似乎不屑于陈述基本的史实,而在个人命运与民族成长的题材上深度挖掘,有点不是我的菜,云里雾里。这一本书就明朗得多,清晰得多。
有几点感叹:对比以色列的历史与社会精英所受到的压力,真是比亚西尔•阿拉法特大得多啊!但阿拉法特一个不接受和谈条件,就可以赚得民族英雄的称号,而大卫•本-古里安、梅厄、拉宾、贝京以及巴拉克等一干人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也常常是铩羽而归,国内政治地位不保,选民百般地不满意和指责。真是不公平啊!或许阿拉法特从内心里认为,这个时间段谈任何条件都对巴勒斯坦人不利,不能让犹太人以土地换和平的诉求得逞。但也可能阿拉法特根本就是沽名钓誉,只想当民众拱月的英雄而不想解决任何问题;也许两者都有。但无论如何,阿拉法特身后,哈马斯的当权并没有使巴勒斯坦人的处境有所改善。这些政治家们一辈子的奋斗,只是想要做阿拉伯世界里的硬汉,通过不停地恐怖活动获得话语权和影响力。然而,这期间无论多少代巴勒斯坦人的个人幸福与生存发展都不在考虑之内。这是一种可歌可泣的英雄主义,还是对人民的不负责任呢?无论如何,这也是巴勒斯坦人民选择的道路,我们无论是否理解,也只能尊重和叹息吧!
寻求民族和解一直都是以色列孜孜以求的目标,但在国际社会的众目睽睽之下,在巴以新仇旧恨不断叠加的形势下,怎么可能轻易达成?莫不说与犹太人为邻的阿拉伯人和阿拉伯国家都不愿意答应,更何况关系自己家园与历史的巴勒斯坦人?所以以色列左派期望通过克制、反思建国时的罪过、以土地换和平,得到巴勒斯坦人的真心谅解和和平共处的未来承诺,还是有点幼稚和一厢情愿啊。
其实只要巴勒斯坦人愿意世俗化,愿意求得人民生活与福祉的改善,就立即会落入西方和以色列设置的重重圈套,从而在无形之中承认了犹太复国主义的所作所为和既成事实。估计这可能是巴勒斯坦领导人只愿不停抗争而绝不妥协的深层次原因吧!好在伊斯兰体制下,人民的最大幸福就是为宗教而活着,并不看重今世的世俗生活与基本人性诉求。两者结合,以色列很难以当前的和谈方式解决双方的世仇。也许未来有一天,两个民族因为某种缘由而面临共同的命运,方才有了寻求和平的基础吧。
以色列:一个民族的重生读书笔记 第(2)篇这本书翻译的真好[强]新闻联播耳熟能详的名字加沙、约旦河西岸、巴以冲突...尤其最近川普说戈兰高地属于以色列。对以色列这个面积不敌中国一个县的国家有着浓厚的兴趣。看了几本有关以色列的书,这本书介绍的犹太复国主义、中东4次战争,即有名的独立战争、6日战争、赎罪日战争,与其他书的史实相符。一个被四周阿拉伯国家包围且虎视眈眈的沙漠小国直至今日最大的危机还是生存危机,书中提及波兰被屠杀了90%的犹太人,全世界1/3的犹太人被灭绝..这样一个小国在科技、军事、农业、教育、多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等方面傲视其他大国。以色列的敌人黎巴嫩人是这么评价的:“在一片荒凉而狭小的土地上,犹太复国主义者建立起一个持久的国家。它有军事实力,但并不穷兵黩武。它接收了一批批难民,再把他们塑造成公民。它为信仰保留了空间,但仍然是个世俗国家。面对长期围堵,它仍然坚持民主精神。阿拉伯人本可以从这种经历中学到东西,但他们因恐惧望而却步。”n一个让人心生敬仰的民族[强]种草了,想去以色列看看[可爱]n
以色列:一个民族的重生读书笔记 第(3)篇只有了解,才不会误解。
书名很贴切,虽然读下来有些沉重,还是应该有希望,对和平的向往,包括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甚至整个中东。其实这些国家真应该学习中国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可能是他们受西方的影响太深了,无法真正理解中国的“和”,也许随着中国一步步成功,中国模式的推广,不应该是推广,而是每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选择之后,经过若干年抑或几个世纪吧,相信不会再走战争。
读了此书对中国的和平发展,人民的逐渐富裕、幸福生活应该有更深的理解,也应倍加珍惜。
终于弄明白犹太民族和阿拉伯民族的几次战争为什么均已以色列的以寡胜多而结束,以色列是为生存而战,阿拉伯是为荣誉而战,这才是本质。正如当年的抗日战争,中国当时是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人民的反抗是从骨子里的,胜利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