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读书笔记 读后感(3)篇

大师出品,必属精品。像李石头这么大的时候看了很多名著,其实大部分都是囫囵吞枣式的阅读,很多内容根本想不起来了。去年夏天的时候,老师让读《骆驼祥子》,给李石头买了新书,于是有一次开启了重读经典之旅。《离婚》这篇小说同老舍先生其他的小说不一样。拿《骆驼祥子来说》,虽然作者惟妙惟肖的刻画出一个勤劳的年轻小伙儿是如何在命运的安排下一步一步堕落的,但是这本小说没有那么强的代入感,我们始终知道那是别人的故事,那是发生在那个年代的故事。但是《离婚》不同,这本书的好多人好像就发生在我们的周围我们虽然没有张大哥,可是我们有周大哥,有李大哥之类的。这类大哥的共同特点就是你不知道他们认识多少人,他们能办成多少事情。不管是职责范围内的,还是职责范围外的,只要是有利益的,这些大哥都能办成。很多人刚工作的时候是老李,可是估计没有老李的那么多想法和心路历程,反而对张大哥那样的人心生艳羡,总是希望自己也能早日成为张大哥中的一员。至于老邱、老孙、吴太极这些人,光拿钱,不干活,在行政机关恐怕不是少数吧!其实整本书的后半段比较失败,人人都讨厌的小赵,居然就那样消无声息的消失了,他的消失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值得庆祝的、有益的事情。拿张大哥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来说,他教育出来的这两个孩子都是极其失败的,可是出来天真受了一些皮肉之苦以外,张大哥没有什么实际的损失。老李想看到的马家的大儿子后来也回来了。但是还是让人失望。整本书没有一个人给人希望的感觉,每个人在其中都是被欺辱,被改变,最后被同化的过程。但是老舍先生的遣词造句尤其是比喻句的应用真的让人叹为观止。吴太极像肘子一样的字体,李太太像坏了的留声机一样的脑袋,还有谁像山楂片一样的耳朵,无一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的我最好能静下心来把还看的书再好好看看,毕竟阅读是世界上最划算的事情了。
离婚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2)篇虽然是几十年前写的书,却在里面读到了我们的影子。婚姻、生活、工作,我们自以为时代在进步,一切都在进步,殊不知,本质的东西永远都不变,甚至还会变本加厉。无论是不是自愿,我们都必须承认,世上所有的人都活在无形的枷锁里。枷锁的形态千奇百怪,是钱是名是利是责任…… 所有一切欲望,都会是一副枷锁,束缚着你。可悲的是,我们看不见,就算看见了也不愿挣脱,也不能挣脱,所以只能和老李一样,脑中有千万丈的理想,可是最终还是只能战战兢兢的苟且活着。偶尔的清醒并不能改变什么,它不是愉悦它是疼痛。书里描述了太多现实,底层人物的悲哀,机关的荒谬,人性的悲凉,中国式父母的可悲(伟大当然也有,但不是此书重点),中国式婚姻的惨淡等等,老舍先生真是敢写,写的也到位,平淡无奇的言语却处处都是深意。极喜欢里面一句话“善良加上黑暗便是悲剧”,不需解释原因。看完此书,不由让我深陷各种思考,可是最后,我就和书中的老李一般,想完,纠结完,除了无声抗议,剩下的依然是该干嘛干嘛。糟蛋。老李最后挣脱了,到乡下去了,他会得偿所愿么?会脱胎换骨的活着么?老舍先生自己也是不敢设想的吧,所以就此结束吧,结束吧。
离婚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3)篇距离老舍发表这篇小说已经过去83年了。曾经沧海,当今的社会和家庭,已经与那个时代相差甚远。可是正如小说中所说““诗意”?世界上并没有这么个东西,静美,独立,什么也没有了。生命只是妥协,敷衍,和理想完全相反的鬼混。家庭生活,夫妻关系这些人性的,人与人之间根本的关系亘古不变。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仿佛将我们每一个现代人都武装成了无所不能的超人,可是人性没有变,人与人的关系没有变。这是再多的财富和再发达的科技也丝毫改变不了的。很佩服远古时期的希腊人,那时他们已经想明白了这一点,所以他们创造的希腊神话中的神无论神力如何,但是具有和人一样的人性,嫉妒,欲望,自私.....人的毛病一样不少。想来我们人类就是一个西西佛斯,一代一代的人不断努力解决自身问题,可是无论我们获得怎样的努力成果,到了下一代,同样的问题又出现在下一代身上,再解决,再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