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书笔记> 正文

地狱:电影《但丁密码》原著读书笔记 读后感(3)篇

2019-07-06 06:22:33 读书笔记
地狱:电影《但丁密码》原著
作者:丹·布朗
哈佛大学符号学家罗伯特·兰登头疼欲裂地从佛罗伦萨一家医院的病床上苏醒,埋在各种管线与一堆医疗设备里。他完全想不明白理应身处哈佛大学校园的自己怎会来到了意大利。在他依稀的梦境中,一个美得惊心动魄的蒙面女子隔着被鲜血染红的翻腾河水对他低语着:去寻找,你会发现……年长的马可尼与年轻的西恩娜两位医生向罗伯特·兰登解释他的病情,并描述着他来到此地的情形,此时,一位黑衣女子突然闯入重症监护室,不由分说地一枪击毙试图阻拦她的马可尼。西恩娜一把拉起罗伯特·兰登狂奔而逃。发现外套口袋里无端冒出一个标有警示图标的钛金管后,罗伯特·兰登且惊且惧,紧接着,他无意间得知西恩娜孩提时曾是个智商高得异乎寻常的神童。
地狱:电影《但丁密码》原著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1)篇

这是我看的布朗的第一本书,准备看他非常有名的《达芬奇密码》,看之前看到了一些评论,大意是一样的风格一样的配方一样的味道,不够惊喜云云。到对于一个初读者而言,只有惊艳两字能形容我的感受。故事保持其叙事性的同时完美的融合了文学,艺术,宗教,文化,符号学,景观等东西,又兼具悬疑小说的刺激惊险,多方面的博弈,快节奏的故事进展,分秒必争的剧情,紧密的逻辑和巨大的谜团,还有最后关于人心关于欺骗的极大反转,看得让人直呼过瘾。书中探讨的两个问题,一个是人口增长与环境的矛盾,一个人科技发展与自然进化的矛盾。书中最大的反派让人觉得天才和疯子只在一念之间。无疑的,我并不认同他的观点。只有理性没有感性的是机器,只管生存不顾伦理的是动物。去寻找,你就会发现。不仅仅是谜团,还有人类生存的希望。不管是小说中还是现实里,都有很多人在为人类的未来而努力,人类总能找到出路的。贝特朗只凭他一个人的观点就决定了地球1/3人的未来让人觉得又疯狂有自私。谁都无权决定别人的命运。而且,怎么知道,他的行为不是另一场祸端的开始。像最后提到的,病毒扩散之后,就是把改造DNA的方法放在了所有人的面前。不是只有贝特朗一个聪明人,也不是只有他一个坏人,谁又能保证,未来没有另一个人,用这种技术,做更可怕的事情。看完原著之后准备去看电影,小说中提到的很多景观和艺术品,让人期待电影将会提供的一场视觉盛宴。最后,由于个人对西方文化了解不多,在作者写到的很多文化景观方面的东西都缺乏共鸣感。期待我们国家也多一些优秀的作品。

地狱:电影《但丁密码》原著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2)篇

看过电影的人最好别看了,若要看从90章左右开始看,只有结尾部分的变动较大,因为知道接下来发生什么没有惊喜感了。我猜想电影改编后半段也许是不让大众对此产生恐慌感吧!前段时间被推荐了一款游戏巜瘟疫公司》玩这款游戏觉得细思极恐,只要控制病毒的致死率配比合理,能涂炭整合地球,若反社会主义者掌握了生化武器,这就是地狱了。又想到上次看的新出电影《圆圈》(The Circle)艾玛·沃森主演的科幻惊悚电影,科技能带来便利,可当大数据被掌权者掌握,我们不再有任何隐私,我们只会被另一种方式掌控,电影结尾的方式是可以接受的,让掌权者公开他们所有的信息。这也让我想到了马云的阿里巴巴,以他们的说法他们是一家数据公司,如果掌握的数据不能合理运用。嗯,难道还能保持围笑?n

地狱:电影《但丁密码》原著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3)篇

从《达芬奇密码》开始,《天使与魔鬼》、《失落的秘符》、《数字城堡》、《骗局》,还有新出的这本《地狱》,看完了丹.布朗所有的书。喜欢丹.布朗的书,并不是因为小说的构思有多巧妙,布局多么完美,而是因为在他的书里,总能看到那些古老而壮丽的建筑、美妙的绘画和雕塑的影子,总能勾起对佛罗伦萨、梵蒂冈、威尼斯甚至伊斯坦布尔的向往,让人想去走近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贝尔尼尼甚至但丁,让人想去了解基督教、共济会和《神曲》,让人想穷尽一生去探索这些艺术和文化……喜欢这样可以让人学习些什么了解些什么的书籍。希望有生之年能够有大把的时间徜徉在意大利、梵蒂冈、法国、土耳其……的大街小巷,跟着丹.布朗的脚步,去寻找那些隐藏在绘画、雕塑和建筑中的秘符……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