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书笔记> 正文

与自己和解:治愈你内心的内在小孩读书笔记(3)篇

2019-07-09 00:50:25 读书笔记
与自己和解:治愈你内心的内在小孩
作者:一行禅师
当世大德、《佛陀传》作者一行禅师温柔宽容之作。你已淡忘的童年经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一生。恐惧、愤怒、悲伤、自卑、孤僻、缺乏安全感的根源都是童年经历,而你可能还不知道!翻开本书,跟随一行禅师的脚步,一步步回到自己内在深处,拥抱、疗愈内在的小孩,与自己达成真正的和解。在《与自己和解》中,一行禅师运用佛教原理帮助你,返回内在深处,觉察内在小孩的存在,与他对话,聆听他的声音,从而达成与自己和解的目的。如此,我们不再受情绪的摆布,心中没有怨恨,也不再迁怒他人。我们的人际关系也开始变好,我们因此懂得了爱,保有了爱。
与自己和解:治愈你内心的内在小孩读书笔记 第(1)篇

与自己和解:治愈你内心的内在小孩

一行禅师

第七章 与自己和解从此与自己和解,学会包容,拥有无量心,用慈悲之心对待世界。当我们将问题归咎于他人的时候,我们就将他们看作是与我们分离的个体。因而我们需要深观并问自己这些问题:我们每天在成长吗?我们每天是否增加了一点快乐?我们是否与自己以及周遭的人(包括我们喜欢与不喜欢的人)更加和谐了?

当我们对某人感到愤怒,这是因为我们未能明白,对方内在的许多元素并非对方独有;我们未能明白,对方的行为来自习气,那是他的祖先传递给他的。当我们深入观察后,我们能够比较容易接受对方。对自己也是如此。当我们了解到自己内在的全部元素都是其他人给我们的,譬如我们的父母、祖先,我们就能够明白,我们对自己和别人这么严厉,都是来自其他的根源。我们能够觉察到:“啊,这是我的祖父,他在批评我的朋友。”每一次我们主动与人互动而不妄加判断,都能帮助我们正念觉察:我们的思想、言语与行动都不仅仅是自己的,我们的祖先每天都存在于我们内心之中。有了这样的了悟,我们就能够找到方法与别人和谐相处,不制造矛盾。

如果父亲对我们不好,可能是因为他有不幸的遭遇。他的教育环境没有教导他如何感受、表达关爱与理解。如果我们责备、惩罚他,他会受更多苦,就是如此。但这样做并不能帮助他摆脱困境。我们了解父亲是一个不幸的人后,我们对他的愤怒就会随之消失。父亲会成为一个需要我们的爱而不是被惩罚的人。当然我们需要保护自己。如果父亲会在身体或者情绪方面伤害我们的话,我们就不要靠近他。但逃离父亲只会增加双方的痛苦。如果我们与父母一起的时候没有修习正念,我们将为父母与自己制造地狱。每一次父母与子女吵架,子女都是输的一方,因为子女不容许用父母所用的语言回嘴;父母可能会打孩子,但孩子不能打父母;父母可以用语言辱骂孩子,但孩子不能这样做。由于他们不能发泄他们所接收的暴力,于是他们病了。他们需要为自己所接收的、留在体内的暴力寻求出路,寻求表达的管道。如果我们在年轻的时候不能好好对待自己,甚至伤害自己的话,大体上就因为我们未能找到表达内在暴力的其他管道。我们从父母与社会中接收暴力,并成为这些暴力的受害者。我们的父母没有足够的智慧令暴力远离他们的孩子,即使他们的动机是为了爱护我们,令我们幸福

这是轮回之轮,一代又一代延续人生的痛苦。我们修习是为了切断轮回之轮,停止我们继承的不良习气,阻止它影响我们与下一代的关系。父母与子女都需要确认正在伤害自己与自己所爱之人的暴力。双方都要寻找深观之道,因为两代人都是受害者。孩子们会认为自己是父母的受害者;父母则认为自己是孩子的受害者。我们不断责怪对方,却不能接受这样的事实:暴力存在于父母与孩子双方的心中。与其互相对抗,我们不如站在一起,以父母与子女的身份,以合作伙伴的身份找出解决的方法。我们受苦并不表示我们希望持续令对方受苦。我们每个人都已经因为同一个原因受了很多苦,我们需要肩并肩成为盟友而不是敌人。我们内在的痛苦已经足够指引我们如何不犯同样的错误。佛陀说:“无论来临的是什么,修习深观其本性。”当我们明白了本性,明白怎么会变成这样,我们就踏上了解脱的道路。

真爱由四个元素构成——四无量心。它们是慈、悲、喜、舍。我们修习这些元素,能令我们的心扩展到无限大。当我们的心开始开阔,容量变得更大,我们就能够学会包容,学会接受任何痛苦。那时,当我们拥抱内在的痛苦,就不再受苦。

和解练习一:修习慈心禅(Metta Meditation)Metta的意思是“慈心”,它的根源字mitra,是朋友的意思。慈心禅帮助我们成为自己与别人的朋友,我们由这个愿望开始:“愿我能够……”然后,我们超越这个愿望的层面,深入观察所观照的对象的正面与负面特征,这里所指的对象是我们自己。

“慈心禅”选自公元5世纪觉音尊者所著的《清净道论》,是综述佛陀教导的作品。修习慈心禅首先以自己为对象:“愿我……”我们懂得关爱与照顾自己之前,我们并没有很多能力帮助别人;然后,我们修习以其他人为对象,“愿他/她……”“愿他们……”——先由自己喜欢的人开始,随后是我们没有特别爱与不爱的人,跟着是我们所爱的人,最后是令我们受苦的人。 愿我安详、幸福、身心自在。愿我平安,远离伤害。愿我从愤怒、伤痛、恐惧与焦虑中解脱。愿我学习以理解与爱的眼睛看待自己。愿我能辨识与接触内在喜悦与幸福的种子。愿我学习确认与了解内在愤怒、渴求与妄想的来源。愿我懂得每天滋养内在喜悦的种子。愿我能够活得清新、安稳与自在。愿我从依恋与厌恶中解脱,但非麻木。 爱不仅仅是爱的动机,爱是减轻痛苦、给予安详与幸福的能力。爱的修习能增长我们的忍耐力——耐心与拥抱困难、痛苦的能力。如果我们的心足够宽广,我们便能拥抱痛苦而不受苦。忍耐,并不是要我们压制痛苦。


>> 和解练习二:签署和平约章如果我们自己、伴侣以及其他家庭成员不想受苦,不想受困于抱怨与对抗,我们可以签署“和平约章”。我们说: 亲爱的,我知道在你的内心埋有愤怒的种子。我知道每一次我灌溉这种子,你就会受苦,也会令我受苦,所以我发愿避免灌溉你内心的愤怒种子。我向你承诺。当然,我也承诺不再灌溉自己内在的愤怒种子。亲爱的,希望你也能够作出同样的承诺。在你的日常生活中,请你不要阅读、浏览或者摄取任何会灌溉你内在暴力的内容。你知道在我的内心有一粒愤怒的种子,它已经够大了。每一次你说某些话或者做某些事情都是在灌溉这颗种子,我会受苦,也会令你受苦。因此,让我们变得更有智慧一些,不要灌溉对方心中的暴力与愤怒的种子。

这是和平约章的其中一部分,我们可以与伴侣、父母、子女共同签署。如果有家庭或团体的其他成员见证签署过程,那将会很美妙。根据和平约章,每一次愤怒显现,我们都不说或不做任何事,我们应返回内心,照顾自己的愤怒,修习深观,去接触和确认痛苦的源头。我们可能得到的第一个领悟是:痛苦的主要来源是我们内在的愤怒种子,其他人只是第二个因素。我们看着那些为我们带来痛苦的人,明白他们不懂修习、不懂控制以及照顾内在的暴力。受过许多苦的人,成了自己的痛苦的受害者,而他又持续受苦,并令身边的人受苦,这是自然而然的过程。他需要的帮助多于惩罚。这是我们得到的第二个领悟。

和解练习三:给家人写封信

和解练习四:默念三个帮助和解的句子第一句:亲爱的,我感到愤怒,我在受苦,希望你能知道。 第二句:我正在尝试做到最好。第三句:请帮助我。 靠自己独自一人,我难以转化这个痛苦、这个愤怒。如果我们能够让自己写下第三个句子,痛苦自然会减少。当我们成为别人的伴侣,或者某人的朋友之后,修习就不单是要分享幸福,也要分享痛苦了。“现在我正在受苦,我要与你分享,我需要你的支援。”如果你能够写下这个句子,表示你已经征服了你的骄傲。很多时候,当自己受到伤害,我们宁愿走进自己的房间,独自哭泣,也不愿接受对方的任何帮助。这就是我们内在的骄傲在产生作用。

这三个句子是我们修习的指引。另外,除了说这三个句子:“亲爱的,我感到愤怒,我在受苦,希望你能知道。”“我正尝试做到最好。”“请帮助我。”你也可以在一张信用卡大小的纸条上写下这三个句子,然后放到钱包内。每一次愤怒的能量升起时,你都知道应该怎样做:拿出这张纸条阅读


>> 正念呼吸与正念步行在让自己安静下来这方面帮了很多忙。我们恳求自己内在的真、美的部分处理这个境况。我们不再作出即时回应,不再容许愤怒与暴力造成更多的痛苦。和解练习五:写一封和解信一封和解信可以以上述的三个句子作为信的基础。写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修习。即使我们已经有了最好的意愿,如果修习不够稳固,可能会在说话的时候变得急躁,回应的时候不够技巧,结果破坏了当时和解的机会。比较之下,写信更加安全、容易。在信中,我们可以绝对诚实。我们可以告诉对方,他做了一些事情伤害了我们,令我们受苦。我们可以写下内心的所有感受。写信的时候,我们修习平静,用平和与慈爱的语言,尝试建立对话。


>> 和解并不单指与另外一个人和解,也包括与自己和好。我们的内在有许多矛盾,需要我们坐下来与它们协调。修习正念步行以及正念静坐,能够帮助我们觉察和了解自己的情况,及时知道自己可以做些什么。我们修习行禅、坐禅,在日常生活中煮饭及洗碗,都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深观,明白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才能让一段关系重新开始。这对情侣发现,在结婚之前他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但他们只有24小时。他们希望立即与一位朋友和解,但如何在24小时之内把信寄到那位朋友手里呢?如果和解在内心进行,时间就足够了。因为在内心进行的和解,它的效应很快能够让所有地方的人感受得到。即使我们希望与之和解的对象远在异乡,即使他拒绝听电话或者拆信,即使他已经去世,和解的可能仍然存在。对方或许是我们的父亲、母亲、姐妹、子女;对方可能仍然活在人世,或


>> 我们没有必要沉溺于自己的心结之中,内疚不已。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过去的并未消逝,过去还以现在的形式存在着。如果我们懂得深入接触当下就能接触过去,甚至改变过去,这就是佛陀的教导。


>> 看到敌人受苦,是了悟的开始当我们伤害了别人,导致对方视我们为敌人时,我们能怎么办呢?被伤害的人可能是在我们的家庭、团体或者其他国家。我想我们是知道答案的,有几件事我们可以做。第一件事是找机会向对方说明:“对不起,我因为无明、缺乏正念及技巧而伤害了你,我会尽我所能获得更多理解。现在我不想讲太多,因为我不想再次伤害你。”有时候,我们并没有想伤害别人的意图,但由于欠缺正念或缺乏表达善意的技巧,我们伤害了某人。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正念非常重要,因为这样做可以确保我们的言语不会伤害到别人。第二件可以做的事是尝试带出自己内在最好的部分——我们的“花朵”,以转化自己。当我们变得亲切、和蔼的时候,其他人会很快注意到

与自己和解:治愈你内心的内在小孩读书笔记 第(2)篇

与自己和解:治愈你内心的内在小孩

一行禅师

◆ 第三部分 疗愈的练习

移除心的对象

移除对象”的禅修是这样的: 吸气,我觉察自己的入息。呼气,我觉察自己的出息。 吸气,我忆及一件令我激动的事(对象)。呼气,我对这件事保持开放的态度。 吸气,我放下对这件事(对象)的思量。呼气,我拥抱身体之内的能量。 吸气,我觉察自己的身体与感受。呼气,我温柔地拥抱身体与感受。 吸气,我将入息送入身体并感受。呼气,我释放身体并感受内在的紧张。 吸气,我觉察自己的入息。呼气,我觉察自己的出息。

◆ 练习三:写一封来自内在小孩的信

>> 第一组四项练习:观身如身第一项练习:辨识入息是入息,出息是出息。吸气,我知道我正在吸气。呼气,我知道我正在呼气。

 第二项练习:随息,跟随呼吸的整个过程。吸气,我跟随我的入息,由开始到结束。呼气,我跟随我的出息,由开始到结束。

 第三项练习:将心带入身体,让身心相连。吸气,我觉察自己的整个身体。呼气,我觉察自己的整个身体。

第四项练习:释放身体的紧张。吸气,我令身体平静安详。呼气,我令身体平静安详。

 第五项练习:培养喜悦的能量。吸气,我感到喜悦。呼气,我感到喜悦。

>> 第六项练习:带来幸福的感受。吸气,我感到幸福。呼气,我感到幸福。

>> 第七项练习:处理内在显现的痛苦感受与情绪。吸气,我觉察自己的心行。呼气,我觉察自己的心行。

>> 第八项练习:释放紧张的感受。吸气,我令自己的心行平静。呼气,我令自己的心行平静。

>> 第三组四项练习:观心如心第九项练习:其他的心行。吸气,我觉察自己的心行。呼气,我觉察自己的心行

>> 第十项练习:令心欢喜。吸气,我令自己的心快乐。呼气,我令自己的心快乐。

>> 十一项练习:集中心念以获得洞见。吸气,我集中我的心念。呼气,我集中我的心念。

>> 第十二项练习:解放自己的心。吸气,我解放我的心。呼气,我解放我的心。

>> 最后一组四项练习:观法如法

>> 第十三项练习:观照无常。吸气,我观照万法的无常本质。呼气,我观照万法的无常本质。

>> 第十四项练习:观照无欲求。吸气,我观察欲望的止息。呼气,我观察欲望的止息。

>> 佛陀给予我们关于四种“食粮”的教导——四种我们每天吸取的“食物”的来源。第一种“食粮”来源是意志——我们最深层的欲望

>> 他必须寻找其他方法以开拓新的道路:转化自己,转化他人。我们称这种欲望为开悟的心、初心。我们需要有很强的愿力以维持初心。因为初心能给予我们力量与能量,让我们持续修习。第二种“食粮”是心识,这指的是我们的集体意识、集体能量。团体的每个个体倾向于孕育同样的能量。

>> 第三种“食粮”是感官的印象,指的是我们在音乐、杂志、电影、对话以及广告的内容中吸收的东西

>> 正念是能够保护自己、家庭以及社会的修习,是疗愈自己与防止摧毁地球之道。第四种“食粮”是可进食的食物。

>> 第十五项练习:观照止息。吸气,我观照止息。呼气,我观照止息。

>> 止息的意思是指涅槃——止息所有概念,实相就在其中。实相的本质超越所有的概念,包括生与死、存在与不存在,这是禅修的核心,解脱的最后努力。观照无常、无我、空以及不生不灭可以达到如此解脱的境界。

>> 第十六项练习:观照涅槃、寂灭。吸气,我观照舍离。呼气,我观照舍离。

>> 练习三:写一封来自内在小孩的信这个修习方法结合了两个练习: ·写一封信·聆听内在小孩要告诉你的话

>> 练习四:五项触地法“接触大地”的练习又称为顶礼或跪拜。

>> 第一项触地法:我带着感激,礼敬历代祖先和父母双方血缘家庭。

>> 第二项触地法:我带着感激,礼敬历代心灵祖先。

>> 第三项触地法:我带着感激,礼敬开创国土的历代祖先。

>> 第四项触地法:我带着感激与慈悲,礼敬血缘家庭和心灵家庭。

>> 第五项触地法:我带着理解与慈悲,礼敬血缘家庭和心灵家庭。

>> 练习五:写一张和平便条

>> 练习六:重新开始,找回内心的平静

>> 第一个部分是“灌溉心中的花朵”。

>> 第二部分是“道歉”。

>> 第三部分是“表达受伤害”,如果对方曾经伤害我们,我们可以在这时候表达出来,但记得要用爱语表达,因为这个修习的目的是要令团体更和谐,而不是更加分裂

>> 这项修习的最后阶段是“说出困难并寻求帮助”。在这部分中,慈悲聆听是关键

>> 练习七:释放内心的情绪

>> 当我们静坐搜寻烦恼与执著的根源时,来自童年的强烈影像可能会在一两分钟之内显现出来。此时,我们需要非常关注身体的反应。我们的身体可能会颤抖,然后放声大哭,形成持续几分钟的呜咽甚至更长时间,这对释放情绪非常有效

>> 令我们痛苦的事情首次显现时,它的能量在一至十的程度中达到十的最强烈程度;第二次显现的时候,它的强烈度减至八;然后是六、五、四、三、二、一,逐次递减。直至最后,那个能量得到完全释放。此时我们能够深入观察,理解之心与真正的爱意随之生起,我们不再愤怒,而是能够了解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并能够真正关爱对方。在释放与缓和情绪的过程中,或是导致痛苦情景显现的时候,保持不受困扰非常重要:保持心情平和,只是观察,让有关情景自然显现

>> 。真正的疗愈来自真正的理解。强烈情绪的能量会留在身体以及某些器官内,如肾脏、肝脏或者心脏之中,当这些能量释放后,身体与部分器官会非常脆弱,甚至失去平衡。因此,我们需要照顾它们,用一些肢体运动,例如太极或者气功,推动身体与器官的能量流动,帮助身体复原。

与自己和解:治愈你内心的内在小孩读书笔记 第(3)篇

《与自己和解》2019.2.19

这是一本让你如何面对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人生七苦的书。

主要的收获如下:

1、时刻保持正念

正念,就是回到此时此地,感受当下。感受自己的呼吸,空气被吸入鼻孔,从鼻孔呼出,是当下。感受自己的行走,感觉自己的腿在向前迈,感觉自己的身体。身心合一的过当下每一个时刻。

想起了那个吃橘子的故事:先把嘴里的橘子吃完,在去剥下一瓣。也如《中庸》说“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体味当下,也是从这里来的吧。

现代人在接受大量提高效率,高效能技能培训后,得到了的却是忙忙碌碌的生活与海量碎片化时间。又有几个人能知道,自己当下在做什么?这么做的意义在何处?学习呼吸、行走,学会放下、学会放过自己。

2、与祖先一起修行

一行禅师用“玉米种子”的故事举例子——玉米长大了,种子哪去了?就这个道理。没有人可以独立存在。我们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都来自父母亲,换而言之,我们来源于祖先的血脉。我们就是他们,与自己和解,就是与他们和解,与自己的内在和解,不管父母是否在自己身边,不管是否还在人间,都能做到与他们和解。他们就在你的身体里,疗愈了自己,就是疗愈了他们,疗愈了祖先,同时也治愈了自己的后代。这与百年孤独里的描述有异曲同工之妙:)

3、转化痛苦的种子

方法有三1)、播种幸福的种子 2)、持续的修行正念 3)、处理来自小时候的痛苦

记忆比较深刻的事处理内心中的痛苦:像掌控毒蛇一样,先了解他的习性,将自己锻炼得强壮,在内心准备好的时候,勇敢的面对并用正念照耀他。

勇敢的面对内心中的毒蛇,

其他的了解:

1、佛教三个世界观——欲望与渴求的世界(欲界)、有形的世界(色界)、无形的世界(无色界)

2、吸气,我觉察自己的入息。

呼气,我觉察自己的出息。

吸气,我忆及一件令我激动的事(对象)。

呼气,我对这件事保持开放的态度。

吸气,我放下对这件事(对象)的思量。

呼气,我拥抱身体之内的能量。

 吸气,我觉察自己的身体与感受。

呼气,我温柔地拥抱身体与感受。

 吸气,我将入息送入身体并感受。

呼气,我释放身体并感受内在的紧张。

 吸气,我觉察自己的入息。

呼气,我觉察自己的出息。

正如开头时的一句话:“我们生活的每一刻是一颗宝石,内含天与地,阳光与河流。”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