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书笔记> 正文

失踪的孩子读书笔记1000字(3)篇

2019-07-09 00:52:01 读书笔记
失踪的孩子
作者:埃莱娜·费兰特
《失踪的孩子》是“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第四部,小说聚焦了莉拉和埃莱娜(“我”)的壮年和晚年,为她们持续了五十多年的友谊划上了一个令人心碎的句号。“我”为了爱情和写作,离开丈夫带着两个女儿回到了那不勒斯,不可避免地与莉拉,还有我曾想要逃离的城区再度变得亲密。“我”和莉拉甚至在同一年怀孕、生子,并经历了恐怖残暴的那不勒斯大地震,一切都分崩离析,一切又将被重建。
失踪的孩子读书笔记1000字 第(1)篇

昨天看完的,花了整整一天半在消化,有一種欲說還休的感覺,仿佛自己所學的都是無法表達的,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第四部,終於完結了。萊農的壯年是讓人討厭的,她從小到大想要擺脫的命運,通過她的拼命努力學習而,通過她嫁給大學教授彼得羅而一躍成為了她年少想要進入的階層的一員,但最後還是因為尼諾這個渣男的謊言而放棄她的婚姻,離開彼得羅的,甚至還和彼得羅的家族鬧翻,覺得她真是愚蠢至極,不是說放棄一段婚姻而是因為盲目的所謂愛情而把自己搞得很難堪,萊農其實是有天賦的孩子,從她中學時候的表現以及和給彼得羅看的自己寫的第一份手稿到後續出版的書以及獲得的成就,哪怕她確實是個半吊子的作家,但她很討厭的點在於終其一生,都活在莉娜的陰影裡,在莉娜面前自行慚穢,但又幼稚地想要表現自己的“強大”,她是最愛莉娜的人,又愛又恨,她說“我已经没办法区分什么是我的,什么是她的了。”愛著莉娜深入骨髓,我一直在想她喜歡尼諾這件事情是不是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受了莉娜影響?關於尼諾,所有人對她的勸說她都毫不在意,甚至是莉娜,她對莉娜以及她的欲言又止的說辭竟然還心生懷疑,猜忌,不屑,還自我感動覺得是自己的魅力太大導致莉娜的嫉妒和報復……後來想想,身為女主視角,她不是完美的,和莉娜一樣,也是活生生的存在,也有優點和缺點,也會犯錯,也會因為某些事情執迷不悟,深陷其中,無法自拔,她也焦慮會嫉妒,對威脅到她好不容易爬上來的位置的人充滿敵意,她有愛也有恨,這樣才是一個鮮活的人啊。這樣一想反而能夠接受了許多。莉娜在書裡的角色定位真的是類似於神一般的存在,年少嫁給了當時生意如日中天的商人斯特凡諾,後來因為尼諾離開了斯特凡諾和那不勒斯,但後來又回去了城區,單身媽媽在沉穩老實的恩佐的支持下撫養了裡諾,在香腸厂忍受了非人的工作,參加了幾次女性運動,自學了計算機語言後來和恩佐創立了公司…生了蒂娜但蒂娜最後卻成了這個“失蹤的孩子”,她的命運真可謂是多舛艱辛,但她還是憑藉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和膽識熬到了老年到最後毫無痕跡的消失,莉娜是萊農想要成為但無論如何也無法實現的人,特別是她的聰明以及遠見,儘管萊農總是會自我催眠否認莉娜的話,但實際上更像是忠言逆耳,可以說這四部曲完整的描繪了一個理想的好友,天才女友的存在,一個聽說極為恐怖的存在的大女主,所以莉娜這個角色是我最喜的。另一個是恩佐,有種感覺他是另外一個版本的莉娜。至於尼諾,真是一個典型的用下半身思考的渣男!從第一部看到最後越發的討厭他來,都說女人是上帝造人的時候從男人身上取下來的一根肋骨,但尼諾應該是反過來的,脫離了他所撩過的上過的女人,他什麼也不是,彼得羅母親對他的總結真是到位極了。而彼得羅在這裡算是一個男二吧,總覺得他很可憐又覺得也有可恨之處,他最愛的人應該也是只有自己,但他也能算是一個好爸爸,好前夫了,對孩子的成長多少也有參與而且家人有事他也會出現,說他不愛萊農的吧但又覺得他還是最愛萊農,艱難的時刻會在身邊陪著的人他選擇了萊農,家人畢竟是家人哇。這部巨作裡面的人沒有絕對的好也沒有絕對的壞,卻讓人覺得這才是浮世繪啊,這世界遠沒有完美的好人。蒂娜的失蹤說不定是所有人的期望,她能去另外的一個國度,那裡自由無戰爭瑣碎,那裡充滿歡聲笑語沒有傷害,沒有猜忌,不安和攀比,那才是天堂的模樣,適合這個莉娜最最寶貝也最優秀的孩子。最後失蹤的莉娜也是,她一定是去了特別適合她去的地方,而且不再需要回來。

失踪的孩子读书笔记1000字 第(2)篇

“真实的生活和小说不一样,过去的生活没有凸现出来,而是陷于黑暗。”

从《我的天才女友》引出天才女友莉拉的童年和青年,到《新名字的故事》中莉拉角色的转变,《离开的,留下的》中年两个朋友身份的转换,最后《失踪的孩子》再次引起莉拉人生的转折,也伴随着她们友谊的转变。作者虽然是女性,但她对社会、政治,还有那不勒斯战后到二十一世纪的变化描写得很到位,可见其视野并非局限于两个女性或者一座城市,只是以它们作为意大利变化的线索。

天才女友莉拉(表面坚强内心脆弱封闭)从小没有办法实现自己的作家梦,把希望寄托于自己的朋友莱农(表面乖巧内心敏感不自信),两姐妹在不同的人生阶段,生命始终息息相关,从某种程度说,莉拉可能是虚构出来的另一种人生,是压不垮的“小强”,莱农是现实社会中,努力改变自己阶级的践行者,相比而言,她更现实也更勇敢,看起来更幸运,实则最后成为情感上的被孤立者,一生都在自我质疑中不断尝试突破又不断否定自己。莱农代表了更多从底层走出,想要改变命运的知识分子,虽然她依附于书香门第试图改变自己的命运,但也不能否定,她的成功根本在于她本身的努力,她的身上带有明显的女权主义色彩。莉拉在这个她又爱又恨的小城终其一生,最后无处可逃,消失在大众的视野,她内心的恐慌无助被自己的朋友通过小说一一揭示。

我在想,尾声中莉拉将布娃娃寄给莱农,回到她们最初认识的地方,也是在向她曾经的朋友告别吧。那种被朋友不断利用,当作素材,从而成就自己功名的感受,或许只有她自己明白,真是一种赤裸裸的剥离。也或许,莱农只是为了纪念记载那段时光,但对于莉拉,这显然是一种伤害。

就像我们每个人,可能终其一生也无法真正了解自己,更不用说自己的朋友或者亲人,因为每个人都有局限性。

失踪的孩子读书笔记1000字 第(3)篇

很久之前就看完了前三部,第四部拖到今天才看完。这不是一次轻松的阅读体验,坦率地说看的过程中甚至好几次非常难受,看完了之后整个人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但就是这奇异的,称不上优美的文字,抓着我一直读下去,再读下去。莱农说自己的一生是提升社会阶级的低俗斗争,但她经历了他人眼中体面成功的一切之后,又选择回到了混乱不堪,湿热破败的那不勒斯,她成长的地方,莉拉成长的地方。她曾以为文字与知识会成为自己的武器与铠甲,她曾以为自己不会成为自己母亲那样的人,她曾以为自己不再需要莉拉,但精神的虚伪与肉体的折磨又把她拖回原点,人到中年,在事业爱情生活全面陷入困境之后,她猛然发现自己和母亲是那么的相像,而莉拉,睥睨一切的,固执桀骜的莉拉,总能一次又一次让她愤怒,让她失控,让她清醒,让她思考。一个女人与她的生长环境、婚姻生活、政治背景、社会形势之间所能发生的一切关系,都在作者的字里行间了。感谢莉拉,那个我似乎从未有过的,但却又仿佛一直拥有的天才女友。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