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的房子:读懂中国房产财富的逻辑读书笔记及摘抄(3)篇

城里的房子读懂中国房产财富的逻辑 徐远
◆ 自序 城里的房子
三个反超”:大城市反超中、小城市,服务型城市反超工业型城市,消费主导型城市反超投资主导型城市。这三个反超说明,工业主导的时代已经过去,城市主导的时代已经到来。这一点,在2016年已经清楚。
◆ 刚需族购房 ——中国房价有泡沫吗?因为房子的价值,在于附近的稀缺资源,如学校、医院、商圈、办事机构等。
◆ 买房养老 ——哪些城市的房地产可以投资
我们团队做过系统的研究,梳理了决定城市房价的八大要素。为了便于理解和记忆,我把这八大要素分为两类,各含4个:第一类是“常见的已知要素”,第二类是“不常见的关键要素”。常见的已知要素分别是:城市规模(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计GDP总量或者人口总量为衡量标准)、人口流入、人均收入(以职工平均收入水平为参考)和土地供应情况。这些要素在关于房地产的讨论中经常被见到,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人口吸附能力、人均收入水平和住房供应水平,这些都是影响房屋价值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虽然常见,但其重要性不应被低估。例如,城市规模是决定房价的最重要的因素。这一条很重要,但很容易被忽视人口流入这一条也非常重要。一个城市外来人口越多,房价也就越高。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就不多说了,房价很高,外来人口也很多。除了人们熟知的这些大城市,还有一些中小城市的人口流入也很多,如珠三角的佛山、东莞和中山。这三个城市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区位条件好,发展潜力大,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流入,房产保值增值的潜力也很大。除了四个常见的已知要素,还有四个“不常见的关键要素”。这四个要素很关键,可能会帮你找到挑选城市的“胜负手”,它们分别是:1. 儿童数量增速。数据显示,一个城市学龄儿童的数量增速越快,房价就越高。例如,深圳房价涨得很快,除了刚才说的原因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深圳学龄儿童的数量增速是全国最快的。从2000年到2016年,深圳学龄儿童数量增长超过300%,不仅是全国最快的,而且是排名第二的厦门的2倍,是排名第三的北京的3倍。这样一来,你就明白为什么深圳、厦门、北京的房价涨得那么快了。家里小孩要上学,买房就变成了“刚需”,人们也就不会再犹豫了。而且买了房之后,不仅孩子的上学问题解决了,而且房子还增值了,一举两得。2. 上市公司数量。这一点很有意思。一个地区上市公司的数量,是当地经济活力的重要指标。2017年A股新上市公司数量最多的省份或直辖市,分别是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北京、福建、山东和湖南。这八个省市,也是中国经济比较活跃的地区。3. 财政收入。财政收入这一条很重要,因为我国很多地方的经济统计结果不一定特别准,但是财政收支的数据很靠谱,所以真正经济好的城市,财政状况也很好。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有七个省市的财政状况良好,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广东、浙江、江苏和福建,而其他省市大多处于财政赤字的状态,也就是入不敷出。相应地,入不敷出的省市就很容易大量卖地,房价增长的潜力自然就打了折扣。4. 服务业占比。服务业占比就是一个城市经济中第三产业的比重。这一条很重要。我们的研究成果表明,服务业主导的城市,发展潜力大,即使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也表现比较好,比工业主导的城市好,具有对抗经济下行的特性。所以,在我国经济增速下行、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服务业占比这一要素尤其重要。以上内容就是决定房价的八大要素。通过这八个要素,我们就可以完全理解中国房价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当你买房的时候,不妨列个单子,一一比对,不仅要比对前面四个常见的要素,更要关注后面四个不常见的要素。
◆ 纽约与北京,谁的房价应该更高首先从需求看,北京的需求要大于纽约的需求。北京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资源高度聚集,而纽约只是美国的经济中心——政治中心是华盛顿,文化中心是波士顿。也就是说,纽约只聚集了经济中心的资源,而北京聚集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资源。买房其实买的是城市潜力。北京聚集的资源比纽约多,房子的附加资源也更多,而中国总人口是美国总人口的4倍。因此从需求上看,北京的“刚需”要更强一些。接下来再看供给。北京住房的有效供给比纽约少。纽约的房地产市场效率很高,流动性很好,出租率高,闲置的房子很少。而北京的很多房子利用效率很低,闲置率很高,这就降低了房屋的有效供应。不少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房子都是不卖的,这也大大降低了房屋的有效供给。此外,由于限高和城市规划的因素,北京的房屋建筑高度和密集度都比较低,而纽约市曼哈顿的房屋建筑高度很高,很密。相关数据显示,在每平方米的土地上,曼哈顿修了11平方米的房子,而面积类似的北京二环里,每平方米的土地上只修了不到1平方米的房子。这样一来,曼哈顿的房屋供给,就是北京同等大小区域房屋供给的十几倍。从供给上看,你觉得哪个城市的供给更少?房子是商品,价格由价值和供求关系决定。现实情况是北京的住房需求比纽约大,供给却比纽约少。此外,我国仍然处于经济中高速增长的时期,大约在2025年,我国会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在2030年,我国会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所以,从需求和供给两个角度看,北京的房价和纽约的房价应该水平相当。那么现在是什么情况呢?目前,在具有可比性的区位和档次上,北京房价大约是纽约房价的一半。纽约核心区的房子均价换算成人民币在每平方米14万元左右,而北京的房子均价是每平方米7万~8万元。至于高端的公寓,纽约的均价折合人民币在每平方米30万元左右,而北京的均价在每平方米15万元左右。所以,如果我们相信中国经济会继续平稳发展,社会稳定,那么对比纽约,北京的房子是具有投资潜力的。
城市化过程中,人口会进一步向大城市聚集。而且,我国人口基数大,是美国人口的4倍,是日本人口的10倍还要多——未来我国的大中城市人口还会增加。这两年国家宏观调控这么严,总体房价却没有下降,很多地方还在涨,说明城市化的步子没有停,在城市购房的需求很旺盛。至此,关于房价是否有泡沫的问题,答案已经很明显。房地产调控,调控的不是价格,而是上涨速度,让房价上涨得不要那么快。房地产调控调节的是财富分配,是社会长治久安的稳定
◆ 我国的房价收入比为什么那么高
房价收入比是指现在的房价和未来中高阶层的收入的比,而不是现在的房价和现在的平均收入的比。个城市的房价收入比高,不一定说明那个城市的房子贵,因为很可能是那个城市的增长潜力好,反之亦然。简而言之,房价是对未来收入的提前反映。思考不同城市房子这个问题的时候,要把握好以下几点:首先,要根据前文讲过的八大要素,对城市的潜力进行判断。中国人口基数大,总人口是美国人口的4倍多,需要更多的大中型城市。在城市化进一步推进的过程中,并不是只有一线城市才能聚集人口,很多二三线城市在人口竞争中也都会取得一席之地。例如,杭州、成都、郑州、武汉等城市,大概率会形成地区性的中心城市,而长三角、珠三角的一些中小城市,如东莞、佛山等,由于其区位优势和工业基础,也有潜力发展成有特色的大中城市。所以,你要对自己所在的城市进行仔细分析,看清城市发展的潜力。其次,不是所有的城市的房产都有投资价值。你在使用八大要素筛选之后,有可能会发现你所在的城市并不具备投资价值。中国地理上有一条分割线,叫作“胡焕庸线”这条线的东南侧,人口密度大,降水充沛,而这条线的西北侧,则是地广人稀,降水较少。奇妙的是,从1935年胡焕庸提出这条分割线以来,线两侧的人口比例几乎是不变的——东南侧的土地面积占我国陆地面积的36%,居住着占全国人口96%的人口;西北侧的土地面积占64%,居住着4%的人口——东南侧的人口密度,是西北侧的42倍。
三,投资是多方面的,除了房地产,还有很多投资工具,如理财、基金等,只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都会获得稳健的收益。最后,我还想强调一下,投资自己和家人,是最重要的投资。一些落后地区的年轻人,不妨考虑到发达地区的城市里发展。只要勤劳肯干,城市里总会有机会,这样既提高了收入,也积累了技能,开阔了眼界。从长期来看,这是最好的投资。你看明白中国人口未来的发展趋势,就会发现在未来几十年里,人口总量在略微增长之后,就会趋向平稳,然后下降,但是,人口的分布会发生变化——一些城市的人口会减少,另一些城市的人口会继续增加。因此,前一类城市的房价还会继续上涨,后一类城市的房价将会下跌。所以,老龄化、生育率的因素,并不会绝对地降低房价,而是会降低部分地区的房价。
◆ 房价、地价、地票价三居住需求高,居民收入增加和城市化引发了大量的居住需求。这当然是经济增长大背景下的主要原因,但是并不是全部,因为居住需求除了买房子,还可以通过租房子来解决。可是我们看到的房子的租售比很高,而且越来越高,引发了很多关于房地产“泡沫”的担忧。在买房和租房之间的选择,取决于资金的收益率,也就是实际利率。在货币大量发行、通胀率高企、实际利率为负的背景下,房价高涨,租售比高就不奇怪了,因为房价是未来租金的贴现值,而贴现的因子取决于利率,利率低则房价高,租售比也就高了。所以房价高,既有经济增长、收入增加的因素,也有短期利率为负引发的买房投资的
◆ 万科宫斗,投资客看什么?
我们现在的城镇化率,只有56%左右,离70%的基本完成的水平,还有相当的距离,离90%的高度城市化水平,还有很远的距离。在这个背景下,最好不要轻言房地产泡沫。实际上,这几年大城市租金水平快速上涨,远超通货膨胀的增速,说明房价上涨依然有实际需求的支撑。在“负利率”“资产荒”的时代,其实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看房地产股票的合理性。万科、保利、金地、金融街几大地产商的分红率,都在4%左右。换句话说,买了这几种股票,坐享4%的分红率不算,还有股价上涨的不定期期权。
城里的房子:读懂中国房产财富的逻辑读书笔记及摘抄 第(2)篇这是一个学者写的书,里面有经济学逻辑,现实数据,国际同比案例,和适合大众化的结论。值得阅读与参考,但结论不能全用,也要考虑当下的房价情况和自己的负债能力。
一,房价逻辑
1,居住角度: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大城市化,中国特有的户籍制度,造成了中国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房价暴涨。强调城市,强调核心位置,强调学区位置。强调小区品质。马太效应,强者恒强。九阴真经第一句话很有意思,多被两遍。和最近几年火爆的年轻学者《人类简史》《新资本论》回顾人类历史的结论一样,两极分化是越来越严重,未来更严重,这是有底层逻辑的。
2,投资角度,房价是真实利率的贴现反应。是名义利率减掉真实通货膨胀率。关于通胀率我不完全认同作者观点,但这个计算太难,之前看到很好的独立机构测算中国近二十年通胀率的文章,采用与美国接近的商品及服务权重去考虑。但不认同作者说的低通胀,结论和他仍旧是相似的,中国城市房价的快速暴涨,和真实利率很低,经常为负值是很大关系的。他对中国经济发展更乐观,得出房价上涨逻辑。我对真实利率更悲观,得出房价上涨逻辑。由于房子是不可跨国贸易的商品,由于中国外汇管制,否则这个结论也有问题。
二,国际同比对未来的其实
1,昨天看了个数据,按照金融法律咨询广告等各种公司分布,国际一类一线城市只有两个,纽约和伦敦。北京上海香港东京新加坡巴黎等为二线,广州和洛杉矶多伦多墨尔本等为三线,深圳和旧金山一样为四线。那个研究也很有趣,可以参考这本书来阅读,一个看历史,一个看当下。中国目前房价基本反应了这个排序,很准,结论应该是住宅已经不便宜了,房价甚至快过经济发展,但也没有更多泡沫。中国是全世界人口最大的国家,几千万人口的德国澳洲韩国对中国的意义都有局限,日本最后只有一个超级大城市。脑补下中国顶级城市的未来,各个省会兼并收购旁边地区的行为。历史很有用,历史又不完全相同。中国比日本美国更加集中。昨天出的大港澳湾区,可以测试下自己的推理能力,打赌下注也很有趣。
2,房价第一个绝对相关的变量就是国富民强。投资房子首先就是投资国家的未来。这个不是房价范畴的讨论,大家各自评论吧。用倒后镜看,北上广深提早卖房移民的人,都没抢到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红包。
3,发达国家大城市内区域间房价差距也拉大,还是马太效应的结果。人类迁移没有那么自由,摩擦成本挺高的。
三,中国城市选择逻辑
作者说八个因素,我好像看的不认真,自己随便写下:经济总量,人均GDP,人口变化,服务设施,人口变化,儿童数量,上市公司数量,气候(美国经验,南部温暖的地区长期看好过北方寒冷区城市)。
北上广深首选,经济人口大省的省会城市次选。北上广深周边区域不如二线城市核心区域,房价也确实这样反应了。二线市中心卖三五万,北京和上海广州50公里外郊区,还是可以两万的。南沙增城一开头,土地供应太大了。
四,负债率和杠杆
同意作者尽快上车的说法,不同意尽可能用足杠杆。大部分人的投资能力拿不到高于银行贷款利率的回报,买指数基金是个方法,这是经济学博士可以认知并执行的,普通人怎么不去炒股追涨杀跌呢,怎么辨别各种理财各种p2p各种民间集资呢?
低负债的好处是心理安全,是可以自由选择职业,可以专注于对自己的投资,可以享受生活。所以,即便错失高杠杆买房带来的巨大收益,我还是用逻辑为自己辩解,投资自己是最好的。希望这从更长远比如五十年来看是对的,从更多投资领悟来看是对的,从人生习惯来看是对的。而不是我落入了心理学陷阱。
如果租售比反应的是高收入人士对未来薪资收入的预期,那我们就应该投资自己跑赢薪资上涨速率,平均数中位数有研究价值,对个体,还是要选最适合自己的道路。
或许这是读书的价值,而不是选择知识快餐。
城里的房子:读懂中国房产财富的逻辑读书笔记及摘抄 第(3)篇万科赞助的吧。这是本佯装观点专业,实际为高房价摇旗呐喊的书。作者是不知道还是装不知道,房产是目前中国经济最大的危机,房子跌,经济崩,房子涨,民生瘟。实业危,信用危,甚至于有礼崩乐坏之危。财富少数人得了,却想用平民百姓两代人的辛苦钱、用年轻人绑着高额贷款去填这坑。道德品质极差。
还让人低首付买房,贷这么多钱,万一失业怎么办。低首付利好是建立在货币贬值基础上的。还想怎么再贬值,物价上涨你们有钱有势是不担心,小老百姓怎么办。
真正的办法是建立完善房产和企业制度,抑制赚快钱,让那些在房产上赚钱的人,把钱踏踏实实做实业,不要搞杠杆经济。增加就业,让百姓喘口气。老想撸羊毛,撸秃了,羊怎么过冬。
有钱人的别以为避到国外就行了。怀璧其罪,轻则收你财富税,重则歧视敌视,逼迫。既不是土生土长,又不是才德高人,指望洋人罩着,别做梦了。现在中国还有国力,能震慑一二。要是国力不济,最先倒霉的就是带钱出去的,收拾起来不费吹灰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