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aoning)简称“辽科大”,坐落在辽宁省鞍山市,是我国较早组建的冶金高校之一,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高校、“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辽宁省学分制管理试点高校、辽宁省转型发展试点学校,拥有研究生推免权和国家大学科技园,是一所以工学为主,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等七大门类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始建于1948年,1958年升格为本科院校鞍山钢铁学院,1980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更名为鞍山科技大学;2006年更名为辽宁科技大学,同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原为冶金工业部直属,1998年转为辽宁省与教育部共建共管,以辽宁省管为主。原鞍山市高等职业专科学校、辽宁省人民武装学校、省食品工业学校、省冶金工业学校和省建材工业学校相继併入。
据2019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辽宁科技大学占地183余万平方米;学校设有研究生院、20个学院、1个教学部和1个工程实训中心,共设59个本科专业;有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14个;有省部级重点学科5个;获批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大科技平台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个;有专任教师1216人;有全日制在校生20748人。
基本介绍
- 硕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43个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
工程硕士授权领域12个 - 博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3个 - 主管部门:辽宁省
- 学校官网:http://www.ustl.edu.cn
- 中文名:辽宁科技大学
- 外文名: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aoning
- 简称:辽科大、USTL
- 创办时间:1948年
- 类别:公立大学
- 类型:理工
- 属性: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高校(2011年)
省属重点本科高校 - 现任领导:校长:张志强
党委书记:王守卫 - 本科专业:59个
- 院系设定:研究生院、20个学院、1个教学部和1个工程实训中心
- 校训:博学明德, 经世致用
- 校歌:《辽宁科技大学校歌》
- 校庆日:10月8日
- 地址:辽宁省鞍山市高新区千山中路185号
- 主要奖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
各级各类科技奖励100余项(2011-2018年)
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4年)
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优秀(2007年) - 知名校友:李枫、吴溪淳、赵昆、于勇、李晓安等
- 邮政编码:114051
历史沿革
- 筹备阶段
- 奠立校基
- 成立初期
- 钢院时期
- 发展腾飞
办学条件
办学规模
院系专业
学院名称 | 本科专业名称 |
---|---|
辽宁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 | 材料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功能材料 |
辽宁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 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测控个技术与仪器 |
辽宁科技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 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学工程、套用化学、生物工程、环境工程 |
辽宁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 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工业设计、机械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辽宁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 建筑学、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动画 |
辽宁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 音乐表演、舞蹈表演、表演(曲艺)、播音与主持艺术 |
辽宁科技大学计算机与软体工程学院 | 网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体工程、软体工程(专升本) |
辽宁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 工商管理、市场行销、旅游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电子商务 |
辽宁科技大学理学院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套用物理学 |
辽宁科技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 採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 |
辽宁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道路桥樑与渡河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套用工程、测绘工程 |
辽宁科技大学经济与法律学院 | 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 |
辽宁科技大学高温材料与镁资源工程学院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辽宁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 英语 |
辽宁科技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辽宁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 |
辽宁科技大学套用技术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旅游管理、机械工艺技术、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汽车服务工程(中职升本科);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旅游管理、冶金工程(专升本) |
辽宁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 见“学科建设” |
学科建设
- 博士点
- 硕士点
- 重点学科
原冶金工业部重点学科 | 钢铁冶金 |
辽宁省一流学科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辽宁省重点学科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化学工艺、套用化学、机械设计及理论 |
辽宁省高水平重点学科立项 | 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 |
辽宁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平台 | 机械设计及理论、钢铁冶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 |
师资力量

- 省级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 省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 省级百千万人才
- 省级教学名师
教学建设
辽宁省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 钢铁冶金与新材料类紧缺人才培养基地 |
辽宁省实验教学示範中心 | 化工学院实验教学示範中心等3个 |
辽宁省省级教学团队 | 冶金装备及控制教学团队、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线性代数教学团队、材料科学与信息系统核心课程教学团队、通信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化工学院方誌刚教授的物理化学教学团队等8个 |
辽宁省级科技创新团队 | 镁合金铸轧技术研究中心科研团队等3个 |
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研究基地 | 地方高校特色培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研究基地 |
学术科研
科研平台
国家级工程中心 | 国家金融机具工程技术中心 |
辽宁省省级重点实验室 | 粉体製备与套用实验室 |
冶金设备及过程控制实验室 | |
省先进煤焦化技术重点实验室 | |
辽宁省先进金融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 | |
化学冶金工程重点实验室 | |
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 冶金工程实验室 |
材料成型与组织性能控制实验室 | |
功能材料实验室 | |
冶金设备及过程控制实验室 | |
辽宁省工程技术中心 | 省煤化工工程技术中心 |
省精细分离工程中心 | |
省高效採选及利用工程中心 | |
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 辽宁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
- 协同创新基地
科技平台 | 协同创新基地 |
---|---|
化学工程研究中心 | 鞍山煤焦油深加工产业集群 |
鞍山光电产业集群 | |
辽宁省冶金设备及过程控制重点实验室 | 鞍山冶金矿山装备产业集群 |
辽宁省材料成型与组织性能控制重点实验室 | 鞍山钢铁深加工产业集群 |
辽宁省镁资源与镁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大石桥镁产品及深加工产业集群 |
辽宁(海城)菱镁新材料产业集群 |
科研成果
年份 | 成就 |
---|---|
学校首创炼焦化学、耐火材料两学科填补新中国冶金教育的空白。并由此发端支援武汉科技大学、安徽工业大学、河北理工大学等兄弟院校的建设。学校于此领域始终保持优势,并为国内焦化耐火材料科研重镇。 | |
1978年 | 冶金系李文忠、康日章的“高炉热风炉陶瓷燃烧器的研製与机电系赵同光的“电晶体数字式游丝定长仪及成套设备”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
1984年 | 化工系张家埭教授等人的“薛城二级铸造焦的研製”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冶金系胡林教授的“ ZF法浇注沸腾钢新工艺研究”,获国家发明三等奖、冶金部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 | |
硅化物研究所所长尚士南教授等人的“自热式直接加热生产炭化稻壳新工艺研究”,获国家发明三等奖 | |
机械系李龙海教授的“纵剪机组自动调节张力双卷边机的研究”,获国家发明四等奖。 | |
1991年 | 李晓安等人通过部级鉴定的“海城镁矿高纯镁砂厂浮选工艺流程改进研究” |
1996年 | 佟发勇、张崇民通过部级鉴定的“鞍钢高炉喷吹煤粉合理配煤的试验研究” |
1997年 | 李文忠、邢桂菊、杨迪光、李志坚1997年1月通过部级鉴定的“鞍钢十高炉纯高炉煤气1200℃高风温工业试验” |
李文忠、邢桂菊、杨迪光、谢安国1997年通过部级鉴定的“新型陶瓷燃烧器结构及材质的研究”“鞍钢高炉氧煤强化炼铁新工艺”、“高炉冶炼过程计算机专家系统”和“高炉喷吹烟煤工业试验” | |
“水平式直流电磁连铸工艺研究”和“分配、传质与填料分形特徵对非线性色谱的影响”两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开创了学校科研项目达国家高水平的先例。 | |
“铁矿—煤球团自然还原新方法”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并获发明专利。 | |
2000年后 | 学校注重加强科学研究,科研实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学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达千余项,其中,国家“863 计画”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项、获各级各类科技进步奖励30余项,科技经费累计2.75亿元;发表高水平论文3000余篇,被SCI、EI、ISTP检索收录的论文428篇;与加拿大Alberta大学联办的《数值分析与建模》(《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merical Analysis and Modeling》)国际学术期刊被SCI(扩大版)全文收录。学校科技园是经国家科技部、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已研究、开发出了粒径特小纳米材料、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有机光电子材料、耐火材料等数十项具有国内乃至国际领先水平的高新技术成果。 |
学术资源
- 学术期刊

- 图书馆藏

校园文化
- 校训

- 校徽

- 校风

- 校歌


博学明德,经世致用,云帆直挂济沧海。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 1948 校长 刘云鹤
- 1949 校长 杨春茂
- 1958 校长 袁 振
- 1958-1959 党委召集人 殷延凌
- 1959-1971 党委书记 晨光
- 1962-1963 院长 黄其明
- 1963-1973 院长 熊传祺
- 1973-1979 党委书记兼院长 张玉山
- 1979-1983 党委书记兼院长 崔 杰
- 1983-1984 党委负责人 吴永清
- 1984-1991 院长 尚久亮
- 1985-1991 党委书记 王廷华
- 1991-2000 党委书记 隋有功
- 1991-2002 院长 王成玖
- 2000-2008 党委书记 于景伦
- 2002-2009 校长 杨 路
- 2009-2017 党委书记 杨 路
- 2009-2018 校长 孙秋柏
- 2017-2018 党委书记 王守卫
杰出校友
政界精英
姓名 | 职务 | 备注 |
---|---|---|
杨春茂 |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副书记,中国建筑学会顾问;建筑工程部原副部长,北京燕山石油化工总厂原党委书记兼厂长。 | 1948年任中共鞍山市委书记、鞍山钢铁公司监委书记兼重工业部鞍山工业专门学校(辽宁科技大学前身)首任校长 |
袁振 | 中共安徽省委原副书记、原中共安徽省顾问委员会主任。建国后,历任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鞍山市委常委、鞍山钢铁公司党委第一书记兼经理,山西省委书记处书记兼太原市委第一书记,安徽省委副书记。中共八大、九大代表长 | 1958年任鞍山钢铁学院首任院长,1994年任鞍山钢铁学院董事会名誉董事 |
黎明 | 冶金工业部原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部长,宝钢工程建设指挥部总指挥,宝钢集团创始人、首任董事长,中国集团公司促进会会长。中共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央委员;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63年毕业于冶金系轧钢专业。吴溪淳: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首任会长,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顾问。冶金工业部原副部长,鞍钢集团公司原董事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 1961年毕业于冶金系炼钢专业 |
秦玉琴 | 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原四川省政协主席,中央候补委员,原重庆钢铁公司总经理 | 1968年毕业于冶金系炼铁专业 |
付双建 |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副局长 | 1985年毕业于管理工程系企业管理专业 |
刘文 |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 | 1966年毕业于机电系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 |
李晓安 | 辽宁省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委,民盟辽宁省委主委,曾获中国青年科技奖,教授,南斯拉夫贝尔格勒大学工学博士,鞍山钢铁学院原副院长 | 1982年毕业于採矿系选矿专业 |
李介车 | 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副省长 | 1962年毕业于耐火材料专业 |
陆兵 | 黑龙江省水利厅厅长,原牡丹江市市长。1982年毕业于化工系煤化工专业 | |
孙文志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 毕业于冶金系轧钢专业 |
冷晓明 | 广东省东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市科协主席 | 1981年毕业于冶金 |
回育波 | 辽宁省丹东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 1976年毕业于机电系冶金机械专业 |
王公聚 | 辽宁省鞍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致公党辽宁省委副主委 | 1976年毕业于採矿系。 |
程喜昌 | 辽宁省鞍山市原市委书记、市长,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鞍钢集团公司党委书记 | 1956年毕业于金属压力加工专业 |
王福德 | 辽宁省鞍山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1953年毕业于机械系 | |
张显环 | 辽宁省鞍山市原副市长 | |
张玉山 | 辽宁省锦州市委原副书记。鞍山钢铁学院原院长 | |
吕兴国 | 青海省西宁市原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青海省西宁钢铁公司原党委书记 | 1963年毕业于冶金专业 |
李善平 | 甘肃省嘉峪关原市委书记 | 毕业于採矿五丁班。 |
幺金峰 | 河北省唐山市原副市长 | 1968年毕业于冶金机械专业 |
马恆君 | 河南省三门峡市原副市长 | |
李国达 | 四川省攀枝花市原副市长 | 1963年毕业于轧钢专业 |
钢铁摇篮
姓名 | 职务 | 备注 |
---|---|---|
王勛 | 1937年毕业于南通大学化学系。1938年到延安入马列学院学习。曾任延安化学厂厂长、延安军工局陶瓷厂厂长。建国后,历任鞍山钢铁公司副经理,冶金工业部设计司司长、规划院院长,北京钢铁学院兼职教授,中国金属学会第三届副理事长、第四届常务理事。1943年在延安用土法製取黄磷获得成功。建国后,领导了鞍山钢铁公司的恢复和扩建工作。负责筹建了冶金部黑色冶金设计院 | 1949年兼任重工业部鞍山工业专门学校(学校前身)第二任校长、东北工学院鞍山分院(学校前身)院长。 |
卢鸣谷 | 冶金工业部科技情报研究总所所长,冶金工业出版社社长,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第一、二届理事和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第二届主任委员。历任东北书店总店副总经理。建国后,曾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宣传部出版委员会副主任,新华书店华东、华北总分店经理,《北京日报》副总编辑 | 1961年6月起任冶金工业部鞍山钢铁学院副院长 |
李华忠 | 鞍山钢铁公司原总经理。全国人大环资委员、中华环保世纪行秘书长 | 1962年毕业于机械专业 |
沈成孝 | 上海市科协副主席、宝山钢铁(集团)公司原副董事长 | 1962年毕业于机械专业 |
赵昆 |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常委,工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 1982年毕业于机电系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 |
宋彬 | 宝钢集团资源公司党委书记 | 1993年毕业于机械系 |
唐复平 |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 1982年毕业于冶金系炼钢专业 |
张晓芳 | 本溪钢铁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 1982年毕业于冶金系轧钢专业 |
许家彦 | 本钢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 毕业于鞍山钢铁学院 |
王军 | 山东钢铁集团济钢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高级经济师 | 1978年毕业于轧钢专业 |
张翔 | 武汉钢铁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 | 1982年毕业于轧钢专业 |
于勇 | 河北钢铁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博士 | 1987年7月毕业于自控系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 |
吕春风 | 天津天铁集团总经理 | 1982年毕业于鞍山钢铁学院炼铁专业 |
张润国 | 太原钢铁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 1990年毕业于冶金系 |
王玉科 | 青岛钢铁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执行长 | 1965年毕业于轧钢专业 |
王祥元 | 包头钢铁公司设计院原总工程师 | 1954年毕业于冶金系 |
王金明 | 包头钢铁公司原副总经理 | 1956年毕业于金属压力加工专业 |
王建民 | 兰州钢铁厂原总工程师 | 1954年毕业于冶金系 |
杨喜山 | 天津铁厂原厂长 | 1956年毕业于冶金系 |
郭庆弟 | 重庆钢铁设计研究总院原副总工程师 | 1957年毕业于冶金系 |
李墨华 | 本溪钢铁集团公司党委常委、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 |
张定金 | 中国複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 1982年毕业于耐火材料专业 |
成秉任 | 中国冶金矿业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 |
张振勇 | 凌源钢铁集团总经理 | |
宋旗跃 | 山西太原煤炭集团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 | 1981年毕业于化工系炼焦化学专业 |
周纯嘉 | 舞阳钢铁公司原总经理 | 1955年毕业于冶金系冶四甲班 |
邱文庆 | 吉林黄金公司总经理 | 1975年毕业于採矿专业 |
孟庆波 | 中钢集团鞍山热能研究院副院长 | 1981年毕业于化工系炼焦化学专业 |
于振东 | 中冶集团鞍山焦耐设计研究总院董事长 | 1986年毕业于煤化工专业 |
戴成武 | 中冶集团鞍山焦耐设计研究总院副院长 | 1982年毕业于化工系炼焦化学专业 |
董涛 | 中冶集团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 |
姚英 | 鞍山冶金设计研究总院原副院长 | 1957年毕业于冶金机械专业 |
王臣 | 鞍山冶金设计研究院院长 | 毕业于採矿系 |
刘建荣 | 齐重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 1982年毕业于工企自动化专业 |
高崇 | 北满特殊钢公司总经理兼党委书记 | 1983年毕业于钢铁冶金专业 |
刘跃伟 | 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教授级高工 | 毕业于鞍山钢铁学院採矿专业 |
曹继福 |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研究院党委书记,高级工程师 | 1980年毕业于鞍山钢铁学院 |
徐广平 | 吉林镍业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 | 1982年毕业于採矿专业 |
李克忠 | 武汉钢铁公司原总设计师 | 1950年毕业于机电系 |
王瑞思 | 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原副院长 | 1958年毕业于耐火材料专业 |
梁中秀 | 中国铝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 1964年毕业于冶金机械专业 |
专家学者
姓名 | 职务 | 备注 |
---|---|---|
吴大章 | 阜新矿业学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前身)原院长 | 鞍山钢铁学院原副院长 |
王安波 | 美国维吉尼亚理工大学(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光子技术中心主任,终身教授 | 1982年毕业于机械专业 |
白敏冬 | 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教授,大连海事大学高气压强电场电离放电辽宁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博士生导师,《IEEE. Trans. Plasma Science》等多家国际学术刊物国际谘询委员会委员 | 1988年毕业于鞍山钢铁学院机械製造专业 |
张伟刚 | 中国科学院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特邀教授 | 1992年毕业于化工系 |
康荣平 |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华商研究中心主任 | 1976年毕业于鞍山钢铁学院 |
唐海滨 | 全国工商联研究室主任,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首批软科学专家 | 1981年毕业于炼焦化学专业 |
徐振刚 |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工研究分院院长,博士,研究员 | 1982年毕业于化工系煤化工专业 |
吴承伟 | 大连理工大学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副部长,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 | 1982年毕业于机电系冶金机械专业 |
韩清凯 | 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副院长、东北大学机械设计理论研究所所长,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 1986年毕业于冶金机械专业 |
顾正秋 | 冶金工业部原教育司副司长,北京科技大学原副校长,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副理事长。鞍山钢铁学院原副院长,冶金系主任,教授,联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工学博士。第6、7、8届全国政协委员。着名轧钢学者 | |
王世均 | 北京科技大学热能工程系教授、原系主任 | 学校1948年建校第一届毕业生 |
刘贺平 | 北京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 1977年毕业于工业企业电气化专业 |
康永林 |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加工与控制工程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 1978年毕业于金属压力加工专业 |
孙加林 | 北京科技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 1982毕业于耐火材料专业 |
郭兴敏 |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1984-1987年在鞍山钢铁学院工作 |
白秀娟 | 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原总设计师 | 1963年毕业于轧钢专业 |
范讯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 1980年毕业于冶金机械专业 |
王家臣 | 现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院副院长,採矿工程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院长 | 1982年毕业于採矿专业 |
王立杰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 1982年毕业于鞍山钢铁学院 |
王永刚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 |
尹衍升 | 中国海洋大学材料液态结构及其遗传性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 1978年毕业于冶金系炼钢专业 |
孔令富 | 燕山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 1982年毕业于鞍山钢铁学院工业企业电气化专业 |
陈立群 | 上海大学力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师从于“两弹一星”元勛钱伟长院士 | 1984年毕业于鞍山钢铁学院机械工程系 |
辛平 | 日本东芝Ceramics株式会社主任研究员 | 1981年毕业于冶金系塑性加工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