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53号)和《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四川省学校体育区域整体推进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川教函〔2014〕602号)精神,为进一步深化我县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推动学校体育工作健康科学发展,确保2018年全面完成学校体育区域整体推进改革试点工作任务,制定本实施意见。
前言
大竹县学校体育区域整体推进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意见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53号)和《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四川省学校体育区域整体推进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川教函〔2014〕602号)精神,为进一步深化我县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推动学校体育工作健康科学发展,确保2018年全面完成学校体育区域整体推进改革试点工作任务,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加强学校体育美育的精神为指导,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为统领,以改革的思路推动学校体育艺术发展,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加强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为主要目标,积极探索我县体育改革试点工作的有效办法,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二、目的意义
以改革创新、整体布局、分类指导、区域探索、典型引领、全面推动为工作思路,破解学校体育艺术工作管理不规範、师资短缺、开课率不足、场地器材匮乏、教学质量不高等难题,并从教学内容形式、教学管理评价、教育质量检测、教师配备培养以及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探索我县学校体育工作发展规律和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主要措施
(一)构建体育工作网路,健全管理制度。一是成立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大竹县学校体育区域整体推进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学校体育改革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管理机制,强化工作保障。二是各学校成立由学校主要领导牵头的领导小组,负责开展学校体育改革试点的日常工作。
(二)开足体育与健康课时,建设阳光体育高效课堂。一是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準,按规定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义务教育阶段1—2年级每周4课时,3—9年级每周2课时;高中阶段每周1课时;义务教育阶段3—9年级和高中阶段每周1节足球课,由专职足球教师任课。二是保证学生每天在校园1小时体育锻鍊时间。各学校每天上午必须安排一次至少30分钟全校师生参与的大课间活动,没有体育课的下午学校必须安排1节体育活动,校长是大课间活动的组织者。三是强力推动阳光体育高效课堂建设。以“健康、快乐、能干”为目标、参照部队“连排班”建制模式,打造“教师教导为辅、学生玩练为主”的自练互学高效体育课堂。
(三)配齐体育师资队伍,落实体育教师待遇。一是加强专业专职体育教师配备。分三年配齐所缺编的体育专业教师,2016年为所有缺编学校招一名足球专业教师,超编学校退一补一,只準先补充体育艺术类教师。在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方面,乡镇义务教育学校补充音乐、体育和美术专业教师,对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可採取直接考核的方式招聘。二是积极开展体育教师培训工作。除按规定选送体育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培训外,充分发挥县教师进修校、教研室的作用,构建多渠道、多层面的培训体系。体育教师要加强教学能力培训,必须全面掌握篮球课、足球课、排球课教学技能。三是全面兑现体育教师待遇。体育教师组织大课间活动和运动会等都应计算工作量,纳入年终奖励性绩效考核。
(四)保障体育工作经费,改善体育工作条件。一是保障体育经费。县级篮球、足球、排球、田径运动会的工作经费和团体奖纳入财政预算;县财政每年给予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适当补助。二是保障体育器材。学校要按学生比例和班级数量配备足够的篮球和足球,1—9年级学生必须每人一根跳绳。三是保障运动场地。按生均运动场地标準,改扩建运动场地;各学校必须有标準的篮球场和专用的足球场(足球场可按比例缩小)。
(五)组建班级体育运动队,掌握体育运动技能。一是义务教育阶段1—6年级必修田径、跳绳;3—6年级选修篮球或足球,20人以下的班级选一项组队,20人以上的班级两项都必须组队。二是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每人必修田径、跳绳、篮球、足球。20人以下的班级篮球、足球选一项组队,20人以上的班级两项都必须组队。三是高中生每人必修田径、篮球、足球,每个班级都要组建篮球队、足球队。四是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排球活动,组建排球队。
(六)定期举办体育运动会,开展普及性体育活动。一是每年举办1次全县中小学生篮球运动会,1次全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1次全县中小学生足球比赛,所有学校必须参与。各学校每年必须举办田径、篮球、足球等3次运动会。二是因地制宜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体育活动,做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校校有特色,促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两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掀起校园健身活动热潮,营造生机勃勃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为学生展现体育风采提供舞台。
(七)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準,建立评价机制。一是各学校每年必须对所有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将测试结果按程式上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準数据管理系统;同时将有关情况通报学生家长。二是把测试报告结果作为中小学生成长记录和综合素质评定的主要内容,列入学生成长档案,作为学生毕业、升学的重要依据。凡是参加县级以上优秀学生干部和三好学生评审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等级达到良好以上。
(八)加大体育工作考核,严格奖惩。一是将学校体育工作纳入对学校的年终目标考核。对不开齐体育与健康课时的、未组织体质健康测试的、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出现重大安全事故的、没有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学校年终目标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对参加各级体育比赛弄虚作假的学校年终目标考核实行一票否决。二是实行校长“一把手”负责制。各学校校长要亲自负责推进阳光体育高效课堂建设,负责推进学校的田径、篮球、足球、排球工作,负责定期组织校内运动会和组队参加县级以上各种运动会,负责本校体育工作经费保障,并作为校长晋职晋级和评职称的基本条件。三是将学生体质测试结果纳入班主任和体育与健康课任课教师绩效考核,凡体质健康测试有10%的学生不合格的班级的班主任和体育与健康课任课教师取消评优资格。四是体育教师用阳光体育高效课堂的方法上体育课,组织所任课班级的篮球、足球组队训练工作,作为体育教师评职称的基本条件。五是对2016年9月底前不按要求开展学校体育试点改革工作的学校,将追究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