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觉

梦觉(mèng juéㄇㄥˋ ㄐㄩㄝˊ):道家哲学,指道家梦与觉之辩 ,指人生觉悟与迷醉。
大梦觉醒:对人生彻底的觉悟苏醒,同屈原的苏世,即渔父所谓'众人皆醉我独醒'之义。道家比喻了悟大道。《庄子·齐物论》:"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 成玄英 疏:"唯有体道圣人,朗然独觉。"《云笈七签》卷四三:"习事超伦,谓之大觉。"
- 中文名称 梦觉
- 外文名称 Wake up
- 拼音 mèng jué
- 注音 ㄇㄥˋ ㄐㄩㄝˊ
- 释义 犹梦醒等
详细词义
(1).犹梦醒。《太平寰宇记》卷一三六引 晋 干宝《搜神记》:"忽如梦觉,犹在枕旁。" 唐 韩愈《宿龙宫滩》诗:"梦觉灯生晕,宵残雨送凉。" 元 张逊《水调歌头》词:"漠漠梁间燕子,款款花边蝴蝶,梦觉却 并州 。" 明 李开先《喻意》诗:"梦中有客惠佳酒,呼奴抱去热来尝。忽听鸡声惊梦觉,鼻内犹闻酒气香。"清 田兰芳《皇清太学生信庵袁公(袁可立孙)墓志铭》:"冬夏手一编,常至夜分。邻院梦觉时,犹闻其诵读呜呜未休也。"(2).睡梦和醒来。
(春秋战国)辛銒 《文子》 : 而得始终是以其寝不梦觉而无忧 孔子问道老子
(汉)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第五 : 宰嚭告曰寡人昼卧有梦觉而恬然怅焉请占之得无
(汉)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第五 : 昼卧姑胥之台忽然感梦觉而怅然使子占之急诣姑
(晋)干宝 《搜神记》 搜神记卷十 : 迎石一迎本一迎思石梦觉语本思云如此死期可急
(晋)陶潜 《搜神后记》卷四 : 云见天地间?神事如梦?不自知死晋太元中北地
(晋)张华 《博物志》卷八 : 字并依御览补 文王梦觉 ○原作武王又脱梦觉
(晋)张华 《博物志》 卷八 : 觉 ○原作武王又脱梦觉二字依御览二百六十八
(晋)张华 《博物志》卷八 : 九又三百九十七并有梦觉二字 明日召太公三日
清 魏源《偶然吟十八首呈婺源董小槎先生为和师感兴诗而作》之十六:"梦觉小生死,生死大梦觉。"
相关哲学
《齐物论》语:"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遽遽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周化蝶包含了梦与觉、周与蝶、生与死三个层面的关系 。
1 梦与觉。这里的"梦"不是单纯的心理学概念,而是一个包容了人生哲学或美学意蕴的概念。"梦"与"觉"是感知"真"与"幻"的两种情境和心理状态。类似尼采提出的酒神艺术产生的幻觉状态,可以说是异曲而同工。
2 周与蝶,庄周梦蝶醒来不知是庄周做梦化为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化为庄周,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陶渊明),"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李白)。唐代书家怀素动辄饮酒数斗,狂奔而书,酒醒后乃不可得;无不有从其衍生的痕迹。艺术强烈的感染力也许就缘于此,包括表演艺术中的演员也须道先让自己扮演的角色所打动甚至是感动,才能演好这个角色,以致在表演的时候,自己也分不清是现实中的自己还是演的舞台上的角色 。
3 生与死。庄子把庄周化蝶的转化称之为"物化","物化"是庄子死生观的一个基本概念。死也许是无人不感到困惑恐惧的,但在庄子看来,死生完全是种相对幻灭的现象,自然大化,"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的物物相互转化的过程,从自然中来再到自然中去,没有什么可怕的,人的初始,本无形体,由形体的形成,以至于复归于消解,对生命乃至生命消解的超脱,无疑对艺术的创作是大有裨益的。如历史上的魏晋士人的死生态度无不受庄子的影响,从"竹林七贤"到有天下书圣之称的王羲之大名鼎鼎的兰亭序,无不渗透着庄子思想;可以说,没有庄子也就没有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是毫不夸张的 。
文学作品
《夙梦觉尘》是网络作家飞莫鱼然于2016年1月18日发表的又一篇新作,主要是以龙的口吻和视角进行诉说对往昔那段刻骨历史缅怀和追忆,对现实生活和社会时事的感叹,本诗的最后一段是龙对自己的子孙发下宏愿,也是作者对未来生活抱起渴望和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