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简介 网路规划设计师是工业与信息化部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举办的软考中开设的一门课程。 软考全称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体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这门新开的网路规划设计师分属该考试的高级考试,适用于计算机类所有专业,是信息产业部和人事部在“国人厅发2007139发”档案中新增的专业。首次考试于2009年11月开考。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网路规划设计师
- 外文名:Network plan designer
- 性质:一门新的课程
- 分级数目:初级,中级,高级
- 考试目标:熟悉业务,分析需求
- 首次考试:2009年11月
分级形式
针对网路方向而言,它的分级形式是这样的:
初级:网路管理员
中级:网路工程师
高级:网路规划设计师
考试大纲
考试目标
通过本考试的合格人员应具备以下能力:
(1)熟悉所涉及的套用领域的业务。
(2)能够进行计算机网路领域的需求分析、规划设计、部署实施、评测、运行维护等工作。
· 在需求分析阶段,能分析用户的需求和约束条件,写出网路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
· 在规划设计阶段,能根据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完成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选用适宜的网路设备,按照标準规範编写系统设计文档及项目开发计画。
· 在部署实施阶段,能按照系统设计文档和项目开发计画组织项目施工,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成本管理,能具体指导项目实施。
· 在评测运维阶段,能根据相关标準和规範对网路进行评估测试,能制定运行维护、故障分析与处理机制,确保网路提供正常服务。
(3)能指导制订用户的数据和网路战略规划,能指导网路工程师进行系统建设实施。
(4)具有高级工程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考试要求
(1)系统掌握数据通信基本原理;
(2)系统掌握计算机网路的原理;
(3)系统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原理;
(4)系统掌握区域网路、广域网、Internet的技术;
(5)系统掌握TCP/IP体系结构及协定;
(6)掌握网路计算环境与网路套用;
(7)熟练掌握各类网路产品及其套用规範;
(8)掌握网路安全和信息安全技术、安全产品及其套用规範;
(9)熟练套用项目管理的方法和工具实施网路工程 项目;
(10)具备大中型网路设计、部署和管理的实践经验和能力;
(11)具有大中型网路测试及评估的实践经验和能力;
(12)熟悉有关的法律法规与标準;
(13)具有套用数学、经济与管理科学的相关基础知识;
(14)熟练阅读和正确理解相关领域的英文文献。
考试科目
(1)网路规划与设计综合知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笔试,选择题;
(2)网路规划与设计案例分析,考试时间为90分钟,笔试,问答题;
(3)网路规划与设计论文,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笔试,论文题。
合格标準
3个科目必须同时达到合格分数线。合格分数线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确定公布,通常为45分(总分75分)。
考试範围
综合知识
1.计算机网路原理
1.1 计算机网路基础知识
1.1.1 计算机网路的定义与套用
1.1.2 计算机网路组成
· 计算机网路物理组成
· 计算机网路功能组成
1.1.3 计算机网路分类
· 按分布範围分类
· 按拓扑结构分类
· 按交换技术分类
· 按採用协定分类
· 按使用传输介质分类
1.1.4 网路体系结构模型
· 分层与协定
· 接口与服务
· ISO/OSI与TCP/IP体系结构模型
1.2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1.2.1 数据通信概念
· 数字传输与模拟传输
· 基带传输与频带传输
1.2.2 数据通信系统
· 数据通信系统模型
· 同步方式
· 检错与纠错
1.2.3 数据调製与编码
· 数字数据的编码与调製
· 模拟数据的编码与调製
1.2.4 复用技术
· 时分复用
· 频分复用
· 波分复用
· 码分复用
· 统计时分复用
1.2.5 数据交换方式
· 电路交换
· 报文交换
· 分组交换
· 信元交换
1.2.6 传输介质
· 双绞线
· 同轴电缆
· 光纤
· 无线
1.3 网路分层与功能
1.3.1 套用层
· 套用层功能
· 套用层实现模型
1.3.2 传输层
· 传输层的功能
· 传输层的实现模型
· 流量控制策略
1.3.3 网路层
· 网路层功能
· 数据报与虚电路
1.3.4 数据链路层
· 数据链路层功能
· 数据链路层差错控制方法
· 基本链路控制规程
· 数据链路层协定
1.3.5 物理层
· 物理层功能
· 物理层协定
1.4 网路设备与网路软体
1.4.1 网卡
1.4.2 数据机(Modem)
1.4.3 交换机
· 交换机的功能
·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 交换机的类型
1.4.4 路由器
· 路由器的功能
· 路由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1.4.5 网关
1.4.6 无线区域网路设备(AP、AC)
1.4.7 防火墙
1.4.8 网路作业系统
1.4.9 常用的网路软体
1.5 区域网路
1.5.1 区域网路基础知识
· 区域网路定义
· 区域网路拓扑结构
1.5.2 访问控制方式
· 访问控制方式的分类
· 令牌访问控制方式
· CSMA/CD访问控制方式
1.5.3 区域网路协定
· IEEE 802 LAN体系结构与协定
· IEEE 802.3协定
1.5.4 高速区域网路
· 100M乙太网
· 1G乙太网
· 10G乙太网
1.5.5 无线区域网路
· Wi-Fi(802.11)无线区域网路
· 蓝牙技术
1.5.6 虚拟区域网路
· VLAN的概念
· VLAN的实现
· IEEE 802.1Q / ISL VTP协定
1.5.7 冗余网关技术(HSRP、VRRP、GLBP)
1.5.8 乙太网环保护技术(RPR)
1.6 广域网与接入
1.6.1 广域网的概念
1.6.2 拥塞控制
· 拥塞概念
· 拥塞控制原理
· 拥塞控制方法
1.6.3 公用通信网
· PSTN
· ISDN/BISDN网路
· SDH网路
· WDM网路
· MSTP网路
· 移动通信网路
1.6.4 接入技术
· PSTN接入
· ISDN接入
· xDSL接入
· Cable Modem接入
· 区域网路接入
· 无线接入
· 光网路接入(PON)
1.7 网路互连
1.7.1 网路互连概念
1.7.2 网路互连方法
1.7.3 路由算法
· 静态路由算法
· 自适应路由算法
· 广播路由算法
· 分层路由算法
1.8 Internet协定
1.8.1 网路层协定
· IPv4协定
· IP位址与子网概念
· IPv4分组格式
· IP封装与分片
· 路由协定
· 路由信息协定RIP
·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定OSPF
· 边界网关协定BGP
· 组播协定PIM与MOSPF
· 地址解析协定ARP与反向地址解析协定RARP
· Internet控制报文协定ICMP
· IPv6协定
· IPv6地址
· IPv6分组格式
· IPv6地址自动配置
· 邻节点发现过程
· IPv4向IPv6的过渡
1.8.2 传输层协定TCP与UDP
· TCP协定
· TCP定时管理机制
· TCP拥塞控制策略(含RED)
· UDP协定
1.8.3套用层协定
· 域名系统DNS
· 电子邮件协定
· 档案传输协定FTP
· 远程登录协定Telnet
· Web套用与HTTP协定
· 动态主机配置协定DHCP
· P2P套用协定
1.8.4 代理与NAT
1.8.5 线网路协定
· 移动IP协定
· 无线TCP
· 无线Web协定WAP
1.9 网路管理
1.9.1 网路管理基本概念
1.9.2 管理信息的组织与表示
· 抽象语法表示ASN.1
· 管理信息结构SMI
· 管理信息库MIB
1.9.3 简单网路管理协定
· SNMPv1、SNMPv2、 SNMPv3
· RMON
1.9.4 网路管理工具
· 基于Web的管理
· 典型网路管理工具
1.10 服务质量控制技术
1.10.1 IntServ
1.10.2 DiffServ
1.10.3 MPLS
2.计算机网路规划与设计知识
2.1 网路分析与设计过程
2.1.1 网路生命周期
2.1.2 网路开发过程
2.1.3 网路设计文档要素
2.2 需求分析
2.2.1 需求分析内容
2.2.2 业务流量分析要素与方法
2.2.3 通信量分析要素与方法
2.2.4 网路设计的约束条件
2.2.5 需求说明书编制
2.3 逻辑设计
2.3.1 物理层设计
2.3.2 网路互联设计
2.3.3 网路逻辑结构
2.3.4 节点容量和传输流量估算
2.3.5 VLAN策略
2.3.6 网路管理设计
2.3.7 网路地址设计
2.3.8 网路安全设计
2.3.9 逻辑网路设计文档规範
2.4 物理设计
2.4.1 结构化布线设计
2.4.2 网路中心机房要求
2.4.3 网路物理结构
2.4.4 设备选型和配置
2.4.5 物理网路设计文档规範
2.5 网路测试、最佳化和管理
2.5.1 网路测试的方法和工具
2.5.2 性能最佳化的方法和技术
2.5.3 网路管理和网路监控
2.5.4 测试文档
2.6 网路故障分析与处理
2.6.1 常见的网路故障
2.6.2 网路故障的分析
2.6.3 网路故障的检测
2.6.4 网路故障的定位与排除
2.6.5 故障处理文档
2.7 网路系统性能评估技术和方法
3.网路资源设备
3.1 网路伺服器
3.1.1 RISC架构伺服器
3.1.2 IA架构伺服器
3.1.3 性能要求及配置要点
3.1.4 伺服器相关技术
3.2 网路存储系统
3.2.1 SCSI接口卡与控制卡
3.2.2 独立磁碟冗余阵列(RAID)
3.2.3 磁带库
3.2.4 光碟塔
3.2.5 DAS技术
3.2.6 NAS技术
3.2.7 SAN技术
3.2.8 备份系统及备份软体
3.3 其他资源
3.3.1 视频会议系统
3.3.2 网路电话系统
4.网路安全
4.1 网路不安全因素与网路安全体系
4.2 恶意软体的防治
4.2.1 计算机病毒知识
4.2.2 计算机病毒防护软体
4.2.3 网路蠕虫病毒的清除与预防
4.2.4 木马的检测与清除方法
4.3 黑客攻击及预防方法
4.3.1 拒绝服务攻击与防御
4.3.2 缓冲区溢出攻击与防御
4.3.3 程式漏洞攻击与防御
4.3.4 欺骗攻击与防御
4.3.5 连线埠扫描
4.3.6 强化TCP/IP堆叠以抵御拒绝服务攻击
4.3.7 系统漏洞扫描
4.4 防火墙套用
4.4.1 防火墙套用规则
4.4.2 防火墙系统套用设计
4.5 ISA Server套用配置
4.6 IDS与IPS
4.6.1 IDS原理及套用
4.6.2 IPS原理及套用
4.7 访问控制技术
4.7.1 自主访问控制
4.7.2 强制访问控制
4.7.3 基于角色访问控制
4.7.4 访问控制机制
4.8 VPN技术
4.8.1 PPTP / L2TP / GRE
4.8.2 IPSec
4.8.3 MPLS VPN
4.8.4 VPDN
4.9 网路安全隔离
4.9.1 划分子网隔离
4.9.2 VLAN子网隔离
4.9.3 逻辑隔离
4.9.4 物理隔离
4.10 安全认证方法与技术
4.10.1 PKI
4.10.2 证书管理
4.10.3 身份认证
4.11 加密和数字签名
4.11.1 加密技术
4.11.2 数字签名技术
4.11.3 密钥管理
4.11.4 电子印章
4.12 网路安全套用协定
4.12.1 SSL
4.12.2 SET
4.12.3 HTTPS
4.13 安全审计
4.13.1 审计内容
4.13.2 审计工具
4.14 安全管理策略和制度
5.项目管理
5.1 项目计画管理
5.2 项目範围管理
5.2.1 工作分解结构
5.2.2 範围确认和控制
5.3 项目进度控制
5.3.1 活动资源估算
5.3.2 活动历时估算
5.3.3 进度控制技术和工具
5.4 项目成本管理
5.4.1 项目估算
5.4.2 成本预算
5.4.3 成本控制技术和工具
5.5 项目风险管理
5.6 项目质量管理
5.6.1 质量管理的内容
5.6.2 质量管理的方法
5.7 项目文档管理
6.标準化与法律法规
6.1 标準的分类
6.2 标準化机构
6.3 智慧财产权
6.4 网际网路有关的法律法规
7.财务管理相关知识
7.1 会计常识
7.2 财务管理实务
8.套用数学
8.1 机率统计套用
8.2 图论套用
8.3 组合分析
8.4 运筹方法
9.专业英语
9.1 具有高级工程师所要求的英文阅读水平
9.2 熟悉网路规划设计师岗位相关领域的专业英文
术语
术语
案例分析
1.网路规划与设计
· 大中型企业网路规划
· 大中型园区网路规划
· 无线网路规划
· 网路需求分析
· 网路安全性分析
· 逻辑网路设计
· 物理网路设计
· 网路设备选型
· 网路性能评估
2.网路工程管理
· 网路工程计画及成本控制
· 网路工程进度控制
· 网路工程质量控制
3.网路最佳化
· 网路现状分析
· 网路缺陷分析
· 网路最佳化方案
· 网路最佳化投资预算
4.网路配置
· 桥接配置(交换部分)
· 路由配置
· IP位址配置
· 服务质量配置
· VLAN配置
· 防火墙配置
· IDS/IPS配置
· 隔离网闸配置
· VPN配置
· 伺服器配置
5.网路性能分析与测试
6.网路故障分析
· 故障分析
· 故障检测
· 故障处理
网路论文
根据试卷上给出的与网路规划与设计有关的若干个论文题目,选择其中一个题目,按照规定的要求撰写论文。论文涉及的内容如下:
1.网路技术套用与对比分析
· 交换技术类
· 路由技术类
· 网路安全技术类
· 伺服器技术类
· 存储技术类
2.网路技术对套用系统建设的影响
· 网路计算模式
· 套用系统集成技术
· P2P技术
· 容灾备份与灾难恢复
· 网路安全技术
· 基于网路的套用系统开发技术
3.专用网路需求分析、设计、实施和项目管理
· 工业网路
· 电子政务网路
· 电子商务网路
· 保密网路
· 无线数字城市网路
· 应急指挥网路
· 视频监控网路
· 机房工程
4.下一代网路技术分析
· IPv6
· 全光网路
· 3G、B3G、4G、WiMAX、WMN等无线网路
· 多网融合
注意事项
1.计算机技术与软体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什幺时候开始报名?报名时需要办理哪些手续?
报名时间一般为考前2~3个月左右(分别是2月下旬和8月下旬),上半年考试时间为5月底(第三个周六、周日),下半年考试时间为11月中旬(第二个周六、周日)。
在当地考试机构指定的报名点,按当地标準交纳报名考试费,带身份证件,一寸近照 三张。
2.计算机技术与软体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有哪些级别?
计算机技术与软体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共有20个级别,分别如下:
(1)高级资格: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系统分析师(原系统分析员)、系统构架设计师、网路规划设计师、系统规划与管理师;
(2)中级资格:软体设计师(原高级程式设计师)、网路工程师、信息系统监理师、电子商务设计师、软体评测师、多媒体套用设计师、资料库系统工程师、嵌入式系统设计师、计算机辅助设计师、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信息技术支持工程师、软体过程能力评估师、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信息安全工程师、计算机硬体工程师;
(3)初级资格:程式设计师(原初级程式设计师、程式设计师)、网路管理员、信息处理技术员、电子商务技术员、多媒体套用製作技术员、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员、网页製作员。
3.参加计算机技术与软体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有学历等条件限制吗?
不受学历和资历条件限制。凡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各项法律,恪守职业道德,具有一定计算机技术套用能力的人员,均可根据本人情况报名参加相应专业类别、级别的考试。
4、有没有统一的考试大纲和辅导教材,如何购买?
希赛教育软考学院组织编写各级别资格考试的辅导教材和参考用书,每次考试结束后,还编写试题分类精解,录製了培训视频教程、串讲视频教程、真题解析视频。这些考试用书和视频等都已在希赛教育软考学院上公布,考生可在“视频教学平台”或“希赛教育图书”中查询。
5、软考的试题是否很难?合格率如何?
软考属于专业水平的国家品牌考试,试题注重岗位知识和技能(不是背书),综合性和灵活性强,创意多,但只要考生掌握了相应岗位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就会认为考试并不难。对于死记硬背书本的人来说,可能就比较难。由于考试向社会开放,不设学历资历条件,知识和能力各个科目都及格才能合 格,因此合格率并不高。各级别总平均合格率大约是25%,初级资格的合格率约40%,中级资格的合格率20-30%,高级资格的合格率约20%.社会开放 考试的报考者中水平差异很大,不象学校考试那样大家水平比较接近,所以,确实掌握了基本知识又有工作经验的人,没有必要担心合格率问题。
软考并不是竞赛,只要成绩超过合格标準就能合格,没有预先规定合格人数界限。
题型举例
上午题选择题
1. 採用乙太网链路聚合技术将()
A. 多个物理链路组成一个逻辑链路
B. 多个逻辑链路组成一个逻辑链路
C. 多个逻辑链路组成一个物理链路
D. 多个物理链路组成一个物理链路
参考答案:A
2. 当使用多个无线AP设备时,为了防止信号覆盖形成相互间的干扰,要求两个频道的中心频率间隔不低于()
A. 3MHz
B. 11 MHz
C. 22MHz
D. 25MHz
参考答案:D
下午题案例分析
1、案例分析
阅读以下关于某城市公交集团企业网路设计的叙述,回答问题1、问题2和问题3。
某城市公交集团营运公司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制定了公交集团2006年至2010年的信息规划。在规划中明确提出在集团範围内建设一个用于公车辆监控、调度的企业网路,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改造传统的管理和运作模式,大力提升公共运输的服务水平和提高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
公交集团营运公司是一家拥有四个二级分公司、1万多名职工、2000名办公人员的国有独资公司,当前拥有公交场站50个、公交营运线路250条,日营运车辆5000辆,平均运距为6公里,线路总长度4000公里,每年营运的载客人数为1亿人次,年营运收入130亿元。
公交集团企业网路覆盖集团总部与四个二级分公司,要求在五年内能够对所有公车辆完成实时轨迹监控和调度,同时能够为公交集团内部信息系统的运行提供网路支撑环境。
[问题1](10分)
在需求分析阶段,设计单位了解到公交集团办公人员的工作时间是早上8:00至下午6:00,公交线路的运营时间是早上5:00至晚上10:00。在非工作时间,监控和调度网路基本处于闲置状态。
公交集团企业网路的套用主要包括四类,分别是车辆监控调度、办公和集团营运业务场站视频监控和网际网路访问。各类套用的当前需求调杳情况如表1-1所示。
表1-1公交集团套用需求调查
(a)如不考虑场站视频监控系统的工作时间,请计算出公交集团监控和调度网路的可用性指标。

(b)请根据套用需求调查情况,结合五年后的增长率,计算计填写表1-2的内容。
表1-2套用分析
(注:套用总流量指由该套用在整个网路上产生的流量,本题不考虑网路数据包封装所增加的网路流量。)

[问题2](8分)
设计人员通过需求分析,认为公交集团企业网路主要由三级区域网路互连而成,这三级区域网路分别为集团总部的核心区域网路、分公司区域网路、场站区域网路。公交集团企业网路将通过路由设备连线这些区域网路,以便于承载整个集团的各类套用。
在需求分析阶段套用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人员获取了如下的信息:
·车辆监控调度套用从移动公司网路获取车辆数据流,在集团区域网路存储,分发至四个分公司,再进一步分发至各场站的监控计算机,四个分公司拥有车辆的比例为1:2:1:1;
·办公和集团营运业务套用为B/S模式,主要由分公司、场站的办公人员发起,将形成分公司、场站之间的双向数据流,客户机至伺服器占套用总流量的20%,伺服器至客尸机占套用总流量的80%,各分公司之间办公人员数量较为接近;
·场站视频监控套用主要由场站摄像机产生视频流,符合80/20规则,即80%的套用流量在本地进行实时调阅与存储,20%的流量将上传至集团区域网路进行调阅和存储,四个公司之问的场站数量比例同于车辆比例;
·网际网路访问套用主要是用于分公司、场站的办公用户访问网际网路,多为B/S类型套用访问,用户至集团区域网路访问网际网路的上行流量为20%,下行流量为80%。
基于以上资料,假设场站区域网路的流量都将经过分公司区域网路汇总,再传递至集团区域网路,计算集团区域网路至各分公司区域网路的通信流量要求,填入表1-3中(通信流量要求应至少满足5年的套用需求)。
[问题3](7分)

根据公交集团的组织机构情况,设计人员形成了如图1-1所示的逻辑网路结构。
(a)请分析该逻辑网路结构的冗余性,并指出存在的故障单点。
企业网路逻辑结构

(b)假设网路中的所有主用线路、备用线路都是相同的线路,为了能够藉助于路由协定实现等开销路径上的负载均衡,该网路可以採用何种路由协定?
下午题论文
论电子政务专用网路的规划与设计
随着信息技术在世界範围内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网路技术的普及套用,电子政务正在成为当代信息化的最重要领域之一。电子政务的推进加快了政府职能转变,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增强了政府服务能力,促进了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电子政务的实施依託于-电子政务专用网路,因而电子政务专用网路有其特有的套用环境和需求,也需要採用特有的技术和方法。
请围绕“电子政务专用网路的规划与设计”论题,依次对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概要叙述你参与设计和实施的电子政务专用网路项目(若没有,叙述类似的项目)以及你所担任的主要工作。
2、具体讨论你在电子政务专用网路(或类似网路)规划与设计中针对特有的套用环境和需求採用了哪些技术和方法,採取这些技术和方法有何优点?
3、分析你採取上述技术、方法的效果如何,还有哪些需要进一步改进之处以及如何进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