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曾华燊

2020-02-10 23:02:17 百科

曾华燊

1978年通过了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研究生考试和出国研究生考试;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曾华燊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代表作品:《开放系统互连标準入门》

人物简介

1980~1985年,在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NPL – National Physical Laboratory)从事网管(Gateway)设计和计算机网路协定测试技术的研究工作;
1982年1月~1985年3月18日,在英国伦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英国工作和学习期间,曾教授就提出穿越测试法,被ISO接纳为测试OSI中继系统(路由器)的标準。博士学位论文:Gateway Testing Techniques;
1985年~1997年进入中国科学院成都计算机套用研究所工作,任该所计算机网路研究室和信息系统工程部主任,1986年聘为副研究院,1988年聘为研究员,1991年获国家政府津贴,1993年主持的有关网路测试技术研究多项工作成果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7年12-1988年6月,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British Columbia)计算机系客座教授,作为受加拿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的IDCOMHigh-performance Tester 项目顾问。
1997年9月~2011年3月,在西南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工作(后更名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2001年起任四川省网路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
1999年4月21日被铁道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2008年获得第七届西南交通大学詹天佑专项基金教书育人奖;
2007和2008年曾华燊教授连续被英国剑桥IBC(International Biographical Centre)推荐为“International Professional of the year”;2008年被IBC推荐为“2000 Outstanding Intellectuals of the 21th Century”;
学术兼职:1986年至今先后任中国计算机学会西南学会网路与信息系统专也委员会副主任、主任、四川省计算机学会网路与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主任;《计算机套用》杂誌编委。

科研方向

  1. 网路测试技术:先后提出渡船测试法(Ferry Test Approach)作为实现ISO IS 9646中界定的四种抽象测试法的通用方法,提出穿越测试法(Transverse Test mesthod)被ISO IS 9646作为测试OSI中继系统(网际网路中路由器、交换机)的两种基本测试方法之一,提出多点协同穿越测试法(MPC-TTM)作为全面评价中继系统的基本测试法和网路工程验收手段;
    主持的主要项目:
    1) 国家七五攻关项目“OSI协定标準化测试”(项目编号:75-68-66-15),时间:86年10月-89年12月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渡船’思想为基础的的标準化测试技术研究”(编号:6863023),时间:87年1月-89年12月
    3) 四川省套用基金项目"计算机网路测试技术研究",时间:90年1月-91年6月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计算机网路‘钳形渡口”测试法研究“(项目编号:68973029,时间:1990年1月-1992年12月
    5)中科院院长基金项目“携带型网路协定测试仪研究”,时间:92年1月-92年12月
    6)北京邮电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通信协定测试及验证方法和系统研究时间:93年9月95年3月
2.下一代网路体系结构研究:2001年任四川省网路通信技术(教委)重点实验室主任期间反对把IPv6网路视为下一代网路,提出必须研究下一代网路体系结构,并与2003年提出了单层用户数据交换平台体系结构(SUPA - Single-layer User-data swithing Platform Architecture), 先后主持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维以太城域网体系结构研究”(项目批准号:60372065,2004-2006)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GI 体系结构-SUPA及其核心技术研究”(项目批准号:60773102,2008-
2010)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与中国工程院联合基金项目——中国工程科技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未来网路体
繫结构与网路技术发展策略研究(项目批准号:U0970122,2009-2010)。

教学工作

  1. 先后讲授本科“计算机网路”、研究生“现代网路通信技术”、“网路工程导论”和博士生课程“网路与网路计算”、“系统性能评价与测试技术”等课程;
  2. 指导硕士研究生50余人、博士研究生14人。

着作与论文

  1. 着作
    1)《开放系统互连标準入门》第九章:OSI协定实现的标準化测试(274页 - 295页),中国电子学会《电子科学技术》编辑部。
    2)编译A.S. Tanenbaum《计算机网路》(79万字),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
    3)《计算机网路大全》(160万字)- 全国高技术重点图书,电子工业出版社1996年出版。本人主笔第二篇:网路标準(约33万字)。
    4)《现代网路通信技术》(80万字),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学
  2. 术论文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