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计算机通信与网路(2002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图书)

2019-09-24 16:16:33 百科
计算机通信与网路(2002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图书)

计算机通信与网路(2002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图书)

本书介绍了计算机通信与网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全书共分10章,从识网、组网、用网与护网几个方面,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计算机通信与网路的一系列关键技术,包括计算机网路体系结构与设备、数据传输与通信接口、数据链路控制、公用数据交换网、区域网路与城域网、网际网路和宽频IP网、计算机通信服务与网路套用、网路接入技术,以及网路管理和网路安全技术。

基本介绍

  • 书名:计算机通信与网路
  • 作者:沈金龙 杨庚 主编
  • ISBN:978-7-115-24866-4
  • 类别: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 页数:372
  • 定价:45.00 元
  •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1年9月
  • 装帧:平装
  • 开本:16

基本信息

作 者: 沈金龙编着
出 版 社: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6-1 字 数: 版 次: 1 页 数: 342 定价:¥39.80 I S B N : 9787563505319

编辑推荐

作 者: 沈金龙编着  出 版 社: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6-1 字 数: 版 次: 1 页 数: 342 定价:¥39.80 I S B N : 9787563505319

编辑推荐

21世纪是信息社会的时代,计算机通信作为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一种通信方式,在这个时代的人类活动和经济建设中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产生极大的影响,特别是网际网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套用,形成了势不可挡的IT潮流,又进一步促进了计算机通信与网路的持续发展。
21世纪是信息社会的时代,计算机通信作为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一种通信方式,在这个时代的人类活动和经济建设中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产生极大的影响,特别是网际网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套用,形成了势不可挡的IT潮流,又进一步促进了计算机通信与网路的持续发展。

内容简介

进入21世纪,计算机通信与网路技术在数位化、宽频化、综合化、智慧型化和个人化方面将会呈现更大的进展。
书中内容丰富、新颖,既注重基本原理的阐述与分析,又介绍计算机通信与网路技术的新进展,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简明扼要。本书可作为大专院校“计算机通信与网路”课程的本科教材,也可供各级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参考。

目录

第1章 概论
1.1 计算机通信与网路的发展进程
1.2 通信系统模型
1.3 计算机通信与网路技术
计算机通信是一种以数据通信形式出现,在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或计算机与终端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方式。它是现代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融合的产物,在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武器控制系统、信息处理系统、决策分析系统、情报检索系统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套用。
计算机通信的基本原理是将电信号转换为逻辑信号,其转换方式是将高低电平表示为二进制数中的1和0, 再通过不同的二进制序列来表示所有的信息。也就是将数据以二进制中的0和1的比特流的电的电压做为表示,产生的脉冲通过媒介(通讯设备)来传输数据,达到通信的功能,这个是osl的物理层,也就是通信的工作原理。
网路技术是从19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把网际网路上分散的资源融为有机整体,实现资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机协作,使人们能够透明地使用资源的整体能力并按需获取信息。资源包括高性能计算机、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专家资源、大型资料库、网路、感测器等。 当前的网际网路只限于信息共享,网路则被认为是网际网路发展的第三阶段。网路可以构造地区性的网路、企事业内部网路、区域网路网路,甚至家庭网路和个人网路。网路的根本特徵并不一定是它的规模,而是资源共享,消除资源孤岛。
1.4 计算机通信与网路套用及发展前景
第2章 计算机网路体系结构
2.1 计算机网路体系结构概述
2.2 OSI参考模型功能简述
2.3 通信规程、服务和服务访问点
2.4 数据单元和数据传输流程
数据单元是网路信息传输的基本单位。
一般网路连线不允许传送任意大小的数据包,而是採用分组技术将一个数据分成若干个很小的数据包,并给每个小数据包加上一些关于此数据包的属性信息,例如源IP位址、目的IP位址、数据长度等。这样的一个小数据包就叫数据单元,又称帧、数据帧等。
这样一来,每次网路要传送的数据都是规格和封装方式相同的一个“小包裹”,有利于数据传输的标準化,简化了数据传输方式。
2.5 通信原语
2.6 网际网路TCP/IP协定栈和分层结构
2.7 标準化组织与机构
第3章 数据传输与通信接口
3.1 传输介质及其特性
3.2 数字传输与模拟传输
3.3 数据传输质量参数
3.4 多路复用技术
多路复用技术 是把多个低信道组合成一个高速信道的技术,它可以有效的提高数据链路的利用率,从而使得一条高速的主干链路同时为多条低速的接入链路提供服务,也就是使得网路干线可以同时运载大量的语音和数据传输。
我们平时上网最常用的电话线就採取了多路复用技术,所以你在上网的时候,家人也可以打电话了。
多路复用最常用的两个设备是:

多路复用器

,在传送端根据约定规则把多个低频宽信号複合成一个高频宽信号;

多路分配器

,根据约定规则再把高频宽信号分解为多个低频宽信号。这两种设备统称为多路器(MUX)。
常见的多路复用技术包括频分多路复用(FDM)、时分多路复用(TDM)、波分多路复用(WDM)和码分多路复用(CDMA)其中时分多路复用又包括同步时分复用和统计时分复用。.
3.5 传输系统
3.6 通信接口特性
第4章 数据链路控制
4.1 数据链路控制的基本概念
两个设备之间真正交换数字数据时,需要用到某种形式的数据链路控制。这是由于存在传输差错的可能性;而且数据接收方有时需要调整数据到达速率,否则可能因来不及处理收到的数据而使接收快取溢出。因此,仅靠同步和接口技术是很不够的。这里考察了所有数据链路控制协定共有的流量控制、差错检测与纠正以及链路(线路)规程等基础技术,并介绍了最常用的协定HDLC。
4.2 数据链路管制协定机理与分析
4.3 差错控制
一种保证接收的数据完整、準确的方法。因为实际电话线总是不完美的。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可能变得紊乱或丢失。为了捕捉这些错误,传送端数据机对即将传送的数据执行一次数学运算,并将运算结果连同数据一起传送出去,接收数据的数据机对它接收到的数据执行同样的运算,并将两个结果进行比较。如果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破坏,则两个结果就不一致,接收数据的数据机就请传送端重新传送数据
差错分类
通信过程中的差错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热噪声引起的随机错误;另一类是由冲突噪声引起的突发错误。突发性错误影响局部,而随机性错误影响全局。
4.4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规程
4.5 通信控制器
第5章 数据交换技术
5.1 交换基本原理
5.2 交换基本原理
5.3 X.25分组交换网
5.4 帧中继
5.5 异步传送模式
5.6 ATM交换网路结构
5.7 ATM信令协定
第6章 区域网路与城域网
6.1 区域网路技术特徵
传输介质是网路中信息传输的媒体,是网路通信的物质基础之一。传输介质的性能特点对传输速率、通信的距离、可连线的网路结点数目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等均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必须根据不同的通信要求,合理地选择传输介质。目前在区域网路中常用的传输介质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导纤维等。
6.2 区域网路/城域网参考模型和标準
6.3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6.4 乙太网和以太交换
乙太网(Ethernet)指的是由Xerox公司创建并由Xerox、Intel和DEC公司联合开发的基带区域网路规範,是当今现有区域网路採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协定标準。乙太网络使用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及冲突检测)技术,并以10M/S的速率运行在多种类型的电缆上。乙太网与IEEE802·3系列标準相类似。
6.5 高速乙太网
6.6 光纤分散式数据接口
6.7 城域网和DQDB
第7章 网际网路和宽频IP网
7.1 网际网路的分层模型
7.2 IP位址与域名系统
7.3 网间互连子层
7.4 网际网路路由器与寻径
7.5 ATM承载IP业务解决方案
7.6 宽频IP网
第8章 计算机网路服务和套用
8.1 网际网路传输层协定
8.2 网路作业系统
8.3 网路套用模式
8.4 网路基本服务
8.5 网路电话技术及其套用
第9章 组网与接入技术
9.1 网路的规划与设计
9.2 网路实施与网路测试
9.3 接入网
9.4 用户接入方式
第10章 网路管理与网路安全
10.1 网路管理的基本概念
10.2 电信管理网
10.3 网路安全技术
参考文献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