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

2019-05-15 15:35:40 百科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是西南交通大学二级学院,其前身是唐山铁道学院铁道运输系,1956年恢复建系。1998年6月,学校组建了交通运输学院。

根据2016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5个系,本科专业5个,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画“万人计画”教学名师1人,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2人,在校本科生1700余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300余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
  • 英文名: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and logistics, Southwest Jiao Tong University
  • 创办时间:1956年
  • 类别:二级学院
  • 知名校友:刘志军
  • 博士后流动站:1个
  • 博士点:4个(一级1个+二级3个)
  • 硕士点:8个(一级3个+二级2个+工程3个)
  • 双聘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
  • 现任院长:彭其渊
  • 地址:成都市二环路北一段111号
  • 主管部门:西南交通大学

历史沿革

西南交通大学运输工程系其前身是唐山铁道学院铁道运输系,1956年恢复建系。
1984年,获运输管理工程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1985年,更名为运输工程系。
机构设定机构设定
198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同年被批准为铁道部重点学科。
1991年,被批准与校内相关学科共同建立铁、公、水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1998年6月,学校组建了交通运输学院。
1999年11月,交通安全工程技术实验室準成为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2001年12月,数位化城市交通综合实验室成为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2006年5月,为了适应现代物流发展及人才培养需要,学校以交通运输学院物流工程係为基础,成立了全国“211工程”建设重点大学中的首个物流学院。
2007年,综合交通运输智慧型化工程实验室经四川省科技厅批准成为国内第一个综合运输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2010年,经四川省发改革委正式批准,综合交通运输智慧型化实验室成为综合运输四川省工程实验室。10月,在学校“凝聚学科力量、强化学科特色、提高学科水平、增强学科竞争力”的发展战略指导下,交通运输学院和物流学院整合组建了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
2012年,综合交通运输智慧型实验室正式经国家发改委批准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计画,成为目前国内唯一的综合交通运输领域的国家级创新平台。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根据2016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画“万人计画”教学名师1人,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画”1人、四川省“百人计画”2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3人,博士生导师29人,教授近30人,副教授50余人,兼职和客座教授 40余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双聘):何华武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画“万人计画”教学名师:彭其渊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画”:杨飞
四川省“青年百人计画”入选者:江欣国等
国家级教学名师:罗霞、彭其渊
国家级教学团队:行车组织教学团队(彭其渊)、交通工程教学团队(罗霞)
四川省教学名师:罗霞
四川省教学团队:交通工程教学团队(罗霞)、交通运输组织教学团队(彭其渊)

院系设定

根据2016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5个系,本科专业5个。
院系设定
运输工程系
交通工程系
安全工程系
物流工程系
物流管理系
---
资料来源:
专业设定
交通运输
交通工程
安全工程
物流工程
物流管理
---
资料来源:

教学建设

根据2016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有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国家视频公开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7门,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试点专业2个,国家创新人才改革试点专业1个,四川省特色专业1个,四川省品牌专业1个;国家实验教学示範中心1个,省级人才培养基地4个;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9部,铁路及物流特色教材50部;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四川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
国家级特色专业:交通运输、交通工程
国家实验教学示範中心:交通运输国家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
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交通运输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交通运输
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试点专业:交通运输、交通工程
国家创新人才改革试点专业:交通运输
四川省特色专业:物流工程
四川省品牌专业:物流管理
国家精品课程:行车组织、货物运输组织、交通管理与控制
省级精品课程:站场及枢纽、旅客运输组织、运输组织学、现代物流学、交通管理与控制等
省级人才培养基地:
四川省交通安全信息技术本科人才培养基地
四川省智慧型交通人才培养基地
中国铁路总公司高速铁路运输组织本科人才培养基地
四川省交通运输人才培养基地
资料来源:
教学成果:
名称获奖类别
打造专业优势平台,最佳化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创新性工程型交通运输专业人才
2009年教育部第六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资料来源:

学科建设

根据2016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
博士后流动站:交通运输工程
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交通工程、系统工程、物流工程
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系统科学、安全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物流工程、交通工程
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交通运输工程、安全工程、物流工程

学术科研

科研中心

根据2016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研究生创新基地1个,省级人才培养基地4个。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综合交通运输智慧型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综合运输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数位化城市交通综合实验室、交通安全工程技术实验室
教育部研究生创新基地:教育部交通运输工程研究生创新基地
科研中心
交通运输与自动化研究所
交通工程研究所
供应链金融服务创新研究所
交通运输安全研究所
旅客运输研究所
西南交通大学物流研究院
交通运输信息技术研究所
系统工程研究所
西南交通大学包装研究检测中心
运输经济与政策研究所
综合运输研究所
列车运行图编制研发培训中心
物联网技术与套用研究所
城市公共运输研究所
人机工程及交通运输安全技术开发中心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所
交通运输与智慧型化技术开发中心
---
资料来源:

科研成果

根据2016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863”计画项目、国家“十二五”科技攻关项目等在内的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200余项,获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0余项。在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调度指挥、智慧型交通、现代化物流等方面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2015年,围绕综合交通运输智慧型化信息枢纽关键技术、智慧型列车运行图编制、高速铁路调度指挥、城市智慧型交通关键技术、综合交通运输安全保障关键技术、智慧型物流系统关键技术等领域承担了国家级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23项。
2015年承担的国家级项目统计表
项目名称项目类别
基于服务与负荷分析预测的移动云计算资源最佳化管理关键技术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考虑火灾动态影响的捷运车站疏散设施系统最佳化配置理论与方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大都市区物流企业区位选择模式及演化机理研究:以成都为案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基于潜在冲突贝叶斯推理的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反馈最佳化理论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低碳导向型城市交通系统最佳化与管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捷运车站客流立体疏散链路约束机制与疏导策略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基于大数据的城市区域机动车运行排放引发的PM2.5实施治理研究
国家级人文社科项目
生态文明与产业转移双重约束下西部综合运输系统演变及最佳化研究
国家级人文社科项目
区域危险废物绿色物流系统构建与网路设计研究
教育部
异质交通流车队离散模型及其在信号协调控制中的套用研究
教育部
灾难救援供应链的结构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
科技部
资料来源:
科研获奖统计表
获奖项目名称奖项类型授奖机构
获奖项目名称
奖项类型
授奖机构
区域综合交通网规划方法与套用
科学技术二等奖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
基于综合运输体系的区域运输通道规划及配置研究
科学技术三等奖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
城际铁路客运量预测方法及套用研究
科学技术三等奖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
基于综合运输体系的区域运输通道规划及配置研究
科学技术三等奖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
胶济客运专线扩能提效研究
铁道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中国铁道学会
动车组检修计画最佳化关键技术及套用
铁道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中国铁道学会
铁路网货流分析与网路配流系统
铁道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中国铁道学会
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模拟仿真系统
北京铁路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北京铁路局
区域综合交通网规划方法与套用
科学技术二等奖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
铁路运输通道合理分工与能力运用最佳化
科技进步三等奖
四川省科技厅
资料来源:

学术资源

  • 学术期刊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是2002年经国家科委及国家出版总署和教育部联合批准创办的学术性新刊物。期刊由教育部主管,西南交通大学主办,交通运输学院承办。《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统计源资料库、中国期刊全文资料库(光碟版)、万方数据-数位化期刊群(全文版)、中文科技期刊资料库(全文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资料库全文收录,并于2009年被遴选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11-2012年RCCSE学术期刊分学科排行榜——交通运输工程A类期刊。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合作交流

合作国家和地区合作国家和地区
根据2016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与日本山梨大学共建交通景观实验室,利用近红外光谱仪、血压计、心率测量器、皮肤温度计等一系列生理指标测量仪器对实验者在实验中观察交通景观图像时所产生的脑部血液浓度变化、血压变化、心率变化、皮肤温度变化等生理反应进行实时数据採集和记录。与四川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联合共建驾驶员职业适应性检测中心,依託我院的自研实验系统”驾驶适应性检测系统”进行驾驶员适应性方面的检测和研究工作。与中铁二院共建综合运输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中铁二院研究中心和西南交通大学中铁二院集团交通运输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文化传统

标识

  • 院徽
院徽院徽
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院徽以学院“立足轨道交通,面向综合运输,服务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作为设计理念,以学院英文名称(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and Logistics)的首字母STL为设计素材,结合学院综合的学科特色,採用多元素变形的方法将学院英文简称组合在一起,体现了鲜明的学科特色和团结和谐进取的学院精神。
1、院徽主体中“S”代表“School”,“T”代表“Transportation”,“L”代表“Logistics”,形象一目了然,具有学院代表性。
2、院徽中艺术形“S”代表蜿蜒的交通网路。图形美观,构图和谐,体现“立足轨道交通,面向综合运输”的理念。同时也与“Southwest”的学校首字母相呼应。
3、院徽主体整体呈盾牌形状,不仅仿照校徽形状,与其配套,更结合我院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体现了以安全可靠的交通网路为基础,开展交通、运输、物流、安全等领域和方向的科研与教学。
4、整体设计的深蓝色不仅与交大蓝呼应,也表示我院在服务经济建设、开展科学研究、推动学院发展的过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5、主题外围以圆形院徽为基準,体现学院和谐团结之意,採用华文行楷标準字型,使用中英两种 “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and Logistics”提写学院全称。

文化活动

根据2016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举办了2016迎新暨元旦晚会、"选择与成长"德邦全国校园巡迴讲座、社会实践活动等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了2016国际学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会等学术交流活动,西南交通大学第四届运动舞蹈大赛、西南交通大学第十九届国标舞大赛等活动竞赛。
学术交流学术交流

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
院长
彭其渊
副院长
刘晓波
常务副院长
张锦
院党委书记
郝建平
院党委副书记
李国芳
副院长
罗霞、李宗平、帅斌、徐菱
资料来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