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龙潭社区居民委

2020-01-29 23:44:17 百科

龙潭社区居民委

龙潭社区居民委员会,属于坝区。距离街道5.00公里,国土面积31.10平方公里,海拔1650.00米,年平均气温16.50℃,年降水量658.00毫米,适宜种植水稻、烤菸、包穀等农作物。有耕地2620.00亩,其中人均耕地1.21亩;有林地42424.00亩。全社区辖5个居民小组,有居民533户,有乡村人口2164人,其中农业人口2157人,劳动力1404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479人。2013年全社区经济总收入7046.00万元,居民人均纯收入8115.00元。居民收入主要以出外打工为主。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龙潭社区居民委
  • 外文名:LONG TAN Residents Committee
  • 地点:龙潭
  • 类别:组织机构
  • 内设机构:办公室等

自然资源

全社区有耕地总面积2620.00亩(其中:田290.00亩,地2330.00亩),人均耕地1.21亩,主要种植水稻、烤菸、包穀等作物;拥有林地42424.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250.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58亩,主要种植板栗、桃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86.00亩;其他面积0.00亩。

基础设施

该社区到2013年底,有12户居住于砖木结构住房;有117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有4户居住其他结构住房;其余的均住砖(钢)混结构住房。
该社区截止2013年底,全社区有533户通自来水,有0户饮用井水,有533户通电,有513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居民518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行动电话的居民户数514户,其中拥有行动电话居民数489户。 
进该社区道路为属于柏油、水泥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1.0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5.00公里。  
全社区有效灌溉面积为290.00亩,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284.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59亩。

农村经济

该社区2013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046.0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959.00万元;畜牧业收入1026.00万元(其中:年内出栏肉猪4426头,肉牛46头,肉羊132头);林业收入17.00万元;第二、三产业收入4942.00万元;工资性收入1449.00万元。居民人均纯收入8115.00元,居民收入以出外打工等为主。全社区外出务工收入1111.0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99人,在省内务工99人,到省外务工0人。

特色产业

该社区的主要产业为烤菸,主要销售往本县。2013年主产业全社区销售总收入0.00万元,该社区目前正在发展大杨梅特色产业,计画大力发展烤菸产业。

人口卫生

该社区现有居民533户,共有乡村人口2164人,其中男性1086人,女性1078人。其中农业人口2157人,劳动力1404人。
到2013年底,全社区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948;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715人。
居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乡(镇)卫生院,距离社区卫生所0.00公里,距离街道卫生院6.00公里。建有公厕8个。人畜混居的居民12户。

村务公开

该社区到2013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契约494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099.00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257.00亩。是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劳408个(劳均1个)。
年末集体总收入114.00万元,有固定资产431.00万元,年末集体有收益-115.00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託管理,定期开展社区村务公开,是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贴上公告、黑板报、会议等方式公开。

文化教育

该社区小学生就读到龙潭国小,中学生就读到大营街二中。该社区距离国小校0.00公里,距离中学5.00公里。目前该社区义务教育在校学生中,小学生229人,中学生152人。

基层党团组织

该社区设党支部5个,党员总数109人,党员中男党员81人,女党员28人。团支部5个,团员142人。

存在问题

该社区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基础设施差,村内外公路硬化、水利、水源差,文化、教育卫生差,无收入,发展慢。
该社区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发展种烤菸,核桃,出外打工,养殖业。

人文地理

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族的民间传统节日。大营街街道的大密罗、龙潭两个社区居委会以及甸苴社区居委会的部份居民小组均为彝族。由于经济和人员分散等因素,三个村未过火把节,三个村的彝族青年就自发地到峨山县和红塔区的洛河、小石桥过火把节。近几年来,汇溪公园组织了火把节,加之有众多的汉族民众参与,大营街街道的火把节内容丰富,热闹非凡。
祭龙节
祭龙节,顾名思义就是彝族人民祈盼风调雨顺所举行的祭祀活动。祭龙节有一个显着特点就是祭龙时女性不得参加。
跳乐
跳乐早期是彝族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私定终身的一项集体活动。一般在农闲时进行,成员不固定,以村为单位,青年男女分别邀约比较好的朋友组成一群或多群,人数不等。举办之先,由男方一人于赶街时与外村的女青年交谈并预约双方聚会跳乐的日子。到期之日,女方青年为了不受家人的阻挡,多于头天晚上密约集中,男方青年则必须到中途迎接。
现在,由于社会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改变,彝族青年的交际也越来越广泛。跳乐成了一项娱乐活动,众多的彝族中老年也加入到跳乐的活动之中。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