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极乐鸟(学名:Paradisaea apoda)是极乐鸟属中最大的鸟种。成年雄鸟体长可达到43厘米,雌性可达35厘米。雄鸟的额、颊、喉等墨绿色;头、颈黄色;上体暗赤栗色;腹部葡萄红色,胁部有长饰羽,其基部橙黄,中部黄色,前部白色;中央尾羽仅存羽轴,并延成铁线状。雌鸟较雄鸟色彩单调,一般为栗褐色。
大极乐鸟原产于印度尼西亚和巴布亚纽几内亚。栖息于海拔950米以上的热带丛林,以水果、种子和小昆虫为主要食物。
大极乐鸟也称“无腿极乐鸟”,这个名称是由于早期的商人将没有爪子的大极乐鸟带回欧洲,以它们华丽的羽毛来吸引贵族,这使得人们认为这种鸟是天堂的来客,一直在天空中飞翔不需要着陆。
(概述图片来源)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大极乐鸟
- 拉丁学名:Paradisaea apoda
- 别称:大天堂鸟、无腿极乐鸟
- 界:动物界
- 门:脊索动物门
-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 纲:鸟纲
- 亚纲:今鸟亚纲
- 目:雀形目
- 科:极乐鸟科
- 属:极乐鸟属
- 种:大极乐鸟
- 命名者及年份:Linnaeus,1758
- 英文名:greater bird-of-paradise
形态特徵
该鸟羽毛具性二型特点。雄鸟喉部具绿色虹彩羽毛,头顶、枕和颈项黄色并杂有银灰色。背棕色。上体和翅棕色。身体余部为栗褐色。侧羽(用于求偶炫耀)从基部的黄色向白色渐变,并杂有栗色斑纹。中央尾羽似细“线”。胁部羽毛黄色,呈丝状。
雌鸟与雄鸟完全不同,一般为栗褐色,头、颈色较暗。胸、腹部灰白色。羽上没有条纹,也无雄鸟华丽的饰羽。
两性虹膜皆黄色、喙蓝色。
大极乐鸟为极乐鸟属(Paradisaea)体型最大的成员。雄鸟体长可达43厘米(不包括一对中央尾羽的长度);雌鸟比雄鸟小,长仅35厘米。
栖息环境
栖息于低地和小山森林。活动海拔在950米以上。
生活习性
对该鸟的习性观察比较有限。可能主要以水果、种子、小昆虫、蜘蛛和青蛙为食。该鸟生性活跃,喜欢结群,常见群聚于枝头嘈杂喧闹。类雌鸟羽色的其他极乐鸟也频繁出没于小群中,包括黑辉极乐鸟(Manucodia ater)等。
迁徙:留鸟,不迁徙。
鸣叫:雄鸟可发出低沉的“wauk”或“wonk”鸣叫声。
分布範围
原产地:印度尼西亚、巴布亚纽几内亚。
主要分布于阿鲁群岛和纽几内亚南部低地,帝米加以东及斯特里克兰河流域。曾成功引入小托巴哥岛,加勒比海仍有小数量的存在。
大极乐鸟在原产地分布(绿)

繁殖方式
繁殖期在3~5月和8~12月。交配为一夫多妻制。
雄鸟登上树冠寻觅雌鸟

在繁殖期换上一身华丽的羽毛,在树枝上做出各种夸张动作,试图吸引雌性的眼球。雄鸟展开华丽羽饰于树梢巡游,并形成一种层次,羽饰最华丽者占据最高位置。它们的初始姿势很有特点:翅膀弯如旋浆状,尾向下拱,身侧羽毛蓬鬆垂落如瀑布。雄鸟在树梢喧嚣跳跃,当雌鸟出现时,雄鸟回归各自位置继续踱步,并保持求偶的羽饰姿态。被雌鸟选中的雄鸟会伫立不动。该鸟可能与纽几内亚极乐鸟进行杂交。
交配后雌鸟独自筑巢和抚育后代。每窝产卵2枚(至多可达7枚),卵呈浅褐色,上布有红色或黑色斑纹。孵化期约20天。
亚种分化
序号 | 中文名 | 学名 | 命名人及年代 |
---|---|---|---|
1 | 大极乐鸟指名亚种 | Paradisaea apoda apoda | Linnaeus,1758 |
2 | 大极乐鸟帝米加亚种 | Paradisaea apoda novaeguineae | D'Albertis & Salvadori,1879 |
种群现状
全球种群未量化,但该鸟在原产地属常见物种。由于猎获羽毛的交易,推测该鸟种群呈下降趋势(Frith &Beehler 1998)。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The IUCN Red List):无危物种(LC),2012年评估。
趣闻逸事
大极乐鸟的学名意思是“没有脚的极乐鸟”。在大航海时代,欧洲人对探险与异域风情的好奇心极度膨胀,但对异域的知识实在乏善可陈,结果凭空脑补出不少神奇的故事。探险家从土着手里弄来没有爪子的大极乐鸟皮标本,人们讚叹于它那华丽的羽毛,自行将它们脑补成天堂的来客,永远在天空飞翔而不需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