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剧堪称中国古代戏曲精粹,是古代戏曲名着代表作。这四部剧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通过心理刻划、细节描写、个性化的语言、相互映衬等多种手法,使剧中的人物形象无论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都栩栩如生,具有鲜明的个性,从而产生了动人的艺术魅力。在语言风格上,四剧皆具有案头场上兼美的特色,既优美蕴藉,富有传统诗词的意境之美,又不晦涩难懂。
基本介绍
- 书名:中国古典四大名剧
-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 页数:531页
- 开本:32
- 作者:李宝龙
- 出版日期:2014年8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40236229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四大名剧在杰作如林的戏曲史上独占鳌头
◆郭沫若肯定《西厢记》是“有永恆而且普遍的生命”的伟大艺术品
◆戏曲家吕天成推崇汤显祖为“绝代奇才”和“千秋之词匠
◆梁廷楠称讚洪昇“以绝好题目,做绝好文章,学子才人一齐俯首。“
◆郭沫若肯定《西厢记》是“有永恆而且普遍的生命”的伟大艺术品
◆戏曲家吕天成推崇汤显祖为“绝代奇才”和“千秋之词匠
◆梁廷楠称讚洪昇“以绝好题目,做绝好文章,学子才人一齐俯首。“
作者简介
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杂剧(元曲)作家。《西厢记》被称为元杂剧的“压卷”之作,它不仅是一部戏剧,它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不朽名着。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海若,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日本学者青木正儿在《中国近世戏曲史》中,将他和莎士比亚并称为东西方交相辉映的两颗明星。
洪升(1645~1704)清代戏曲作家、诗人。字昉思,号稗畦,又号稗村、南屏樵者。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与孔尚任并称“南洪北孔”。
孔尚任(1648~1718年),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清初诗人、戏曲作家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海若,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日本学者青木正儿在《中国近世戏曲史》中,将他和莎士比亚并称为东西方交相辉映的两颗明星。
洪升(1645~1704)清代戏曲作家、诗人。字昉思,号稗畦,又号稗村、南屏樵者。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与孔尚任并称“南洪北孔”。
孔尚任(1648~1718年),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清初诗人、戏曲作家
图书目录
序
西厢记
西厢记五剧第一本张君瑞闹道场杂剧
西厢记五剧第二本崔莺莺夜听琴杂剧
西厢记五剧第三本张君瑞害相思杂剧
西厢记五剧第四本草桥店梦莺莺杂剧
西厢记五剧第五本张君瑞庆团杂剧
牡丹亭
作者题词
第一出标目
第二出言怀
第三出训女
第四出腐叹
第五出延师
第六出怅眺
第七出闺塾
第八出劝农
第九出肃苑
第十齣惊梦
第十一出慈戒
第十二出寻梦
第十三出诀谒
第十四出写真
第十五出虏谍
第十六出诘病
第十七出道觋
第十八出诊祟
第十九出牝贼
第二十齣闹殇
第二十一出谒遇
第二十二出旅寄
第二十三出冥判
第二十四出拾画
第二十五出忆女
第二十六出玩真
第二十七出魂游
第二十八出幽媾
第二十九出旁疑
第三十齣欢挠
第三十一出缮备
第三十二出冥誓
第三十三出秘议
第三十四出詗药
第三十五出回生
第三十六出婚走
第三十七出骇变
第三十八出淮警
第三十九出如杭
第四十齣仆侦
第四十一出耽试
第四十二出移镇
第四十三出御淮
第四十四出急难
第四十五出寇间
第四十六出折寇
第四十七出围释
第四十八出遇母
第四十九出淮泊
第五十齣闹宴
第五十一出榜下
第五十二出索元
第五十三出硬拷
第五十四出闻喜
第五十五出圆驾
长生殿
自序
例言
第一出传概
第二出定情
第三出贿权
第四出春睡
第五出禊游
第六出傍讶
第七出幸恩
第八出献发
第九出复召
第十齣疑谶
第十一出闻乐
第十二出制谱
第十三出权哄
第十四出偷曲
第十五出进果
第十六出舞盘
第十七出合围
第十八出夜怨
第十九出絮阁
第二十齣侦报
第二十一出窥浴
第二十二出密誓
第二十三出陷关
第二十四出惊变
第二十五出埋玉
第二十六出献饭
第二十七出冥追
第二十八出骂贼
第二十九出闻铃
第三十齣情悔
第三十一出剿寇
第三十二出哭像
第三十三出神诉
第三十四出刺逆
第三十五出收京
第三十六出看袜
第三十七出尸解
第三十八出弹词
第三十九出私祭
第四十齣仙忆
第四十一出见月
第四十二出驿备
第四十三出改葬
第四十四出怂合
第四十五出雨梦
第四十六出觅魂
第四十七出补恨
第四十八出寄情
第四十九出得信
第五十齣重圆
桃花扇
试一出先声
第一出听稗
第二出传歌
第三出哄丁
第四出侦戏
第五出访翠
第六出眠香
第七出却奁
第八出闹榭
第九出抚兵
第十齣修札
第十一出投辕
第十二出辞院
第十三出哭主
第十四出阻奸
第十五出迎驾
第十六出设朝
第十七出拒媒
第十八出争位
第十九出和战
第二十齣移防
第二十齣闲话
加二十一出孤吟
第二十一出媚座
第二十二出守楼
第二十三出寄扇
第二十四出骂筵
第二十五出选优
第二十六出赚将
第二十七出逢舟
第二十八出题画
第二十九出逮社
第三十齣归山
第三十一出草檄
第三十二出拜坛
第三十三出会狱
第三十四出截矶
第三十五出誓师
第三十六出逃难
第三十七出劫宝
第三十八出沉江
第三十九出栖真
第四十齣入道
续四十齣 余韵
西厢记
西厢记五剧第一本张君瑞闹道场杂剧
西厢记五剧第二本崔莺莺夜听琴杂剧
西厢记五剧第三本张君瑞害相思杂剧
西厢记五剧第四本草桥店梦莺莺杂剧
西厢记五剧第五本张君瑞庆团杂剧
牡丹亭
作者题词
第一出标目
第二出言怀
第三出训女
第四出腐叹
第五出延师
第六出怅眺
第七出闺塾
第八出劝农
第九出肃苑
第十齣惊梦
第十一出慈戒
第十二出寻梦
第十三出诀谒
第十四出写真
第十五出虏谍
第十六出诘病
第十七出道觋
第十八出诊祟
第十九出牝贼
第二十齣闹殇
第二十一出谒遇
第二十二出旅寄
第二十三出冥判
第二十四出拾画
第二十五出忆女
第二十六出玩真
第二十七出魂游
第二十八出幽媾
第二十九出旁疑
第三十齣欢挠
第三十一出缮备
第三十二出冥誓
第三十三出秘议
第三十四出詗药
第三十五出回生
第三十六出婚走
第三十七出骇变
第三十八出淮警
第三十九出如杭
第四十齣仆侦
第四十一出耽试
第四十二出移镇
第四十三出御淮
第四十四出急难
第四十五出寇间
第四十六出折寇
第四十七出围释
第四十八出遇母
第四十九出淮泊
第五十齣闹宴
第五十一出榜下
第五十二出索元
第五十三出硬拷
第五十四出闻喜
第五十五出圆驾
长生殿
自序
例言
第一出传概
第二出定情
第三出贿权
第四出春睡
第五出禊游
第六出傍讶
第七出幸恩
第八出献发
第九出复召
第十齣疑谶
第十一出闻乐
第十二出制谱
第十三出权哄
第十四出偷曲
第十五出进果
第十六出舞盘
第十七出合围
第十八出夜怨
第十九出絮阁
第二十齣侦报
第二十一出窥浴
第二十二出密誓
第二十三出陷关
第二十四出惊变
第二十五出埋玉
第二十六出献饭
第二十七出冥追
第二十八出骂贼
第二十九出闻铃
第三十齣情悔
第三十一出剿寇
第三十二出哭像
第三十三出神诉
第三十四出刺逆
第三十五出收京
第三十六出看袜
第三十七出尸解
第三十八出弹词
第三十九出私祭
第四十齣仙忆
第四十一出见月
第四十二出驿备
第四十三出改葬
第四十四出怂合
第四十五出雨梦
第四十六出觅魂
第四十七出补恨
第四十八出寄情
第四十九出得信
第五十齣重圆
桃花扇
试一出先声
第一出听稗
第二出传歌
第三出哄丁
第四出侦戏
第五出访翠
第六出眠香
第七出却奁
第八出闹榭
第九出抚兵
第十齣修札
第十一出投辕
第十二出辞院
第十三出哭主
第十四出阻奸
第十五出迎驾
第十六出设朝
第十七出拒媒
第十八出争位
第十九出和战
第二十齣移防
第二十齣闲话
加二十一出孤吟
第二十一出媚座
第二十二出守楼
第二十三出寄扇
第二十四出骂筵
第二十五出选优
第二十六出赚将
第二十七出逢舟
第二十八出题画
第二十九出逮社
第三十齣归山
第三十一出草檄
第三十二出拜坛
第三十三出会狱
第三十四出截矶
第三十五出誓师
第三十六出逃难
第三十七出劫宝
第三十八出沉江
第三十九出栖真
第四十齣入道
续四十齣 余韵
序言
四大名剧的魅力
读中国古典四大名剧,先要有一点戏剧的常识。中文“戏剧”一词,是“南戏北剧”的合称。戏指的是戏文,剧指的是杂剧,这是元代以前我国南方与北方两种不同形式的表演艺术。将南戏和北剧合称为“戏剧”,则是明代以后的事了。中国的古典戏剧,与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是世界上最具特色的三种古老戏剧文化。
中国戏剧萌芽于先秦,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到了宋元时期才成型,成熟则从元杂剧算起,经明清的不断发展渐至成熟,历经八百多年,成为了极具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中国戏剧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了先秦“俳优”、汉代“百戏”、唐代“参军戏”、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地方戏及近现代戏剧等。
元称杂剧,来源于宋金时期北方地区的表演形式,包含歌舞、音乐、调笑、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故称杂剧。元杂剧已具备了戏剧应有的基本要素:有时间、空间的集中表现;有尖锐强烈的戏剧冲突;有通俗化、口语化,又能表现人物性格的戏剧语言(台词)。
元杂剧用北曲(流行于北方的杂剧、散曲音乐)安排一本四折的故事情节,不连贯处,则用楔子结合,结尾用两句、四句或八句诗句概括全剧的内容,叫“题目正名”。
每折包括曲词、说白和科三部分。曲词是按曲牌填写的文字,用以叙述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全部曲词都押同一韵脚。说白是用说话形式表达剧情或交代人物关係,分对白、独白和旁白等。科是动作、表情等。
一本剧通常由正末或正旦一人来唱,其他角色有白无唱。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
角色行当简单说,有:末(男主角)、旦(女主角)、净(性格或相貌上有特异之点的男女角色)、丑(性格诙谐的男女角色)、外(次要角色)、杂(不属上述分类型的角色)。
明代戏剧称传奇,前身是宋元时期的南戏(南宋时流行于南方地区,以南方语音、音乐为特点的戏剧)。传奇在体制上与杂剧有所不同:它不受四折的限制,也不受一人唱到底的限制,有开场白交代情节,多是大团圆的结局,风格上大都比较清丽委婉,不像杂剧那样慷慨激昂,在形式上比较成熟、自由,更便于灵活地表现生活。
在角色上,出现了更为细緻的划分,也有一些发展变化:出现了生行(年轻男子角色),还有正旦、副旦、正末、副末、净、副净等等之分。
明以后,杂剧逐渐衰落,传奇独主剧坛,兼收杂剧的一些成就,崑曲(出现于江苏崑山)就是这一时期这一现象的产物。作为首批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崑曲,号称“百戏之祖”,流传至今的中国各种地方戏剧,都受到过它多方面的影响和滋养。京剧也是后来兼容并蓄了崑曲的艺术形式,成为备受推崇的国粹艺术。
中国古典四大名剧《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代表了中国古典戏剧的最高艺术成就。
读中国古典四大名剧,先要有一点戏剧的常识。中文“戏剧”一词,是“南戏北剧”的合称。戏指的是戏文,剧指的是杂剧,这是元代以前我国南方与北方两种不同形式的表演艺术。将南戏和北剧合称为“戏剧”,则是明代以后的事了。中国的古典戏剧,与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是世界上最具特色的三种古老戏剧文化。
中国戏剧萌芽于先秦,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到了宋元时期才成型,成熟则从元杂剧算起,经明清的不断发展渐至成熟,历经八百多年,成为了极具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中国戏剧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了先秦“俳优”、汉代“百戏”、唐代“参军戏”、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地方戏及近现代戏剧等。
元称杂剧,来源于宋金时期北方地区的表演形式,包含歌舞、音乐、调笑、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故称杂剧。元杂剧已具备了戏剧应有的基本要素:有时间、空间的集中表现;有尖锐强烈的戏剧冲突;有通俗化、口语化,又能表现人物性格的戏剧语言(台词)。
元杂剧用北曲(流行于北方的杂剧、散曲音乐)安排一本四折的故事情节,不连贯处,则用楔子结合,结尾用两句、四句或八句诗句概括全剧的内容,叫“题目正名”。
每折包括曲词、说白和科三部分。曲词是按曲牌填写的文字,用以叙述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全部曲词都押同一韵脚。说白是用说话形式表达剧情或交代人物关係,分对白、独白和旁白等。科是动作、表情等。
一本剧通常由正末或正旦一人来唱,其他角色有白无唱。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
角色行当简单说,有:末(男主角)、旦(女主角)、净(性格或相貌上有特异之点的男女角色)、丑(性格诙谐的男女角色)、外(次要角色)、杂(不属上述分类型的角色)。
明代戏剧称传奇,前身是宋元时期的南戏(南宋时流行于南方地区,以南方语音、音乐为特点的戏剧)。传奇在体制上与杂剧有所不同:它不受四折的限制,也不受一人唱到底的限制,有开场白交代情节,多是大团圆的结局,风格上大都比较清丽委婉,不像杂剧那样慷慨激昂,在形式上比较成熟、自由,更便于灵活地表现生活。
在角色上,出现了更为细緻的划分,也有一些发展变化:出现了生行(年轻男子角色),还有正旦、副旦、正末、副末、净、副净等等之分。
明以后,杂剧逐渐衰落,传奇独主剧坛,兼收杂剧的一些成就,崑曲(出现于江苏崑山)就是这一时期这一现象的产物。作为首批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崑曲,号称“百戏之祖”,流传至今的中国各种地方戏剧,都受到过它多方面的影响和滋养。京剧也是后来兼容并蓄了崑曲的艺术形式,成为备受推崇的国粹艺术。
中国古典四大名剧《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代表了中国古典戏剧的最高艺术成就。
名人推荐
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贾仲明
以绝好题目,做绝好文章,学子才人一齐俯首
——梁廷楠称讚洪升
《桃花扇》于种族之戚,不敢十分明言,葢生于专制政体下,不得不尔也。然书中固往往不能自制之使人生故国之感。……读此而不油然生民族主义之思想者,必其无人心者也。
——梁啓超
——贾仲明
以绝好题目,做绝好文章,学子才人一齐俯首
——梁廷楠称讚洪升
《桃花扇》于种族之戚,不敢十分明言,葢生于专制政体下,不得不尔也。然书中固往往不能自制之使人生故国之感。……读此而不油然生民族主义之思想者,必其无人心者也。
——梁啓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