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震减灾实用知识手册(第二版) 》是 2012-3 地震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 北京市地震局,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编
基本介绍
- 书名:防震减灾实用知识手册(第二版)
- 作者:北京市地震局,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编
- 页数:58页
- 出版社:地震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2-3
- 装帧:平装
- 开本: 32开,20.6 x 14.2 x 0.4 cm
出版信息:
作 者:北京市地震局,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编
语种: 简体中文
商品重量: 159 g
ASIN: B007SEFQTG
字 数:51000 印刷时间:2012-3 开 本:大32开 纸 张:胶版纸
内容简介
《防震减灾实用知识手册》的主要内容是:地震是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挤压,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震灾严重。自20世纪以来,我国因地震死亡约59万人,为全球震灾死亡人数之首,约契约期世界地震死亡人数的一半。新中国成立以来,因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占各种自然灾害死亡人数的54%,最大的灾难就是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和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经济越发展、城市化建设水平越高,人口、财富在有限空间就更加高度集中,致使维繫城市正常运转的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建筑物等日益庞大和複杂,导致危险增加和危险管理複杂化。一旦较大地震发生,无疑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造成毁灭性的灾难。要把地震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就必须提高全民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形成全社会共同防御地震灾害的局面。第七任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有这样一句名言:“灾前预防,不仅比灾后救援更人道,而且更经济。”大量国内外的地震事件表明,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安全教育,是减轻地震灾害影响的最重要和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目录
一、认识地震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
有关构造地震的几个常用概念
认识地震波
震级与烈度
什幺是断层
地震带简介
我国是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
北京地区的地震活动情况
二、地震监测预报常识
什幺是地震预报
地震预报的水平和现状
对地震预报的发布的规定
我国的地震监测台网和监测能力
与地震有关的巨观现象
巨观异常的观察和观测要领
如何识别地震谣传
听到地震谣传怎幺办
三、震害防御基本常识
为什幺要开展抗震设防工作
北京哪些工程建设项目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在抗震设防要求方面有什幺规定
地震基本烈度和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地震小区划简介
为什幺要进行活断层探测
影响房屋破坏程度的因素有哪些
什幺样的场地不适合建房
怎样建房才有利于抗御地震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与公民的关係
四、地震避险和自救互救常识
积极推进我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的意义
学校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的重要性
为什幺要加强防震减灾志愿者队伍的建设
进行防震演习的意义
家庭如何制定防震措施
家中应常备哪些震后急需用品
安全避震的要点
应急避难场所简介
地震后被困,应如何保护自己
灾难来临时自救互救至关重要
寻找和救助被埋压人员时的注意事项
搭建防震棚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