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日,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以六政办秘〔2014〕25号印发《六安市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计画实施方案》。该《方案》分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实施计画、保障措施5部分。
主要任务是:增强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加快基层气象服务基础设施合理布局;大力推进气象信息进村进社区,加快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发展;广泛提高公共气象服务社会套用能力,加快基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均衡发展。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六安市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计画实施方案
- 类别:行政法规
- 发布时间:2014年4月2日
- 发布号:六政办秘〔2014〕25号
通知
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安市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计画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试验区、示範园区管委,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
《六安市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计画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六安市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计画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年4月2日
实施方案
六安市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计画实施方案
公共气象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的意见》(皖政办秘〔2013〕202号)档案精神,推进我市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公共气象发展方向,以扩大基本公共气象服务覆盖面、提高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程度为目标,强化政府责任和公共财政投入,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气象服务覆盖城乡、全民共享,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二、总体目标
坚持以政府为主导,气象部门牵头,以公共财政和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切实加强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多层次、广覆盖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布局合理、城乡共享的气象监测体系,配置公平、发展均衡的气象预警体系,着力缩小城乡之间、群体之间的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差距。到2020年,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管理规範、运行高效的基本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服务能力和水平达到省内同期先进水平,基本实现全市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
三、主要任务
(一)增强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加快基层气象服务基础设施合理布局。围绕公众防灾减灾、民生休闲、生产安排等需求,进一步完善和最佳化气象灾害监测站网布局,完善基层气象预警服务产品体系。面向防灾减灾,及时提供颱风、暴雨、雷电、寒潮等气象灾害预警信息;面向民生,加强生活气象、专业气象等气象指数预报产品开发;面向农业、交通等领域的生产运行,适度延长气象影响条件预报实效;面向农业产业布局、重大工程建设等,提供气候资源区划分析和可行性评估。
(二)大力推进气象信息进村进社区,加快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发展。重点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弱势群体,依託公共媒体,建设专用渠道,实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全网发布,着力解决气象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瓶颈,努力提高重大转折性、灾害性、关键性天气的全天候预警发布能力,不断拓宽基层民众气象信息获取途径,切实提高气象信息覆盖面,最大程度提高气象灾害应急回响处置能力。
(三)广泛提高公共气象服务社会套用能力,加快基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均衡发展。开展气象灾害应急準备认证工作,推进气象防灾减灾标準化乡镇,示範社区(村)、防雷减灾示範村创建,建立健全气象协理员和气象灾害防御队伍,进一步加强基层气象服务网路建设。通过气象科普馆和科普场所建设,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普及气象科普知识,实施科普图书赠送、科普讲座、科普电影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广大基层民众应对气象灾害的自防自救能力。
(二)大力推进气象信息进村进社区,加快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发展。重点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弱势群体,依託公共媒体,建设专用渠道,实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全网发布,着力解决气象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瓶颈,努力提高重大转折性、灾害性、关键性天气的全天候预警发布能力,不断拓宽基层民众气象信息获取途径,切实提高气象信息覆盖面,最大程度提高气象灾害应急回响处置能力。
(三)广泛提高公共气象服务社会套用能力,加快基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均衡发展。开展气象灾害应急準备认证工作,推进气象防灾减灾标準化乡镇,示範社区(村)、防雷减灾示範村创建,建立健全气象协理员和气象灾害防御队伍,进一步加强基层气象服务网路建设。通过气象科普馆和科普场所建设,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普及气象科普知识,实施科普图书赠送、科普讲座、科普电影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广大基层民众应对气象灾害的自防自救能力。
四、实施计画
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工作总计含有3大类10个实施项目,项目计画通过6年时间完成,项目的责任单位为市气象局(见附属档案)。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公共气象服务项目为社会公益项目,是一项民生工程。各地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把公共气象服务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行政领导负责制,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二)建立投入保障机制。县区要将满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基本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等列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运行投入渠道。同时,注重发挥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逐步形成以政府财政保障为主、企业和民间资本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三)健全督查推进机制。各地要制定推进地区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的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要强化督查问责,健全推进机制,有效促进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健康发展。
(二)建立投入保障机制。县区要将满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基本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等列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运行投入渠道。同时,注重发挥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逐步形成以政府财政保障为主、企业和民间资本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三)健全督查推进机制。各地要制定推进地区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的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要强化督查问责,健全推进机制,有效促进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健康发展。
附属档案
六安市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建设工作计画(2014~2020年)
计画项目类别 | 工作目标及主要内容 | 计画进度 |
气象综合监测系统建设 | 工作目标:建成要素齐全、覆盖全面、运行正常的乡镇自动气象站,每个乡镇有1个以上4要素以上的自动气象站;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等易发区,加密建设自动站。目前全市有自动气象站204个,6年后全市自动气象站达230个左右。 主要内容: 1、结合山洪地质灾害监测等要求新建10个自动气象站。 2、选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或其它重点区域建设农田小气候仪6个,土壤水分仪6个。 3、建设大气电场监测仪5套。 | 2016年 1、新建6个山洪地质灾害气象监测站。 2、升级改造自动观测站2个。 3、新建10个自动气象监测站。 4、新建土壤水分仪6个。 2020年 1、建设大气电场监测仪5套。 2、新建10个自动气象监测站。 3、建设农田小气候仪6个。 |
气象综合信息传播系统建设 | 工作目标:在农村增建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或多媒体电子显示屏;升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平台,不断拓宽简讯传送用户面;升级六安气象网与农村综合信息网,加强网路传播气象预警信息功能。 主要内容: 1、升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对气象灾害防御分管领导、乡镇村气象信息员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点对点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并通过他们进行信息再传播。 2、在各乡镇、部门现有电子显示屏的基础上,在中心村、社区、中国小校等增建气象显示屏,并加强系统运行管理,探索运用多媒体电子显示等手段,进一步提高农村气象信息传播服务能力。 3、升级改造六安气象网与农村综合信息网。 | 2016年 1、在部分村及学校建设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到2016年底新建60块。 2、扩大气象灾害决策服务简讯平台和农户信箱气象服务用户面,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传播。 3、完善六安市气象网与农村综合信息网站内容,加强网站传播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功能和实效。 2020年 1、增建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到村及学校等,2020年底增建60块。 2、建设60套气象灾害预警多媒体电子显示系统,推广套用多媒体电子显示预警系统。 |
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 工作目标:推进气象灾害防御应急认证和气象防灾减灾标準化乡镇建设。强化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开展气象科普宣传培训,以宣传挂图、电影、讲座等活动为载体,推进气象科普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 主要内容: 1、完成全市所有乡镇(街道)气象防灾减灾标準化乡镇建设,建设30个防雷减灾示範村,完成100个以上单位或村的气象灾害应急认证工作,推动基层气象灾害防御示範社区(村)建设。 2、开展气象协理员、气象信息员气象防灾培训。 3、建立气象科普教育制度,面向农村民众和学生开展气象科普教育。 4、加强标準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基地与队伍建设。 | 2016年 1、完成全市各乡镇的气象防灾减灾标準化建设。 2、每年开展一次气象协理员、气象信息员等的业务培训。 3、根据人工影响天气需要,建立12个标準化作业基地,12支人工影响天气标準化作业小分队。 2020年 1、 建成30个防雷减灾示範村,100个以上单位或村通过气象灾害应急认证。 2、 建成标準校园气象站10个,气象科普示範乡镇10个。 3、根据人工影响天气需要,建立24个标準化作业基地,18支人工影响天气标準化作业小分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