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夏商周舞蹈

2021-04-15 21:22:38 百科
夏商周舞蹈

夏商周舞蹈

《夏商周舞蹈》作者茅慧,大连出版社于2005年出版,属历史类书籍。《夏商周舞蹈》全书共10余万字,插图50-60幅。由概论,夏代的舞蹈,商代的舞蹈,周代的舞蹈及附录:远古时期的中国舞蹈共5章组成。其中着重论及夏商周三代的舞蹈状况。

基本介绍

  • 书名:夏商周舞蹈
  • 作者: 茅慧
  • 类别: 艺术
  • 出版社:大连出版社

概述

《夏商周舞蹈》
《夏商周舞蹈》《夏商周舞蹈》
书名:《夏商周舞蹈》
作者: 茅慧 着
出版社: 大连出版社
售价:15.00元 类别: 艺术
出版时间: 2005-01-01
开本:大32开
页数:147页
ISBN:7806841822

评价

舞蹈事典
《夏商周舞蹈》《夏商周舞蹈》
本书在充分尊重前辈舞蹈史学专家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儘量囊括现有的文字史料和已经合理採纳的考古形象资料,对已成定论的某些观点和结论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再探索和扩充,有意识地扩大论证远古舞蹈艺术的综合性材料,比如,在夏代的舞蹈一章,从考古学角度勾画了夏文化範畴内的夏舞,用考古材料论及了夏代舞蹈场所,用出土陶器和丝绸,再结合用神话原型批判方法重新分析神话传说,对延绵几千年的中国“龙舞”在夏代的起源问题,提出了比较新颖的观点。
商代是中国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朝代,甲骨文记载内容和出土文物皆证明商代“隆祭祀,尚武功”的特徵,本书列单节从地上地下两方面的材料论述了商代的军事舞蹈,并论证了其与近现代民间风行的锣鼓型阵舞,队舞的渊源关係;此外查考了大量的甲骨文,金文,对商代人自己记载的文字中的各种祭祀舞种,作了详细的描述;周代是先秦乐舞的集大成时期,等级制度与文化的系统化,教化性也突出地表现在乐舞领域,文以载道,舞以象功,微言大意的文化传统,此时已成型。通过对“六大舞”,“六小舞”,贵族娱乐舞,民间祭祀舞,思想家的乐舞观,周末乐舞的飘摇动荡状态的分节论述,得出了此一时代舞蹈既有其雍融大度的气质,又深藏着局限和软弱病根的结论。

作者

简介

茅慧
茅慧茅慧
茅慧,1984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1988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获得舞蹈学硕士学位。长期从事舞蹈史论及舞蹈评论的研究教学工作。
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研究员,舞蹈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导师及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舞蹈家协会《舞蹈信息》报特约编辑。

成果

主要学术着作和论文有《半个世纪的舞蹈——1949-2000年中国舞蹈纪实》、《中国舞蹈史教程》、《原始的舞蹈精神》、《中国巫舞在古代的两类转化》、《照搬传统与再造机制》等;
承担国家重点艺术科研课题《中国傩舞文化研究》等。

目录

第一章 概论
舞蹈艺术
舞蹈艺术舞蹈艺术
第一节 夏、商、周所处的巨观历史背景 第二节 夏、商、周三代历史背景的独特性 第二章 夏代的舞蹈
第一节 从考古学角度勾画夏文化範畴内的夏舞 第二节 古文献记载中的夏代舞蹈 第三章 商代的舞蹈
第一节 商代的祭祀舞 第二节 商代的巫师与巫舞 第三节 商末上层社会的舞蹈风貌及特殊的舞蹈阶层──万人 第四节 商代的军旅舞蹈──振旅 第四章 周代的舞蹈 第一节 西周初年的“制礼作乐”和“六代舞” 第二节 乐舞教育体制和舞蹈教材“六小舞” 第三节 《诗经》中反映的周代民间舞 第四节 周代的代表性祭祀舞和南方荆楚一带的巫舞 第五节 礼崩乐坏后的周代舞蹈 第六节 诸子百家中的主要乐舞思想 第七节 舞蹈在交流变动中逐渐形成新格局 附录: 远古时期的中国舞蹈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