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经济区域

2020-02-13 17:48:13 百科
经济区域

经济区域

经济区域是人的经济活动所造就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经济区域
  • 含义:人的经济活动
  • 範围:、围绕经济中心
  • 性质:经济社会综合体

广西北部湾

简介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处中国沿海西南端,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所辖行政区域组成,陆地国土面积4.25万平方公里,2006年末总人口1255万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依据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编制。规划期为2006—2020年。
2008年,北部湾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获国务院批准,这是全国第一个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战略功能定位

经济学家兰晓华对北部湾经济区的功能定位是:立足北部湾、服务“三南”(西南、华南和中南)、沟通东中西、面向东南亚,充分发挥连线多区域的重要通道、交流桥樑和合作平台作用,以开放合作促开发建设,努力建成中国-东协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製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战略意义

广西北部湾发展成果耀眼
加快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既关係到广西自身发展,也关係到国家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加快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有利于推动广西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从整体上带动和提升民族地区发展水平,振兴民族经济,巩固民族团结,保障边疆稳定;有利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增强西南出海大通道功能,促进西南地区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形成带动和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有利于完善我国沿海沿边经济布局,使东中西部发展更加协调,联繫更加紧密,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注入新的强大动力;有利于加快建设中国-东协自由贸易区,深化中国与东协面向繁荣与和平的战略伙伴关係。

珠三角经济区

简介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简称珠三角经济区,是组成珠江的西江、北江和东江入海时冲击沉澱而成的一个三角洲,面积大约一万多平方公里。一般来说它的最西点定义在三水。 2009年1月8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 规划範围以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和肇庆市为主体,辐射泛珠江三角洲区域。

小珠三洲地区

“珠三角”概念1994年10月8日首次正式提出设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珠三角”最初由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江门7个城市组成(不含香港澳门2个特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珠江三角洲。后来,“珠三角”範围调整扩大为由珠江沿岸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组成的区域,这也就是通常所指的“珠三角”或“珠三角经济区。

大珠三角地区

“大珠三角”有两个不同的区域,一指“小珠三角”和港澳,另一是指粤港澳。目前 通常所说的“大珠三角”就是指广东、香港、澳门三地构成的区域。

泛珠三角地区

“泛珠三角”是内地沿海南部通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地区。近年来提出了“泛珠三角”的概念,其包括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9个省区和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

城镇群

大珠三角城镇群地域範围包括香港、澳门和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江门市的全境,以及惠州市的惠城和惠阳区、惠东的博罗县,肇庆市的端州和鼎湖区、高要和四会市,土地面积超过42831.5平方公里。 大珠三角的多层次、多中心的空间发展模式,其中,“一湾三区”是指珠江口湾区和广佛、港深、澳珠三大都市区。对外,它将以“标誌”角色形成类似于纽约、伦敦等全球城市功能的核心空间;对内,以“中枢”角色带动大珠三角城镇群、环珠三角地区的整体发展。未来,通过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大珠三角将实现城际一小时交通圈。

长三角经济区

概念

以上海为龙头的江苏、浙江经济带。这里是中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2004年度统计数据表明,长三角地区占全国土地的1%,人口占全国5.8%,创造了18.7%的国内生产总值、全国22%的财政收入和18.4%的外贸出口。
包含城市(截止到2013年4月已有30座城市加入长三角地区)
2009年,有16座城市被列入“长三角”都市圈。包括上海,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泰州共8市,浙江省的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和台州7市。
长三角都市圈的这16座城市土地面积约占全国的1%,人口占全国的5.8%,创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18.7%,贡献了全国财政收入的22%和全国出口总额的28.4%。无论在经济总量还是发展速度上,长三角地区已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典範,被认为是未来世界经济成长的“发动机”之一。
2010年3月26日,在浙江嘉兴召开的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次市长联席会正式宣布接纳合肥、盐城、马鞍山、金华、淮安、衢州等6个城市加入长三角经济圈。
2013年4月14日,为期两天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第13次市长联席会议在安徽省合肥市闭幕,这是该会议首次在沪苏浙以外地区举行,也是合肥加盟长三角后首次“做东”。芜湖、连云港、徐州、滁州、淮南、丽水、宿迁、温州等苏浙沪三省8市成为长三角最新成员城市。至此,长三角联席城市的规模扩容到30座,沪苏浙各城市已全部纳入长三角。
2010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正式批准《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将把长三角建成“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城市群”作为发展定位。

经济圈

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个地理範围,已经超出地理整个长江三角洲的概念。
长江三角洲主要包括15个城市:上海市、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镇江市、南京市、扬州市、泰州市、南通市、杭州市、宁波市、嘉兴市、湖州市、绍兴市、舟山市。搿个範围有扩大个趋势。2003年8月,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四次会议,浙江台州市接纳成正式会员。首部《“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城市入会规程(建议稿)》当中,除现有16个长三角城市之外,江苏盐城、浙江温州搭金华、安徽马鞍山、芜湖、滁州、宣城、巢湖搭铜陵等9个地级以上城市侪拨包括勒长三角城市群当中。2004年,安徽合肥、马鞍山、浙江金华、衢州、江苏盐城、淮安6个城市先后递交入会申请书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
长江三角州城市圈是世界六大城市圈之一。一般把上海视为长三角经济圈的中心,南京、杭州视为长三角经济圈的两个副中心。
2010年3月在浙江嘉兴召开的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次市长联席会议宣布,协调会成员由此前16个增至22个,即长三角核心城市群扩容,不仅吸收盐城、淮安、金华、衢州等4个苏浙城市为新会员,而且让泛长三角区域内的合肥、马鞍山两个安徽省的城市也正式“加盟”。
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是全国最大的经济圈,其经济总量相当于全国GDP的20%,且年增长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长江三角洲的进出口总额,财政收入,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居全国第一。长江三角州城市圈是世界六大城市圈之一。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